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看到那些從旅行包裏滾出的鈔票,所有的辛苦都會煙消雲散了。盡管那是一些髒兮兮的五毛、一元的小票,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嫌棄乞也許是因爲這些髒兮兮的東西能夠帶來大多的享受吧,也許是這些破爛不堪的紙張能夠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慾望吧!但是,人們常常會忘記,很多事情恰恰壞在錢上。
說到錢,我一直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那就是有一句話,叫做“越有錢的人越摳”。可能我沒有經曆過從無錢到有錢的微妙心理變化,但我確實看到過錢的力量:當人們有了錢以後,就不再做善事,也不再向路邊的乞討者施舍,而是把每一分都摸得很緊,他們對錢的愛好改變了他們的格。
劉曉慶也毫不例外地經曆了這種變化
以前在北京的時候,我們有時也爲錢發愁,因爲當你想買一個西瓜的時候,也許就可能少買一本書,這種經常的比較思維,最終産生的結果就是一一一你將不再舍得花錢了。
劉曉慶雖然很愛吃果,可常常是在櫃臺前溜達一圈就離開了。她想吃的
果往往都是我買給她的,雖然她吃得很高興,但仍然覺得花錢大多。就在我給她買
果的時候,兜裏也常常就剩幾塊錢了,于是,一直想買的書只好又推到下個月的計劃裏。
我曾想,以後有錢了,我們大概不會再爲一本書或一個西瓜而發愁了,但是,有了錢的劉曉慶,卻不像以前那樣大方了。
有一次,我給路上一個乞討的孩子兩塊錢,劉曉慶卻很狠地擰了我一下。回到招待所以後,又跳著腳沖我發火。我不知道她爲什麼會那樣,也許是因爲心裏有什麼事,不高興吧?或者,是女同志的“老朋友”來了,特別煩躁的緣故?可是,後來這種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了好幾起,令我開始對她的變化不滿了!
記得小的時候,我的姥姥還活著。她老人家不論什麼時間,只要門口有乞丐經過,就要拿一點飯送給人家。自小受到這樣的影響,我也養成了施舍的習慣。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如果看到有人乞討,我會跑到家裏,向要一兩毛錢,再跑出去送給那個乞討的人。
那時的乞丐和現在的不同,現在的乞丐也需要打假了。那時,他們是真的窮。
由于我們變得越來越有錢,劉曉慶這種樂善好施的同情心也越來越少了。即使現在成了億萬富婆,也沒聽說她曾經爲什麼慈善事業捐過一分錢。當年,她並不是這樣。
也可能因爲我一直還是一個窮光蛋的緣故,所以這個毛病還沒有改。對我的兒子,我也常常教育他,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還是應該盡一點力,這樣可以讓自己心安。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有同情心的人就永遠都不會發財呢?
也許吧!
中不是有句古話叫“滴米成籮”嗎?我在這一點一滴都不知節省,又怎麼能夠成爲一個富人呢?
那麼,我們所得到的就是那句老話——“窮大方。
“窮大方”又有什麼不好,最起碼這種仗義疏財的行爲可以讓你覺得自己很俠義,讓你覺得自己還是個人物,很滿足。
有錢人自有他們斂財的辦法,沒錢的人也有自得其樂的方法。
《我和劉曉慶——不得不說的故事》關于錢的思索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母親來北京看病”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