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家和工程師眼中,
探測深海和海底工作的挑戰,
不亞于探測外太空。
湯米·湯普森找撈“中美洲”號的行動,
則爲海底探測開啓了新紀元。
1997年4 月, 《紐約時報》 的科學記者威廉·布羅德(wlliam broad)出版《下世界: 找尋深海的秘密》 (the universe below: discovering thesecrets of the deep sea )一書,爲人類探測深海的努力,提供了深度的透析,並就下列兩件事情加以探討:海洋浩瀚無垠的範圍,人類對海洋知識的極端貧乏。19世紀中葉以前,科學家認爲超過幾百英尺深度的海底,就是光禿禿、貧瘠不毛的世界。到了19世紀末葉,科學家利用深海拖網取得海底樣品之後,才發現深海蘊涵著豐富的生命。他們逐漸了解,海底固然有一大片不毛之地,但許多地方——從淺海直到深海海
——都布滿種類繁多的生物。隨著了解的增加,人們終于認識到占了地球表面71%的海洋,孕育的生物超過整個地球的97%。
根據布羅德的報道,海洋學家估計,截至當時,科學家研究過的海面積僅介于整個海洋面積的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之間。由于海洋面積非常龐大,人類真正探險過的海底黑暗世界,恐怕不到百萬分之一,甚至還少得多。
布羅德認爲,了解海洋深秘密的最大障礙,在于缺乏能夠承受深海壓力的儀器,以及在漆黑環境中的照明設備。整個深海探險史之所以充滿挫折,是因爲在無限廣闊的海底,每次一平方碼、一平方碼的摸黑工作,其情形就像望遠鏡發明前的天文學家一樣。海洋學者
理問題時,常常苦于沒有恰當的裝備。
“艾爾文”之類的下潛艇確實到過海底,可是必須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在
底下
控;這種潛艇工作能力有限,範圍狹小,停留時間只有三到四個小時。湯米的
下載具可以在海底連續工作數天,不需要人員冒著生命危險,隨著潛艇在幾千英尺的寒冷
下工作。他的載具只需要幾個不同專長的專家,坐在遙控室中觀看熒幕,遙控指揮就行了。
有人問海克曼是否隨著載具下海,他回答:“沒有,我坐在冷氣房裏喝咖啡。”再問他:“那麼下的工作都是些什麼?觀察周圍情形,然後挑個東西撈起來?”他說:“當然除了這個之外,我還可以在兩海裏外指揮打洞、接線路、上螺釘咧。”
跟海克曼談過的人,都無法了解深海底部的複雜情形。他讓海軍的海洋工程師們觀看載具前部的照片,其中一位坦承,那些東西沒有一樣是他懂得的。海克曼放映載具工作情形的錄影帶給一位海軍上將和一群艦長觀賞,沒有人能理解載具是如何運作的。
“載具不如大多數同類的東西複雜,但它的功能,連現在正在設計中的都無法企及。目前還沒有任何政府或其他的公司擁有這樣的挖掘臂、望遠縱器、
壓櫃和旋轉推進器;他們甚至還沒到達設計這些裝備的階段,更勿論製造了。我不是無的放矢,因爲長年爲他們工作,我了解情況。”海克曼說。
湯米在發現黃金以前,就已計劃在現場進行科學研究。從1989年起,他利用新技術,提供150 位科學家資料、標本、照片、底片、現場參觀,以及實驗作的機會。這些科學家來自美
、加拿大、德
、摩洛哥、英
和新西蘭,包括海底腐蝕專家、
下考古專家、海洋生物學家、海洋化學以及物理學家、材料專家、細菌學家、漁業專家與海洋曆史學家。他們也協助湯米確定生物種類,評斷資料價值,提供專業意見。 湯米邀請他的良師、俄亥俄州立大學名譽教授賀登道夫(charles e.herdendrof)主持這個聯合研究計劃。賀登道夫對這件工作的評價是:足堪與發現新大陸相颉颃的現代探險。
哥倫布一美公司擁有幾千個小時的錄影帶、數千張幻燈片,都是4 年之間在同一海底現場拍攝的。1991年,他們製造了品質優良的光纖電纜,海底的影像可以點滴不漏地傳到控製室中的17部監視器,讓科學家們
眼觀察和研究實際的環境,不必借助樣本或化石。科學家們發現了13種新的生物,其中一種海綿已經獲得確認、分類,並且完成命名。
他們拍攝到一條特大的章魚,觸手張開時,兩端長達6.5英尺,而一般章魚很少超過1 英尺。研究發現,它的觸手排列和吸管構造不同于所有已知的章魚,換言之,這是新發現的品種。
還有一次,錄影機拍到一條長達22英尺的大鲨魚,而紀錄中最大的只有3.5英尺,兩者相較,簡直是大巫之于小巫。服務于馬裏蘭大學、有“鲨魚女士”之稱的克拉克博士(eugenie clark),鑒定其爲格陵蘭鲨魚(greenand shark )。它的型龐大,需要大量食物。這證明了深海海底食物鏈的豐富。
哈佛大學的透納(ruth turner )博士在現場進行實驗,發現了全新品種的深海木頭蟲,粗如雪茄,長達半公尺;文獻中的木頭蟲只有鉛筆大小。這個發現推翻了以前的說法——在此之前,科學家認爲專吃木頭的海蟲只能生存于淺海之中。
以前發現的珊瑚都生長在淺海的沙質海,細根分散,抓住海底沈澱物,就像地表植物一樣。他們新發現的扇形珊瑚,根部像手,能夠抓住煤炭、鋼鐵或黃金,因而適應了生存的環境。
某次一艘潛艇撞到海底的“泰坦尼克號”鐵殼殘骸時,無意中發現了鐵鏽中的少數細菌。“中美洲”號沈船現場也發現了同樣的細菌。科學家可以利用這種知識,研發防止深海鏽蝕的方法。將來製造深海采礦設備或設立深海監聽站時,這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這些深海探險最令人興奮的一個結果,應該是發現許多生物可以應用于製葯工業。這些新發現的生物,可能是用來製造“腫瘤抑製素”的抗癌葯物;例如科學家在現場發現的“雪梨歌劇院海綿”中,發現了這種抗癌物質。
這些科學家都來自著名的研究機構或大學,他們的研究工作繼續不辍。下次湯米再度出海到新地點工作時,他們的工作將再獲得加強的機會。
1989年哥倫布一美公司宣布發現“中美洲”號殘骸時,曆史學家蒙蒂·康拉德(judy conrad )組織媒
,發起追蹤“中美洲”號乘客後裔和
人的運動。她收集列有生還者居住的市鎮名單,然後發函當地報社,附上名單和相關資料,尋求協助。
最初她獲得了29個答複,包括了兩個孟勒夫的直系後裔……
尋找黃金船尾聲:無窮寶藏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