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司馬遼太郎>豐臣家的人們>第十節第2小節

《豐臣家的人們》第十節

第2小節
司馬遼太郎作品

  [續豐臣家的人們第十節上一小節]種想要依仗秀家的意思。

  有一天,秀吉把秀家叫到跟前,說道:“我原本一直打算,無論如何要活到秀賴長到十五歲的時候。可是,如今看來連這也有點靠不住了。萬一我有個三長兩短,望你象從前我養育身爲孤兒的你時那樣,好生照管、護衛你的弟弟秀賴。”

  說這話的時候,秀吉凝視著秀家,眼眶裏含滿了熱淚。

  秀家沒有作答。這位反應敏捷的年輕人,此時卻一反常態,只見他滿臉不悅地始終緘默著。

  秀吉不覺心生疑窦,追問他道:“爲什麼不講話呀?”

  秀家這才回答說,照管和護衛弟弟秀賴,這本來是我的天經地義、義不容辭的責任,而父qin卻還要再次念叨,這大概是因爲覺得我的態度還不夠鮮明之故。我作爲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對這一點感到很不愉快。

  聽了秀家的這番話,秀吉心裏的石頭落了地。

  秀吉想道:“畢竟是八郎啊!”

  但是,他立即又恢複了教育者的身份,教訓秀家說:“你的誠實,我是理解的,可是剛才的態度卻不好,容易招人誤解。作爲一個大名,他的一舉一動,全得考慮政治效果,所謂政治,不要以爲就是jian詐之道,應該看作是把自己的誠意傳給別人的本領。你缺少這種本領。在剛才的一瞬間裏,連我都對你的誠意突然産生了疑慮。對你的這一缺點,我早就放心不下,我想對你講的,正是這一件事。”

  秀吉接著又問道:“你家裏的事,解決了嗎?”

  世間盛傳著宇喜多家的家老之間關系不和,糾紛不斷的消息。就連秀吉也多少有所耳聞。

  然而,這位當事人的秀家卻不知道。秀家從幼童時起就在秀吉身邊,由于多年來一直在府衙中生活,所以對自己家的事情,以及封地內的政治情況,知道得很少,五十七萬余石領地的一應事務,全托給了首席家老紀伊長船。爲此,家裏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大多不知道。

  秀家老老實實地回答道:“幸好,沒有發生什麼事。”

  事實上,秀家是這麼相信的,而且他也只能這麼回答。

  “這個年輕人,興許不象我早先預料的那樣有出息!”

  據秀吉看來,秀家在戰場上倒是相當勇敢的,在領兵打仗和統率軍隊方面,也還不無能耐,然而似乎不善于料理內政。自然,秀家具有作爲一個貴族應有的文化修養。例如,他善于詩歌,也會擊鼓和演唱能樂,爲此,在朝堂的社交場中,尚能應付裕如。然而,這些文化修養,看來只有在朝堂之中才有用chu,而在統率宇喜多家方面,卻是全不頂事的了。

  “興許是我不好,不該把八郎一直留在府衙裏。”

  此刻,秀吉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微微感到有點後悔,不過,他如今已經沒有精力來更多地談論宇喜多家的內部事務了。秀吉從這一年(慶長三年)的初夏時起,不知爲什麼原因,一直瀉肚子,食慾也減退。他爲即將到來的夏天發愁。爲了避開大坂那酷烈的暑氣,不久前遷居到建造在伏見高地上的夏宮裏。然而他仍然擔憂。他這樣風前殘燭似的身ti,不知能否度過夏天,這樣的愁思一直在他的腦海裏萦繞,始終不肯離去。他只是對他的侍醫曲直濑道三透露了自己的心境。秀吉與其說是對自己的生命,不如說是對豐臣家的前途感到不安。只有秀吉的健康長壽,才是豐臣政權的光榮,它的唯一的政治基礎和動力。如果這健康的肉ti死亡的話,那麼與此同時,這個政權也將滅亡,這一點,任何頭腦冷靜的人,只要稍微觀察一下,誰都會明白的。上一代的織田政權的興亡史早已證明了這一點。十六年前,織田信長死于非命,與此同時,他所建立的政權也滅亡了。秀吉正是通過消滅這一政權才繼承了故主信長的盟主的寶座,建立了豐臣政權的。這位秀吉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懂得這一原理。正是這一原理的作用,秀吉才異軍突起,獨占了鳌頭的,而如今在他生命垂危的時刻,反而卻一直受著這一原理的威脅。秀吉期待著能出現奇迹。他希望能夠超越這一規律,把天下傳給如今還只是個幼兒的秀賴。他完全懂得,這是非常勉強的事。然而正因爲如此,他才十分焦躁地希望出現奇迹。他的整個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這件事上。眼下的秀吉既沒有那樣的耐心,也沒有那樣的興趣,來長篇大論地對秀家的家庭事務提出忠告了。

  進入九月後,“太閤歸天”這一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從朝中傳出。這消息使城下的諸侯們大爲震驚。城下所有府邸裏的人都走出門來,站在大路上,使者們催馬急馳,各十字路口,人吼馬嘶。可是這時秀吉卻仍在本丸的裏間活著。實際上,在極度虛弱的情況下,又並發了其他病症,在病chuang上暈過去了兩個來小時,不省人事,這被誤傳成死訊。在這之後,多少恢複了一點氣力,然而秀吉由此而不得不作思想准備,知道自己行將就木了。

  秀吉想要建立一個完整的ti製,以便在他死後,讓豐臣政權繼續運轉下去。這件事必須抓緊辦理。在這之前的豐臣政權,在管理方面,是沒有什麼組織機構的,秀吉自己一個人說了算,他的秘書長石田三成、長束正家等充當他的手足,他們將秀吉所下的一道一道命令和指示,化作具ti的行政措施,僅僅如此而已。現在改變了這種作法,任命了石田三成等五人爲豐臣家的執政官,稱爲“五奉行”。在這五奉行之上,有一個領導機關,設置了五個決策官,這五人被稱爲五大老。其中的首席大老是內大臣德川家康,這或許可以說是輔佐秀賴的首相職位吧。可以稱之爲副首相的,是五大老中的二把手,官居大納言的前田利家。再往下是毛利輝元、上杉景勝、宇喜多秀家。秀吉給了這五個人在輔佐秀賴方面以最高的發言權。不用說,這五個人無論領地還是官位,都超過其他大名。不過在各人的能力、xing格和人望方面,卻有很大的差距。按世間一般人的評論來說,則是上杉景勝愚直,毛利輝元平庸,至于宇喜多秀家,還只能說是個娃娃。

  秀吉在病chuang上口述了五大老這一新的組織機構的名單。聆聽他的指示的,和往常一樣,是石田三成等五位執政官。淺野長政也在其中。秀吉口述完了之後,講了一點感想,類似于對五大老這五個人物的評論。淺野長政把秀吉一邊歎息一邊講述的感想筆錄下來,並將它傳給兒子,繼而又留傳到了後世。

  江戶閣下是個循規蹈矩的人,我與他多年共事,深知這一點。希望他把他

  的孫女許配給秀賴。我相信,這位規矩人一定會很好地扶持秀賴的。

  這些談話,與其說反應了秀吉的看法,倒不如說寄托著秀吉的滿腔的熱望。另外,也許還希望這些話在傳到家康耳朵裏時能産生某種效果吧。

  加賀大納言(前田利家)和……

豐臣家的人們第十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十節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