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財運到了,躲都躲不開。
又到年底,王起明和郭燕,合上帳本,相視一笑:又賺了。
除去所有開支,刨去一切的稅,還足足剩下三四十萬塊。
他們倆看著,又有點發愁。這三四十萬擱哪去?
存到銀行裏去賺那8%的利息?
只有傻瓜才那麼幹。
投資票?太懸!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投資餐館?可自己又是個門外漢,吃飯行,做飯差點,不懂行,非砸不可啊。
想來想去,他還是認爲房地産最安全。
房子跑不了,地也溜不掉,它永遠是個東西踏踏實實地擺在那兒;不靈了,轉賣了,也賠不了幾個。
這幾天,他相中了一幢新建的商業樓。這樓地點還好,蓋得也挺考究。他整天跑到樓跟前去看,象看個漂亮紐似的,還拿著計算器糙算了幾遍,收支打平沒有問題。他盡聽說了,誰誰誰在房地産上發了橫財,誰誰誰的商業樓幾十萬購進,轉眼一番,就變成了幾百萬的産業。要買房,搶手。
“你哪,有一想十,沒個知足。”郭燕不滿意他這個想法。“可是也不能讓錢躺著睡覺,當畫兒看著呀。”他反駁。
“手上有三十幾萬現金,就想買二百多萬的商業樓?昏頭了,你!”
“我才不象那些老老僑哪,手上有十個,才拿出五個,作小生意,膽小怕事,一輩子也發不了大財!”
“可你也不能太冒險了吧。”
“做生意不冒險,人家白送給你好不好!”他說,“這是美,不冒險,喝西北風去吧。”
“二百萬的樓,你才能付出百分之十,哪個銀行肯貸給你這麼多款?”
“我早打聽過了。律師說,憑我的生意,憑我多年來的信用,申請下貸款來沒問題。”
“你還是掂量掂量吧,”她說。
“還掂量什麼,這是機會;機會抓不住,飛了,看人家發財,哭都找不著調門!”
“不留一點周轉資金,你現在的生意還做不做?”
“做呀。”他說,“這兩年生意這麼順,出貨就進錢,留什麼周轉資金,沒事兒!”
沒事兒?
真的沒事兒嗎?
王起明畢竟是個來美不到十幾年的新商人,盡管他聰明、會想、會算計,可是他畢竟對美
的經濟的規律,經濟發展的高、低、弱、強的發展周期
並不了解。精明的老商家,這時候都收緊銀底,縮小戰線,准備應付即將到來的經濟低谷。因爲他們知道,當經濟發展到高
的時候,低谷也就快到了。
王起明的美混得太順了,太自信了,只憑著頭腦一熱,就貸款買下了這座商業樓。他根本不知道,等著他的是一場把他淋得精透的暴風雨。
簽約買樓後的第二天,他就忙著登記、托人,急著趕著要把這房子趕快租出去。
得趕緊租出去,不租出去這樓就象手裏揪著一個燒紅的烙錢一樣,非把他的手給燒糊了不可。
一個月得付將近一萬美元的銀行貸款。
租出去了,這點錢不算什麼,少賺點就能對付了;租不出去呢?租不出去那可就得從自己的口袋裏往外貼。
一旦窩在手裏,甭多了,有幾個月就能把人拖垮了。
真到那時候,銀行就來收。全收。
一個禮拜去了。
兩個禮拜過去了。
三個禮拜!
愣是沒有一個人來租,別說租了,連一個問問價的都沒有。
急人哪!
可是,急又有什麼用呢?
他走進那座空空蕩蕩的樓,沒有目的的瞎逛。
新蓋的樓,還是的牆壁,發出一
子
味兒。
他走路的腳步響,在空樓裏頭,顯得挺響。
沒人租用,暖身也沒開,嗖嗖的冷氣,他覺得好涼,透心的涼。
他把大領子往上拽了拽,走到窗前,向外眺望。
路上,行人和車輛稀少,對面是一年小學校,孩子們正在場上玩耍,那種學校特有的喧嘩聲飄過來。
王起明好象覺自己有點要出錯。
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馬上擬了一份新的招租啓事:出租商業樓
出租商業樓
商業樓,面積×××米
,地點極佳,樓房全新
且設施齊備。
一樓臨××街,店面寬大,可作百貨、餐館、美發、産、幹貨等中小商界適用,月租適中。
二樓辦公室向陽、明亮,設有暖氣、空調,適合律師、會計、保險、地産等類公司租用,租金低廉。
三樓可供住家,地下室可作倉庫。
樓房間數有限,先到先得,慾訂從速。
電話:718——463——5381
請找王起明聯系。
他寫好後,複印若幹,又用傳真電話發向了各大報紙。
辦完這些,他的心踏實了點。
幾天來,他紋絲不動,坐在辦公室裏,兩眼直勾勾地盯著那兩臺白電話機,一天到晚,瞪得眼睛都酸了。
房子租不出去,一天他就得墊出去400多塊。一天400,不是小數。
擱誰誰不急?
手上的周轉資金已經全部用光,眼看著月底就要到了。銀行可是鐵面無私的衙門,拖一天扣你一天的利。一個月不付款,馬上給你遠來黃單子警告,兩上月付不出就是紅單子警告。要是三個月見不著錢,這幢樓歸銀行。
王起明急得渾身冒冷汗,真象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除了團團轉,又能怎麼著怎?
郭燕在這個時候,並不火上燒油,只是勸他再耐心一點,再等,再等……
偶爾也來一個兩個電話在,不是嫌地點不合適,就是嫌價錢不合適。
不等王起明降降價格,那邊早早地就挂斷了電話。
這時候出了大事。
一個星期一,紐約華爾街票市場,
市一落千丈,
位直線下跌。
黑星期一。
緊接著,報紙電視接連不斷地傳來大小商家倒閉的消息。
洛克菲勒的轉讓,布魯米代歐的移手,地産大享唐那川普的破産,充斥在新聞節目裏。
一向只注意娛樂版和中消息的王起明,現在也戴上老花鏡整天翻經濟版了。
報上沒有好消息:
餐館拍賣。工廠讓政府收走。就連那些不可一世的大汽車公司、大航空公司也連連倒閉關門。
賣不出去的汽車,成千上萬地排列在依麗沙白港口的巨大碼頭上,一眼望不到邊兒。
堆積如山的家用電器,四大減價。
市面上的牛、面包、肉類也在打折扣。
老板們的臉,一個個都變了鐵青,街上的行人統統收起了笑容。
這一天,王起明來到他的老客戶安東尼的辦公室。
安東尼也發大了,辦公室豪華富麗,早已非昔日那麼一小小展銷室所能比擬的。
辦公桌上的兩杯咖啡看來已經涼了,可是還不見人端起來喝。這裏禁止吸煙。王起明下意識……
北京人在紐約第18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