隨著睿宗旦被廢爲皇嗣,武則天正式在洛陽紫帳稱製。她代天子頒發诏書,更改年號和皇旗的顔,將東都洛陽改名爲“神都”,將洛陽宮改稱“太初宮”。並將衙門以官職的名稱再度進行更改。
武則天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但她看上去依然眉如新月,肌若冰雪。她在分封武氏族的同時,將大唐王室門閥一一貶往外地。她現在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此事,而不需要察看任何人的眼
。對眼下大權獨攬的武後來說,她離登上皇位,君臨天下只差一步之遙,但武後知道,要跨過這一步亦並非輕而易舉。
光宅元年,武則天治下的大唐帝似乎出現了吉祥和瑞的征兆。全
各地報來的祥瑞綠章被刻在青藤紙上不斷送達宮廷,這些綠章的內容讀來饒有趣味,比如,河南刺史的一道綠章聲稱,在河南豐縣,有人發現了一顆九穗靈芝;在山西的
汶縣,一群白鵲棲息在縣城外的合歡樹林中,三日不去,遠遠看去猶如皚皚白雪。最使武則天感興趣的還是嵩陽縣令樊文獻上的一枚赤心瑞石。這些綠章既是天降祥瑞的吉兆,又是民心歸附的重要信號。
到了光宅三年,英公李世勣的孫子徐敬業在揚州發動兵變,給一度祥隆的大唐王朝再次蒙上了一層
影。
從這場叛亂的開始到最後平息,武則天始終沒有將那些遠在江南的書生放在眼裏。在叛亂進行的過程中,她最爲擔心的似乎是另外一些事情。因此,當內侍上官婉兒將那篇揚州起兵的“討武檄文”念給她聽時,武則天的臉上仍不時地展露出笑容。
上官婉兒是詩人上官儀的孫女,現在二十一歲,七年前奉太後之命入內宮成爲內侍。大太監魏安死後,她很快就成了武後的心腹之一。如果說魏安作爲武後的謀士和幫手爲她鞠躬盡瘁,那麼現在上官婉兒所扮演的角僅僅只是一個學生而已。她對武則天的敬畏幾近崇拜,武則天的智慧、
格和
理政事的作風無一不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對她日後的命運産生了重大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祖父上官儀的慘死作爲一道年代久遠的陳舊布景,已被她漸漸淡忘。
這篇討武檄文措詞尖刻,字裏行間對當今太後多有不恭,上官婉兒不得不時常停下來,察看一下武則天的臉。武則天細細地玩著那枚赤心瑞石,含笑不語,她似乎聽得津津有味。
當婉兒讀到“一環之土未幹,六尺之軀何托”時,武則天忽然問道:
“此文出于何人之手?”
“據說是一個名叫駱賓王的人寫的。”婉兒答道。
武則天將這句話又默念了一遍,然後歎息道:“此人文才蓋世,未爲本朝所用,當是宰相之過……”
接著,武則天站起身來,向上官婉兒問道:“婉兒,現徐敬業在揚州起兵,以你之見,我當如何置此事?”
“當立即發兵平叛。”婉兒答道。
武則天莞爾一笑,搖了搖頭。
“徐敬業此次謀反雖肇始于千裏之外的揚州,但禍根卻在朝中,”武則天若有所思地說道,“據我所知,在朝廷各部及地方州縣,同情徐敬業的官員大有人在,我若倉促起兵征討,這些人即便不敢爲叛軍內應,但亦會借故拖延,從而助長叛軍氣焰。另外,朝中也會有人利用叛亂大作文章,在歸政一事上向我施加壓力……”
“那太後准備怎麼辦呢?”
“若要平息叛亂,必須首先除掉內患。”武則天冷冷地答道。
第二天,武則天將中書令裴炎召到內宮的英賢殿,與他商量平息叛亂一事。早在中宗被廢之時,武則天即對裴炎大力失望,近幾個月來,這種失望情緒在武後的心中與日俱增,尤其是上個月,當武承嗣請求准許建立武氏七廟以追尊武氏宗族時,裴炎就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他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對太後說:太後既爲母,應當以無私仁德儀昭天下,祭祀宗族本爲私事,爲此而特建七廟似有不妥,自古以來,尊崇內戚往往導致
破家敗,漢朝的呂後即是一例……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但裴炎將自己與呂後相提並論,卻在武則天的心中留下了難以除去的刺痛。
現在,武後以平亂之事向裴炎問計,裴炎看來對自己所面臨險惡境並無太多的了解,他不假思索地答道:
“從叛軍打出的‘匡複廬陵王’的旗號來看,徐敬業之亂概由皇帝年長而未能政所引起,以臣之見,若太後歸政睿宗,徐敬業之亂不討自平……”
武則天的臉由紅轉白,最後變成一線青灰
。她看了一眼侍立在側的上官婉兒,不冷不熱地對裴炎說:
“你的意見,我已知曉,你且退下,平叛之事尚要從長計議。”
誠惶誠恐的裴炎走後,武則天立即下令將其拘捕。隨後,武則天召集朝廷重臣在貞元殿舉行禦前會議,商討平叛方案。由于大臣們在會前就已知道了中書令裴炎被捕下獄的消息,因此禦前會議很快就演變成了對裴炎一案的激烈爭吵。
中書舍人李景谌贊同武後的意見,他認爲裴炎有參與謀反的嫌疑,理當拘押審查。風閣侍郎胡元範、劉景先立即據理反駁。武則天靜靜地閑坐一旁,始終一言不發,以至于爭吵愈加劇烈。
最後,武則天似乎感覺到形勢對自己越來越不利,她便突然發話:
“裴炎謀反之心已久。我已掌握了確鑿證據……只是目前不便公布而已……”
“若裴炎有謀反之心,那麼臣等也同樣有謀反之心了……”劉景先與胡之範看來已准備孤注一擲。
“這可是你們自己說的,”武後對右右侍衛使了個眼,“還不給我拿下?!”
這天晚上,武則天和上官婉兒剛剛回到寢宮,即有侍從來報:“千金公主前來向太後問安……”
武則夭此時已感疲憊之極,便吩咐侍從道:“我今天太累了,讓大長公主明天再來吧。”
千金公主是唐高祖的第十八個女兒,現在雖已年近六十,但姿未衰,風韻猶存。她
格開朗活潑,舉止優雅娴靜,在年複一年的寡居生涯中漸漸爲人們所忘卻。只有當她與男寵們的風流豔事在宮中鬧得沸沸揚揚時,人們才會意識到她的存在。
在泰山封禅大典到武後神都攝政,千金公主目睹了武則天在官廷倡揚女權,推行新政的整個過程,李氏家族氣息日衰幹金公主也許並不在意,重要的是,武則天的一系列革新計劃給她呆滯、壓抑的生活帶來了一從未有過的清新空氣。當整個李氏王室在武則夭的彈壓之下感到惶惶不可終日時,千金公主卻獨享優遊,與武後過從甚密。
這天晚上,千金公主在一名宮女的引領下來到了武則天居住的英賢殿。
武則夭正躺在上,由一名宦官替她按摩捶背。上官婉兒端著……
武則天第四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