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海外百感集>日本留學一千天>第二七章 課堂

《日本留學一千天》第二七章 課堂

海外百感集作品

  在這兒,我想發表一個見解--在大學裏,一門課程學生喜歡與否(它關系著最後學習的效果),大約要由三個因素構成:首先,學生們對這門課有否興趣;其次,課上教的內容怎麼樣;再就是,老師的教授方法如何。而其中的最後一條又至關重要,因爲比起單純的興趣來,它更現實,更具ti,因此也更有力量。

  瞧,起先我很想學習漢文。被那位老鷹似的先生這麼一“教”,幹脆倒了胃口。沒有一次預習他的課時不是邊預習邊罵的。罵老師不通情理,罵日本人把我們不朽的古典搞得這麼別別扭扭,還罵孟老三(孔夫子是“老二”的話,孟夫子豈不就該是老三了)寫出了這麼艱澀的文章來難爲我。結果,“漢文”這門課竟變成了我最痛恨,最不想學的課。如果誰問我:一個星期裏你最喜歡的是禮拜幾?我會說:只要不是禮拜二,哪天我都喜歡。禮拜二怎麼啦?有可恨的漢文!你說說,堂堂一個中guo人,居然“討厭”起祖宗傳下來的漢文了,孟老夫子在九泉之下想必也得嗟籲長歎了吧!

  日本私立大學的講壇是個絕對自由的天地。政府既不幹涉大學的教育,校方也不幹涉老師們的授課。一個學校一套,想怎麼搞就可以怎麼搞。一個老師一套,願意怎麼教就可以怎麼教。反正只要進了課堂,老師便是天字第一號,天馬行空任你馳騁。教些什麼,怎麼教法,何種進度,如何考試,考勤……除了任課老師以外,誰說了都不算數。正因爲如此,站在講臺上的老師便是百分之百的他“自己”--獨有的思想,xing格,獨有的學術觀點,教學方法,乃至獨有的爲人,全都亮得清清楚楚。

  一個好老師的標志是什麼呢?我說,是有吸引力--能象一塊吸鐵石一樣,一刻不放松地抓住你的注意力,抓住你的心,叫你身不由己地非得跟著他走,步步深入地陷進他的學術領域(或思想領域裏)……能夠得到這樣的老師,實在不能不說是學生的大幸。

  若說東洋大學的老師個個很棒,那顯然不符合事實。但若說,造詣深,修養高,教學有方的教師不乏其人,卻不能算是過份。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在我一二年級所學的二十多門科目中,喜歡的課占了大多數,而其中不少課程我本來是根本沒興趣的,純粹是爲了學分才選修。

  學文學的不能不學文學史,而文學史沒有不難的。特別是對于我,什麼日本上代,中古,中世文學……一聽古典二字,腦袋立刻先大出去兩圈。可是山崎教師講的上代文學史和武石老師講的中古中世文學史,我竟比近代文學史還愛聽。尤其武石老師的課,嗬,聽起來簡直甭提有多麼過瘾了!

  這是一位五十開外的男老師,個頭不高不矮,臉盤不大不小,沒有任何驚人之chu。可一旦他疾步走上講臺,站定,擡頭,直至開講,你會感到一種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是分明存在的強大的威懾力量。學生們全都屏著呼吸,豎著耳朵,教室裏只有武石老師那镪镪有力的聲音在疾風驟雨般地跌宕起伏。他從來不寫板書,而喜歡一口氣滔滔不絕地說下來,幾乎不帶喘息:文學的時代轉換,作品表現的思想和藝術手段,作者的世界觀,作品的社會背景,曆史影響……縱著講,橫著講,點到面,面到點,社會與個人,思想與藝術,俗與雅……既豐富又精煉,既深刻又淺顯,既廣闊又具ti,既嚴肅又幽默。

  按說,我聽這種程度的課本是十分吃力的。語言也好,內容也好,聽不懂的東西很多。可上武石老師的課,我從來不覺得時間漫長,更不感到不耐煩。相反,我仿佛總被他用一只無形的手使勁地拽著,拽著,拽著。

  我常想,武石老師之所以有“力量”,並不僅僅因爲他是個學術上的專家--說白了,他不是那種只會嚼書本的“書呆子”,而是因爲他對生活,對曆史,對文學,對人有著精辟獨到的認識。在這樣的老師面前,你永遠會感到一種學習的壓力和探索的勁頭。

  教法律的武藤老師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師。方方正正的臉上永遠是一副不苟言笑的嚴肅表情。配上那扣得嚴嚴實實的領扣,打得規規正正的領帶,熨得一絲不皺的襯衫,西裝,給人的印象就是“硬”,“棱角分明”。

  武藤老師講課從不拿講稿,就是利利索索的一厚本日本的《六法》(憲法,民法,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而且往往只往桌上一擱連翻都不翻一下。憲法也好,民法也好其中那些重要的法律條文他背得真比所謂“滾瓜爛熟”還要“熟”幾倍。他講話極端精煉(這也是一種shui平),一句話一句話不帶半點shui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幹脆,明白,邏輯xing強。從條文到實際,又從實際到條文,由a點到b點,由b點再到c點,直線關系,曲線關系,單層關系,多層關系……環環緊扣,fengfeng相接,脈胳清晰,順理成章。要是不看他而光聽,你簡直會以爲他是在念講稿。武藤老師的本事還表現在他對法律條款的得力說明。爲什麼有這麼一條法律,沒有又怎麼樣,對它的理解應當如何?怎樣依照法律chuguo家與guo家之間,guo家與個人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買與賣之間,商業企業之間……的複雜關系。叫你聽得明明白白,心服口服的。

  頭一回知道了日本的法律之健全,威力之巨大。看,憲法是一百零三條,民法一千零四十四條,刑法二百六十四條,商法八百五十一條,刑事訴訟法五百零六條,民事訴訟法八百零五條。簡直可以說是無chu不無法律,無事不找法律了。

  說實在的,在中guo長了這麼大的我,從來不知道與個人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事物中有一樣不可缺少的東西叫作“法律”。“法盲”在中guo大有人在。而在西方或日本,誰要是得了“法盲症”,他幹脆不能生存。不懂得最起碼的法律知識,不要說不知道自己作爲一名社會成員應遵守的戒律,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保護自己。

  咱們中guo的法律也在健全之中了吧,咱們中guo的法律常識該也在普及之中了吧--每次上武藤老師的課,我都情不自禁地這麼想。

  我這個人對自然科學本是最不感興趣的。從小算術不好,吃夠了“小鴨子”(2分)的苦,從此便跟數理化結了仇。萬沒想到,在東洋大學規定大學生一二年級的必修基礎科目中,自然科學課程占了幾個學分。甩也甩不掉,躲也躲不開,只好從自然科學科目中老大不情願地挑選了正木老師的天文學和大野老師的生物學。不料,一學起來竟也産生了興趣。

  正木老師的天文學課教法很特別,純粹是提問式。上課的第一天,老師走進來了。又矮又小,又黑又瘦,穿著一套一看就有十幾年曆史的舊西裝。站到講臺上足足七八分鍾一……

日本留學一千天第二七章 課堂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七章 課堂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