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聖地第十八章上一小節]一張墨爾格·波倫的加框照片。由于“大腦血液循環出現了問題,波倫半身偏癱,雙眼視力損傷。”1970年,波倫41歲時,奇迹般完全康複,並于1978年得到正式確認。克萊因伯格知道,從那以後,又出現了更多的康複病例,但是也許是盧爾德醫療中心沒有時間一一加以統計罷了。
克萊因伯格這時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便轉過身去。
新聞局的那位小正向他走來。“克萊因伯格博士,要稍晚一點貝裏耶博士才能同您見面。我剛剛與他通了電話,他說他正在開會,但他保證10-15分鍾後一定會到這兒,請您多原諒。”
“沒關系。”克萊因伯格說。
“也許您可以先到他私人辦公室去等候?我想先帶埃絲特小到x光室,等你談完話後可到那兒去找她。那時咱們再分手。”
“謝謝您,德瑪裏奧特小。”
他同意讓她領他到貝裏耶博士的辦公室,看著她離開後,辦公室裏就剩下了他一人,他放下治療包,又一次耐心地等待。令他吃驚的是貝裏耶博士的辦公室又小又簡陋,不超過八英尺見方,中間放有一張書桌和一把椅子,還有兩把供客人使用的椅子,除此之外便是塞得滿滿的書櫃。所有的陳設幹淨整齊,沒有一絲髒亂,克萊因伯格注意到這裏還有一面鏡子,他便走上前站在鏡子前,想看看自己的著是否得
:棕
的頭發向後梳著,凹陷的雙頰使得微微帶鈎的小鼻子特別引人注目,雙眼睑已經開始松弛發泡。他不禁微微皺起了眉頭,還好的是他的下颚還未完全松弛,還是壯年人的單下巴。于是他又理了理領帶,挺了挺
,發覺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精神了。
他找了把椅子坐下,耐心等待著主人的姗姗來遲。他意識到,剛才在外面的那種悠閑自得的心情已經消失。接待大廳中的那些藝術作品使他心緒不安,這些所謂的奇迹是如此的荒謬愚昧,與他的個是格格不入的。他不明白像亞曆克西斯這樣的學者到底是怎樣對待此事的。
卡雷爾博士由于屈尊來到這個宣稱出現奇迹的宗教中心,並聲稱眼目睹了奇迹發生,曾受到科學界同僚的猛烈抨擊。卡雷爾的同事——那些當他還是裏昂大學醫學院院士時就對他崇拜得五
投地的人——全都起來反對他,反對他輕信盧爾德奇迹,反對他對正在盧爾德發生的無法做出解釋的所謂康複一事給予過于正式的關心。卡雷爾的這些同事還指責他是一個“容易上當的虔誠教徒”。
卡雷爾博士曾在新聞發布會上爲自己對所謂奇迹一事的興趣進行過辯解。“這些令人驚訝的現象雖然同宗教有關,但更具有生物學意義。因此,我認爲,任何攻擊盧爾德奇迹一事的企圖都是不公平的,是妄圖阻擋醫學研究在其最重要的一個領域內取得的進展。”
確實,許多年以後再重新讀這些辯解,克萊因伯格能看得出,卡雷爾本人對盧爾德的奇迹也沒有完全肯定,爲此甚至招致了教會的憤怒。有一件事,可以證明卡雷爾對盧爾德醫療中心有些龃龉:“檢查臺上放著念珠,卻沒有任何的醫療器械”。卡雷爾還對貝裏耶博士的前任、曾著書立說大談其對盧爾德康複進行醫學研究的波沙爾甲博士表現出了同樣的不滿:“他寫那些書,好像他是一位牧師,而不是外科醫生”。卡雷爾又悲歎道:“他已經完全沈溺于虔誠的冥想中,而不是科學地去觀察。他完全回避了有力的分析和精確的推論。”
不過,一位名叫瑪麗·巴伊利的法女孩的突然——奇迹?——康複,使他迅速打消了全部疑慮。他曾當著科學界的同僚,竭力爲他所目睹的事進行過辯解:“我們將不討論信仰問題,雖然這有可能冒犯教徒或非教徒,我們要說的是不管伯納德特是否患有癔病狂想症,或者僅只是個完全杜撰的神奇姑娘,或還是個瘋女人——這些都無關緊要,唯一重要的是事實。事實可以用科學調查清楚,事實獨立地存在于晦澀難懂的玄學釋意之外……科學將繼續揭露腐醫騙術,科學與責任提醒人們不要輕信謊言;但科學家的責任也在于對奇特的或科學一時還無法解釋的現象不應該輕率地反對或拒絕。”
以上這些話均出自這個洛克菲勒醫學研究中心的泰鬥,這個曾因血管縫合術而榮獲1912年諾貝爾醫學獎的著名醫學專家之口,他曾在1935年第一次將查理士·林德伯格設計的人工心髒植入人。
克萊因伯格坐在醫療中心貝裏耶博士那間靜悄悄的辦公室中,緊閉著雙眼。“不要因事實表現奇特便輕率地拒絕和反對。”這是卡雷爾博士自己的話。想到此,克萊因伯格心裏頓感釋然,接待大廳裏對奇迹康複的熱烈討論、他臨聖母瑪利亞顯靈聖地所見到的場景,以及他即將對一個所謂獲得奇迹康複的病人伊迪絲·穆爾進行最後檢查確診所引起的刺激,都不那麼強烈了。
克萊因伯格聽到門栓轉動聲,看見一位風度灑、輪廓方正的老人急匆匆地走了進來,他也跟著站了起來。
“您是克萊因伯格博士?”這位老人說著,伸出了手,“我是貝裏耶醫生,見到您很高興。讓您久等了,實在抱歉,不過官僚機構相互扯皮比醫學研究更耗費人的時問。”
“用不著客氣,”克萊因伯格博士非常友好地說,“我來這兒很高興。”
“快請坐。”貝裏耶博士說著,便繞過書桌站在桌子的另一面,仔細看看放在桌子上的一些便條。
克萊因伯格又重新坐下,耐心地等著醫療中心主任貝裏耶博士把那些便條推到桌子的一角,同時身子一下子坐進了他的轉椅上。
“非常高興,您終于來了,”貝裏耶博士說,“我知道您一定很忙。”
“我得重複一遍,來這兒我很高興。”
“這是您第一次來盧爾德吧?”
“我想是的。”
“那好吧,今天對穆爾太太的檢查,不會占用您多長時間,您還可以到各去看看。您一定知道有關盧爾德的事吧?”
“非常的有限,只是道聽途說,”克萊因伯格說,“我讀了幾本有關的書籍。當然,我也讀了際醫學會對穆爾太太一事的報告,還讀了亞曆克西斯·卡雷爾博士訪問此地的回憶錄。”
“噢,可憐的卡雷爾,”貝裏耶博士說,臉上露出勉強的笑容,“在他離開這兒以後,一生都在唠叨:‘信還是不信’。”
“這可以理解,科學家都有這種脾氣。”
“對我來講,從來不會強求宗教和科學的協調統一,”貝裏耶博士說,“巴斯德不糾纏于此,愛因斯坦更不屑一顧,無論如何——”他雙手交叉放在桌上。“——因爲穆爾太太馬上就要來同您見面了,也許我可先向您簡要介紹一下怎樣開始我們的工作——從醫學的角度……也就……
聖地第十八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