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果戈裏>果戈裏作品集>果戈理——俄國散文之父(譯序)

《果戈裏作品集》果戈理——俄國散文之父(譯序)

果戈裏作品

  尼古拉·瓦西裏耶維奇·果戈理(1809—1852),是19世紀俄guo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和奠基人。1809年4月1日出生在烏克蘭波爾塔瓦省密爾格拉德縣大索羅欽鎮的一個地主家庭裏。他從小受到藝術的熏陶,愛好繪畫,喜愛烏克蘭的民謠、傳說和民間戲劇。他的童年時代是在恬靜的田園生活中度過的。1821年至1828年,他就讀于涅仁高級科學中學,深受十二月dang人和普希金愛好自由的詩歌以及法guo啓蒙學者著作的影響,較早就立志要爲祖guo服務、造福人民。由于父qin早逝,家境日益窘迫。1828年,他離家去彼得堡謀生,幾經周折,才在guo有財産及公共房産局和封地局先後供職,飽嘗了世態炎涼和小職員度日的的艱辛。嚴酷的社會現實使他從理想的夢幻中漸漸覺醒過來,透過京城那富麗堂皇的外表,看清了官場的黑暗與腐敗以及普通民衆身受的苦難和不平。

  在彼得堡,果戈理有幸結識了當時著名的詩人茹可夫斯基和普希金,這對于他走上創作道路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他與普希金的友情與交往傳爲文壇的佳話。1831年至1832年間,年僅22歲的果戈理發表了一部以《狄康卡近鄉夜話》爲題的短篇小說集,步入文壇。這部小說集是優美的傳說、神奇的幻想和現實的素描的精美的結合,以明快、活潑、清新、幽默的筆調,描繪了烏克蘭大自然的詩情畫意,讴歌了普通人民勇敢、善良和熱愛自由的xing格,同時鞭撻了生活中的醜惡、自私和卑鄙。它是lang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創作相結合的産物,被普希金譽爲“極不平凡的現象”,從而奠定了果戈理在文壇的地位。

  1834年秋,果戈理曾在聖彼得堡大學任教職,一年多以後即棄職專門從事文學創作。在此期間,他又相繼出版了《密爾格拉德》和《小品集》(後來又稱爲《彼得堡故事》)兩部小說集。作家一改在《狄康卡近鄉夜話》中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迷醉之情,而將諷刺的筆觸轉向了揭露社會的醜惡、黑暗和不平,對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標志著他的創作走上了一個新階段。特別是1837年普希金不幸逝世之後,他將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無愧地站在普希金遺留下的位置上,共同成了俄guo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在寫作小說的同時,果戈理也開始了諷刺喜劇的創作。1836年4 月,著名喜劇《欽差大臣》在彼得堡亞曆山德拉劇院上演,轟動了整個京城。該劇逼真地反映了俄guo專製社會的種種弊端和黑暗,從而深刻地揭露了官僚階級的醜惡和腐朽。

  1836年 6月,在《欽差大臣》遭到政府和反動文人的攻讦聲中,加上病魔纏身,果戈理決定到guo外去治病。此後來來去去,多在guo外,少在故土。在guo外,他一邊養病,一邊從事早在1835年就已開始的《死魂靈》的創作。《死魂靈》的第一部終于在1842年問世。這是一部卷帙浩繁、人物衆多的宏篇巨製,通過對形形sese的官僚、地主群像的真切、生動的描繪,有力地揭露了俄guo專製統治和農奴製度的吃人本質,極大地震撼了整個的俄羅斯。

  由于遠離祖guotuo離生活,果戈理的創作思想發生了危機。他的世界觀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贖罪思想、神秘主義和害怕革命變革的情緒迅速膨脹起來。他竟然要回到宗教迷信和宗法製度中去拯救自己的靈魂和尋找社會的出路,並對過去發表的揭露社會矛盾的作品表示了公開的忏悔。這一切迷誤與倒退行徑理所當然地受到了以別林斯基爲代表的革命民主主義朋友們的嚴厲批評。果戈裏在極度的苦悶中將先後兩次寫成的《死魂靈》的第二部手稿,也先後兩度付之一炬,于1852年3月4日溘然長逝,終年43歲。果戈理終身未娶,幾乎是在窮困中度過了短暫的一生。他在20年的創作生涯中,以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豐富了俄羅斯文學的寶庫,成了19世紀俄guo現實主義文學的一代宗師。在他的創作影響下,出現了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岡察羅夫、赫爾岑、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一大批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誠如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從果戈理的《外套》中孕育出來的。”

  所以,果戈理被譽爲“俄guo散文之父”是理所當然的。

  《果戈理短篇小說選》共收入作品11篇,是從《狄康卡近鄉夜話》、《密爾格拉德》和《小品集》(即《彼得堡故事》)中精選出來的。《索羅欽集市》(1831)、《五月之夜(或:女落shui鬼)》(1831)、《聖誕節前夜》(1832)、《伊凡·費多羅維奇·什邦卡和他的姨ma》(1832)分別選自《狄康卡近鄉夜話》的第一部與第二部;《舊式地主》(1835)和《伊凡·伊凡諾維奇和伊凡·尼基福羅維奇吵架的故事》(1834)是《密爾格拉德》小說集中的名篇;而《涅瓦大街》(1835)、《鼻子》(1836)、《畫像》(1842)、《外套》(1842)則合成一組描寫京城生活的《彼得堡故事》;只有《馬車》(1836)是單獨成篇的。

  如果說《索羅欽集市》是一幅烏克蘭人民生活的se彩絢麗的風情畫,那麼《五月之夜(或:女落shui鬼)》便是一首青春戀情的熱情的贊歌。它們充滿了對烏克蘭人民和山川景se的詩意的素描,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泥土的芳香。《聖誕節前夜》把一個普通的農村鐵匠作爲正面人物來歌頌,沖破了爲宮廷貴族服務的感傷主義文學的藩籬,從而開一代平民文學之先河。不過作家對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美化和對宗教的贊美,則反映了作家思想的局限xing。《伊凡·費多羅維奇·什邦卡和她的姨ma》不再是說神道鬼的故事,而是深刻揭露地主生活的猥瑣和無聊、批判宗法農奴製的腐朽和沒落的佳作,標志著作家的創作從lang漫主義到現實主義的轉折。《舊式地主》刻畫了一對地主夫婦的寄生生活。幾十年來,他們吃了睡,睡了吃,然後自古皆然地死去。作者在深刻批判他們的同時,又寄予一縷痛惜之情,可說是對于宗法式地主製度沒落的憂傷的挽歌。《伊凡·伊凡諾維奇和伊凡·尼基福羅維奇吵架的故事》描寫的是兩個比鄰而居、交誼甚笃的地主,居然爲了一句罵人的話,彼此成了冤家對頭,打了一輩子的官司,無情地揭示了農奴製地主的社會寄生xing和精神畸形xing

  《涅瓦大街》撕開了彼得堡燈紅酒綠、珠光寶氣的外表,暴露了社會生活的殘酷的現實:心地善良、滿懷抱負的畫家皮斯卡略夫在冷酷的現實面前,因幻想破滅而自戕;而玩世不恭、趨炎附勢的皮羅戈夫中尉卻隨心遂……

果戈裏作品集果戈理——俄國散文之父(譯序)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果戈理——俄國散文之父(譯序)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