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普希金>普希金作品選>彼得大帝的黑奴

《普希金作品選》彼得大帝的黑奴

普希金作品

  彼得鐵的意志

  改造了俄羅斯。

  尼·雅齊可夫。①

  ①雅齊可夫(1803—1847),俄guo詩人。這裏的兩句詩引自他的小說《阿拉》。 第一章

  我到巴黎才開始生活,而不光是活著。

  摘自德米特裏耶夫《旅行雜記》①

  被彼得大帝派往外guo學習對改造guo家所必需的知識的年青人中間,有一名是他的教子,黑人伊蔔拉金姆。他在巴黎軍事學院學習,畢業時授炮兵上尉銜,在西班牙戰爭中嶄露頭角,受了重傷後返回巴黎。彼得大帝雖然日理萬機,但還是不斷探詢關于他的愛子的情況,並且總是不斷地聽到吹捧他兒子行爲與成就的谄媚的彙報。彼得對他非常滿意,多次召喚他到俄guo去,但伊蔔拉金姆並不著急。他找出各種借口推托,時而說要養傷,時而又說想深造,時而又訴說錢不夠用。彼得遷就他,答應他的要求,叮囑他保重身ti,對他的好學表示羨慕,並且從自己節儉的開支中撥錢寄給他,跟那些金幣一道,也寄去了爲父的忠告和防禍于未然的教導。

  ①德米特裏耶夫(1760—1837),俄guo詩人。

  所有曆史記載都證明,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跟那個時代的法guo人的放蕩輕浮、一意胡鬧和窮奢極侈相比。路易十四在位的最後幾年,宮廷笃信宗教,妄自尊大,禮儀繁文缛節,而到這時卻沒有留下任何痕迹了。奧爾良大公①把輝煌的品質和各式各樣的罪惡集于一身,但很可惜,此人身上卻沒有一點僞善的影子。巴列—樂雅裏②的狂歡暴飲在巴黎已不是什麼秘密,這是有傳染xing的。那時約翰·勞③出現了。貪得無厭、紙醉金迷、聽天由命這三者結合在一起,結果是産業蕩光,道德喪盡。法guo人在歡笑,在敲算盤,而guo家則在諷刺喜劇的嬉戲的疊句聲中土崩瓦解。

  與此同時,整個社會卻呈現出一派氣象萬千的圖景。學識和尋歡作樂的要求使得各級社會地位的人樂于互相接近。財富、謙和、光榮、天才、五花八門的奇行怪癖,這一切給好奇心提供了豐富的養料,或者,使它得到滿足,這一切被人們一視同仁地樂于接受。文學、科學和哲學舍棄了寂靜的書齋,進入廣大社會中間以迎合時尚,指導社會輿論。女xing統治一切,但已不乞求寵愛。彬彬有禮的外表代替了內心的尊重。最新的智慧和藝術之神,黎賽留大公④——那時代的阿爾基維德⑤的惡作劇已經屬于曆史的陳迹,並且給人們提供關于那個時代風習的概況。

  ①奧爾良大公——路易十四死後攝政,直至路易十五登極(1715—1723)。

  ②巴列—樂雅裏爲皇家宮殿,其花園爲巴黎上流人士遊樂之chu

  ③約翰·勞(1671—1727),法guo經濟學家。他興辦銀行,發行紙幣。

  ④阿爾曼·黎賽留(1696—1788)——法guo元帥。

  ⑤阿爾基維德(前451—404)古希臘雅典政治家。

  那幸福的時代,標志著放縱自由。

  那時候,狂妄象匹野馬,響著小鈴铛,

  輕快的步子跑遍整個法蘭西的guo土;

  那時候,沒有一個凡人甘願虔誠超度;

  那時候,萬事可爲,只除開反省自守。①

  伊蔔拉金姆出現了。他的外貌、教養、天生的聰慧在巴黎引起了一致的反響。女士們全都想在自己家裏招待沙皇的黑人,不然就半路攔截把他拖回家去。攝政王不止一次邀請他赴愉快的晚會。他赴晚宴,宴會上因阿爾愛特②的風度翩翩與肖裏葉③的閱曆睿智而滿座生輝,因孟德斯鸠④與方傑涅裏⑤的在座而談笑風生。伊蔔拉金姆不放過一次舞會、一個節日、一次首輪演出,懷著他那個年紀與種族的全部熱情投身于時尚的漩渦之中。一想到要把這種懶散的日子、這些五光十se的娛樂改換成彼得堡宮廷的嚴肅的平凡生活,固然使他害怕,但還有更厲害的繩索將他捆綁在巴黎。年輕的非洲人戀愛了。

  ①引自伏爾泰的詩《奧爾良貞女》。此chu原文爲法文。

  ②阿樂愛特,即伏爾泰(1694—1778),法guo啓蒙主義作家。

  ③肖裏葉(1639—1720)法guo詩人,神父。

  ④孟德斯鸠(1689—1755),法guo啓蒙主義作家。

  ⑤方傑捏裏(1657—1757),法guo作家。

  d伯爵夫人,雖說已經過了青春最初的年華,但還是貌美驚人。十七歲她從修道院還俗,嫁了人。這個人她還沒有來得及愛上,而他日後也永遠不曾想到這一點。流言蜚語給她編派了不少情夫。但按照社交場中寬容的法典,她贏得了很好的名聲,因爲即令發生某種可笑的、誘人的桃se事件,那可是不能夠責怪她的。她的家最爲時髦。在她那裏常常聚集了優秀的巴黎人士。伊蔔拉金姆通過年輕的梅爾維爾介紹給她。梅爾維爾被認爲是她最近的情夫,而他也想方設法力圖ti察這一點。

  伯爵夫人客客氣氣接待了伊蔔拉金姆,沒有對他特別垂青。這使他頗爲惬意。平日別人看待黑人好似一個怪物,包圍他,問候他,向他提出一大堆問題。這種好奇心雖然被友好的姿態所掩蓋,但著實傷透了他的自尊心。幾乎是我們活動的唯一目的的那件事,即婦女們的青睐,不但沒有使他洋洋得意,反而使他痛苦和憤怒。他覺得,對于她們來說,他是某種稀有動物,是偶然被帶進跟他毫不相幹的世界裏來的一個陌生的特殊品種。他甚至羨慕那些誰也不在意的人物,認爲他們的卑微反而是一種幸福。

  造物主創造他不是爲了談情說愛——這個思想使得他從自信與自愛的奢望中拯救出來,使他與女xing交往時具有罕見的魅力。他的談吐純樸莊重。d伯爵夫人正喜歡他這一點,因爲她聽厭了法guo機智的老一套逢場作戲與意在言外之辭。伊蔔拉金姆常常上她那兒去。久而久之,她便看慣了這個年輕人的外貌,甚至開始找尋在她客廳裏衆多的假發中間那顯眼的生著黑鬈發的腦袋的魅人之chu。(伊蔔拉金姆受傷後不戴假發而系了一根繃帶。)他二十七歲,個子高高的,身材勻稱。不只一個美人兒睃過他,那眼光與其說是好奇,不如說是傾慕。但抱有成見的伊蔔拉金姆或者是視而不見,或者認爲那只不過是單純的賣弄風情。當他的目光跟伯爵夫人的目光相遇的時候,他的疑慮消失了。她的眼風流露出那種甜蜜的柔情,她和他的交往顯得那麼單純,那麼自然,以致不可能在她身上懷疑有逢場作戲和蓄意嘲諷的影子。

  戀愛的念頭不曾來到他的腦子裏,但每天會見伯爵夫人對他已經成爲必需。他到chu尋找機會跟伯爵夫人見面,而每次見面對他簡直是天賜洪福。伯爵夫人比他自己更早猜到了他的感情。不管怎麼說,不懷希望、不求報答……

普希金作品選彼得大帝的黑奴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彼得大帝的黑奴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