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灰色少年第9節上一小節]。因此,教師教書和學生讀書都表現出了不負責任。羅斌讀初中的兩年,很少做什麼家庭作業,他的大部分同學也很少去理睬老師布置的作業。課代表,尤其是英語課代表形同虛設,全班50個學生,每天卻只有十個本子,甚至幾個本子交給英語老師批改。班主任高老師教的政治,一個月難得布置一回作業。數學老師犯了點作風錯誤,故在講臺上很有些自暴自棄,自己把自己“臭”得一塌糊塗。物理老師也布置作業,但從不收本子看。物理老師爲此給自己找臺階下說:“每個同學都要學會自己去獨立思考,別指望老師。”語文老師起先捧著一顆教書育人爲己任的責任心,很想教出點名堂來,時常在講臺上講解家庭作業中出現的不應當的錯誤,邊點名點姓地訓斥這個批評那個,這自然就惹得很多同學反感她,到後來沒有一個人交作業本給她看了。“你怎麼不交作業本?”“忘帶了。”“你呢?”“沒帶。”
“那麼你又是什麼原因?”“作業本被別個丟了。”“你不知道去買一本?”“我爸爸說算了,”那同學說,“我爸爸說反正讀書和不讀書都是下農村。”語文老師氣得眼睛瞪得跟板栗一樣大……羅斌的父雖然口口聲聲要羅斌專心讀書,其實他也受了讀書無用論的影響,見兒子根本就不做作業,一天到晚拿支鉛筆畫這畫那,也就沒有去反對。那年月招工表裏有一欄目是很令平頭百姓動腦筋的,那就是填寫“有何特長”,有特長的自然比無特長的占優勢,進廠後也被廠領導所器重。長沙市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個笑話:某工廠招工,一名填表的女青年在“有何特長”欄內寫道“能歌擅舞又行醫,會二胡兼畫畫”。長沙一百四十萬人口裏有一半人知道這個笑話的內涵。這個笑話是羅斌的二哥奉獻給全家的,既然特長對一個人如此重要,父
支持兒子畫畫也就理所當然了。
羅斌的那條“嫦娥奔月”的小手帕,開始了羅斌至今仍擁有飯碗的裝修生涯。羅斌畫了四幅“嫦娥奔月”,第一幅他
的一個同學要去了。第二幅剛剛挂到牆上又被
的另一個同學騙去了,第三幅被母
的同事——一個丈夫在部隊裏工作的老師狠狠鼓吹一番後拿走了。第四幅“嫦娥奔月”一畫完則被二哥占爲己有了。那時住在他家前面的呂家夫婦,一個直腸癌一個食道癌相繼去世了,呂家住的兩間房子便一分爲二,其中一間分給了羅家。羅斌的二哥把那間房子當成了他的“宮殿”。他掘地半尺,運來石灰,爐渣和黃泥,打緊再打緊,鋪成了春天裏也幹燥無比的三合土。接著二哥又把牆壁和天花板粉刷一新,把門窗也油漆得锃亮。羅斌畫的“嫦娥奔月”自然也入選進他的“宮殿”了。二哥差不好遠就是美男子了,當然母
就特別喜歡二哥。母
爲二哥買了輛當時挺時髦的鳳凰28型自行車,給二哥買了塊上海牌手表,給二哥買了臺聲音純正的紅燈牌收音機,還給二哥買了支聲音尖亮的銅笛。但是母
卻舍不得在羅斌身上花錢,羅斌買鉛筆也好買
彩也好,都要跟母
鬥爭半天。“你這號表現,”母
看這個兒子不來地說,“畫什麼鬼畫?”“我要畫,把錢給我。”兒子道。母
不肯給錢,“你只要不當牢改犯就是積德了。”母子中的仲裁者自然是父
,“羅小毛畫畫還是要支持,老黃。”母
不情願道:“他要錢的態度好壞咧,好像做
的欠了他八輩子債。”父
側過臉來望著兒子,“你對
的態度要好。”“我態度是好,”羅斌申辯說,“我要買
彩。”于是,羅斌牆上漸漸貼滿了紅紅綠綠的畫:《嫦娥奔月》,《仙女撒花》、《歲寒三友》及貓、老虎、奔馬等等。他的未來開始在自己的
當頭“露臉”了。
《灰色少年》第9節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10節”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