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學生是什麼樣的呢?有人大概會這麼揣摩吧:很用功,喜愛學習,遵守起紀律來板是板眼是眼,事業心強,成熟,個個都挺闊氣,開著小汽車上學,男的西服革履,女的花枝招展,還有怪裏怪氣的嬉皮士……
若問他們到底是什麼形象,還是看看我從身邊攝來的一些小鏡頭吧。
我覺得稱那些與我同年級的女生們爲“大學生”,實在不如稱她們爲“女孩子”合適。盡管她們說來都有十八九歲,身的線條也大都發育得象個中年婦人似的,可從言行舉止上看,她們卻遠遠還都沒有成熟。
互相稱呼對方名字時,她們不叫大名或姓,而是象個小孩子那樣裏
氣地使用昵稱。
每天見面問好時,那表情和聲音不僅帶著誇張了的驚喜成分,而且所有女生全都舉著右手左右來回地搖擺著,活象幼兒園的小朋友忽然看見了警察叔叔。
她們的愛好更是孩子氣的。狗熊造形的書包,帶著娃娃頭的鉛筆,青椒或西紅柿形的飯盒,每頁印著童話圖的練習本,小皮靴形的零錢錢包……就連吃零食,她們都愛挑那些做成小動物形的糖果。她們還喜歡小裝飾品,書包上挂個叮叮當當的小钤铛,鑰匙上拴個小松鼠,小松果,
前別個大眼睛的小貓頭……
她們最愛使用的語言是“好玩兒”。聚到一起就是你看我的別針,我看你的卡子。“呀,多可愛!”“呀,真好玩兒!”就象一群還沒長毛的小麻雀。
她們上課作筆記一律使用鉛筆。當然男孩子也不例外(可在中一到高小就不用鉛筆了)。記筆記都很慢,一筆一劃地寫,寫寫擦擦,擦擦寫寫。幹淨倒是挺幹淨,可那字
實在不比小學生高明多少。把“多”字寫成“夕夕”字的人大有人在。
最能反映她們孩子心理的還是愛畫小美人。你就看吧,只要是她們使用的本子,書,講義,課桌,上邊准有那用鉛筆畫的畫法完全相同的小美人。全長著洋人的面孔,全穿著洋人的裳,年齡全不超過15歲,甚至就連眼睛鼻子的勾法都如出一轍。一看就知道全是從日本那畫法千篇一律的連環畫上學來的。我可不認爲這能算作一種美術愛好。美術,總不能光是小美人,更不能光是歐洲小美人吧。這只能說是這些女孩子愛美心理的幼稚表現。
記得我小時候也畫過一陣小美人,而且相當上瘾。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有張紙就往上畫。倒也從不抄襲別人,只是把從電影上,戲臺上得到的印象畫出來。全是中古裝美人:瓜子臉,柳葉眉,盤得高高的雲髻上面
滿了珠寶墜子,花,還有長長的
袖和飄帶……可是一到小學五六年級,自己也不知爲什麼突然就再也不畫了,或許是長大了的緣故吧。
不料,如今在大學的課堂上,卻見前後左右坐著的女孩子一個一個竟都在津津有味地描著小美人。
比起中人來,日本人注重裝束。不光爲了美,還把它看作是一種身份,禮貌,教養的象征。大學生卻不同。他們還沒走上社會,經濟上又尚未獨立,因此他們的穿著一般都是隨便而又樸素的。
不過青年人在服裝上也有他們特殊的愛好。現在他們喜歡那種大,長,肥得出奇,與自己的身材完全不搭配的特號服。甭管襯衫,毛
還是外套,反正領口要盡量地咧,肩要挂到胳膊肘那兒,下擺要耷拉到大
上。女孩們的裙子也都是肥肥長長,盡是快拖到腳脖子的。也不要什麼腰身,從上到下滴裏嘟噜。尤其有趣的是,她們還有意要把
服穿得層層疊疊。短
服罩在長
服外邊,長
服的下擺又故意吊到大裙子外邊,拖拖拉拉的。有時候腰上還圍著一條老寬老寬的大腰帶,卻又偏要松松垮垮地挂在屁
上。各種樣子的
服她們也喜歡,什麼袖子上安著大大小小幾個兜兒啦,什麼裙子下擺的邊上抽條松緊帶啦……
日本人的身材本來就不怎麼樣,女孩們又往往下身短,橫著長,這麼一打扮就更叫人看著鼓鼓囊囊地不順溜了。我問他們爲什麼要穿這麼肥大怪氣的服。她們回答得幹脆極了:“時髦!”“流行!”“好玩兒!”“逗!”
他們的審美觀點似乎就是這麼簡單:時髦。歐洲,美眼下時興什麼,他們也跟著興什麼。裁得可釘可鉚的
服他們看不上眼,覺得太老式,太正經,太不“逗”,似乎只有中年人才會去穿。那種緊緊包著屁
的牛仔褲,細高細高的高跟鞋在學生中間也並不走紅。他們喜歡流行的,要不就是寬松,舒適,隨便的。據我看,一般學生除了熱衷于那種時髦的“特大”裝以外,最常見的裝束恐怕要數運動
和運動鞋了。
日本女孩們都愛美,項鏈,戒指,指甲油,口紅是她們感興趣的東西。然而,每天描眉塗粉來上學的女生並不太多,而把頭發留得象女人似的男生就更少,幾千人裏只有那麼幾個。
聽人說他們便是專搞爵士樂的“崩克”了。頭發不光是留得長,而且要成心染它個紅一塊黃一塊。又亮又大的耳環,項鏈不說,還加上花裏胡哨的外套和火紅火紅的褲子。看著實在別扭。不過別人告訴我:“別瞧他們這會兒這副樣子。只要大學一畢業,他們馬上就得老老實實把頭發剪了,把裝束改了。要不然,他甭想找著正正經經的職業。哪個公司都不會錄用這種離奇古怪的人。”
“窮學生”這個詞,我覺得在哪個家都照樣適用。因爲“學生”不是一種職業,它不賺錢。在日本當大學生,要想不窮,除非去打工賺外快。要不,光靠家裏每月貼補的幾萬塊錢,刨去房租之類(大多是從外地來東京的),連上吃飯和交通,所剩下的零用錢就很少了。
日本的學生在花錢上非常知道節省。買東西,只要有便宜的就絕不買貴的;買書,凡舊書店能買到的,就不買新書,而且用完之後還再賣掉;出門坐車,要反複計算不同的路線,哪條線便宜一點就坐哪條線,多換幾趟車或多走幾步路也無妨;吃飯,更是從便宜出發,量多量少,好吃難吃都不太考慮。
在學生食堂,最受歡迎的飯是咖喱飯,一盤子米飯上給你澆一勺幾乎看不到什麼士豆,肉片,洋蔥的咖喱糊糊。實在談不上好吃,又撐不到胃的2/3。可它便宜,二百五十塊錢一份(在校外飯館至少要三百五十塊),比起那二百塊一份的面條來,又似乎顯得能頂飽。然而,即使這二百五十塊錢一份的飯,許多學生也還是舍不得吃。來上一百五十塊一份的三明治,一百塊一包的方便面,或者幹脆從家裏帶飯來涼著吃。
和同學們一道在食堂吃飯,常能見到女孩子們吃完飯後趴在飯桌上一本正經地記帳。什麼一杯桔子啦,一份面條啦,再加上稿紙錢,膠
錢……記完了帳,再算錢,錢數不對再返回來算帳,簡直一點都……
日本留學一千天第二八章 日本大學生之一斑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