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梁曉聲>表弟>第1節

《表弟》第1節

梁曉聲作品

  a大學,我是永遠不想再去了的。

  什麼“文學與人生”的對話之類,于我,其實是不善拒絕的xing格之弱點的自蹈罷了。文學的確曾養育過我的靈魂。大著點兒膽子說也的確養育過“我們”的靈魂。“我們”——一小撮?這是一種曆史的事實。倘徹底地否認,細想想,總有些負心于時代的內疚。但卻是當年的文學。當年的“我們”。和那種樣的,即便撿到了一分錢,都很虔誠地交給警察叔叔的當年。如今人民幣貶值,“一分錢精神”怎麼著似乎都“精神”不起來了。

  如今文學和人生又究竟有什麼關系呢?要說有關系,也不過就是和作家的人生有關系。或者包括些個仍向往當作家的人。如今普遍的人們,還未到思考人生的年齡,大抵都已將人生思考明白了。十七八清華北大,二十七八電大夜大,三十七八要啥沒啥,四十七八等待提拔,五十七八准備回家,六十七八玩鳥養花,七十七八魂系中華,八十七八……普遍的人們不見得想活到八十七八,便能活到八十七八。這規律,昭示著上等的人生的程序。下等的呢,自十七八歲起,若高考落榜,十之五六加入“披頭散發”的行列,于是一味兒地破罐子破摔。掙紮或曰“奮鬥”,固然可嘉,但對手乃咄咄逼人的現實,一兩個回合下來,往往遍ti鱗傷,甚至終生“殘疾”。所以中guo人都有幾分怵于“奮鬥”。故作潇灑的說法是“懶得奮鬥”。何況現實于人生的較量,從來都是現實穩cao勝券。人生偶勝一把,那也不是人生的能耐。不過是現實故意露個破綻,讓人生一把。人生每戰必敗,終于不戰自敗,連現實也會覺得索然,沒情緒再充當現實的。更何況,什麼就叫做人生的勝負呢?思考明白了也罷,思考不明白也罷,除非你當到部長以上,五十七八,不是一樣的都得准備回家麼?熬過一段人生與社會的“斷ru期”,習慣了回家之後的寂寞,願意玩鳥的,不都一樣的可以玩只鳥麼?願意養花的,不都一樣的可以養盆花麼?其不同,無非是所玩之鳥或所養之花名貴與不名貴而已……人生尚且如此,靈魂更複何求呢?概念的人生只能“提煉”出概念的文學。概念的文學又怎麼能夠“養育”從年輕時就沒著沒落似的靈魂呢?靈魂一旦和人生貼得太緊密了,便是用什麼都不太好養活的東西了。當年的“我們”,活得都特別。仿佛人生是人生,靈魂是靈魂。人生在地上打洞,ti驗真實的平庸,靈魂卻似可飛翔到天空上去,每根羽毛都炫耀升華後的榮耀。所謂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現在的人們卻要實際得多。靈魂所希冀的,同時是人生所希冀的。比人生所希冀的更奢侈更強烈,絕不比人生所希冀的差勁兒。用兩樣兒的東西許諾給人們是斷斷不行的。企圖以當年的方式方法誘惑人們的靈魂擺tuo人生真實ti驗而“升華”起來,基本上是一廂情願的癡心妄想。如今人們的人生都巴望著“升華”。而靈魂不大願意。所以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是——當年的“我們”太傻,而當年的時代是很狡猾的。現在的人們太“精”,而現在的時代,沒研究出對付太“精”的人們之更狡猾的高招兒。“思想工作”的成本無疑是比當年翻了幾十倍了,形式轟轟烈烈效益實際上甚微……很難做到靈魂裏邊去。

  我當然不是以“思想工作者”的身份和面孔到大學裏去“對話”的。是以小說家的身份和面孔。衆所周知,我的面孔枯瘦,身ti形銷骨立。這樣的個人,若非道士,而是小說家,即使本心並不憂患什麼,也讓瞧著的人,能硬瞧出點兒憂患著什麼的意思似的。起碼的,怪替這樣的小說家有所憂患。故我總被視爲憂患型的小說家。盡管每次對話之後,我再三聲明——現實其實是挺美好的,無須乎什麼人再替它憂患,人們只憂患自己就足矣了。大學生們卻更視我爲憂患型的小說家了。且都厚道地以爲,我是替現實憂患到了不願再言憂患的地步了。

  我當然也不是那種很耐不住寂寞的人,忙裏偷閑的,溜到大學去尋覓小說家的自我感覺。再者說啦,寂寞是多麼難得的寶貴時光。中guo人,你想寂寞,又寂寞得了麼?每次“對話”,都是被動員去的。而每次“對話”的命題又一概的是“文學與人生”。小說家談文學,無疑是再適合不過的。但于今天,僅談文學,難道不是挺tuo離群衆的事麼?搭配上“人生”一塊兒談,才談得下去。聽的人也才聽得下去。若無“人生”佐味兒,任何內容的“對話”,似乎總有點兒不鹹不淡的不是?文學與“人生”,在我這兒,純粹是兩個命題的人爲的遭際。在大學生們那兒,大概相當于啤酒,燒酒兌成的“ji尾酒”吧?文學的啤酒因了人生的燒酒而似乎使人血脈贲張。人生的燒酒因了文學的啤酒而似乎有沫可冒。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但每次“對話”之後,回到家中,嚴肅反思,扪心自問,又總覺得自己像賣假葯的江湖郎中,自産自銷,兼自作廣告,近乎蒙世的行徑。只好以這麼一種邏輯替自己辯解——有大學便有學生會。有學生會便有各種活動舉行。沒活動大學生們便對他們的學生會有意見。而文學又總是在大學生們的“活動”之列的。不請我去也得請別人去。別人恐怕未必如我那麼好請。大學生們乃guo家的棟梁。還沒成棟成梁的時候便四chu碰壁,難免不挫傷他們成棟成梁的自信。由好請的我而鼓勵他們的自信,是否也算對guo家的未來盡了些義務呢?guo家興亡,匹夫有責啊!

  這麼一想,也就泰然自安了。

  有一天我在家裏病著,來了位不速之客。又是位素昧平生的大學生。

  “什麼事?說吧!”

  待他落座之後,我明知故問。

  “梁老師,你身ti不太好?”

  我說是的我病了。

  “什麼病?”

  我說老病沒愈,又添了新病。自己也鬧不清,使我停了寫作,不得不躺倒下來的,究竟是老病,還是新病。他便嗫嗫嚅嚅的,有話慾說不說的樣子。

  他不開口。我也不開口。他坐著。我臥著。他看電視,而電視沒開。我看他,而他似乎不覺得我在看他。他是個身材瘦小的青年。面容倒還清秀。一件西服是新的。褲子卻顯得有些髒。起碼半個月沒洗了。一雙舊皮鞋已經穿走了形。卻分明的,來之前打過鞋油。塵土積了一鞋面兒。西服內是一件很薄的毛yi。領口袖口都已開線了。褲子肯定短。因爲他往那兒一坐,線褲露出了一大截。襪子,在腳腕chu破了。剛入冬,第一gu寒流卻撲入城市了。還沒來暖氣,幾盆花在室內都凍蔫了。外面刮著五六級大風,我鋪上電褥子,蓋著chuang小被。我看出他身上冷。心裏也冷。想對他熱情些,又唯恐一旦主動撤了防線,重蹈……

表弟第1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節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