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毛澤東傳>第17節 西安事變前後

《毛澤東傳》第17節 西安事變前後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山城堡戰鬥結束後不到一個月,在中guo近代曆史上産生巨大影響、直接促成中guo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西安事變發生了。

  西安事變的發生,是九一八以後民族危機日益激化的産物,也是中guo共産dang積極倡導並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特別是加強對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工作的結果。在中guo共産dang內,這項工作是由毛澤東直接領導的。

  瓦窖堡會議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時,由于蔣介石還沒有明確的抗日表示並且正繼續加緊對中guo共産dang和工農紅軍的軍事“追剿”,所以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針是“抗日反蔣”,而把工作重點放在有可能聯合的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方面。經過幾個月的工作,包括釋放東北軍團長高福源回洛川等,同東北軍、第十七路軍初步達成“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秘密協議,開始形成互不侵犯、互相通商、互派代表的新格局。

  這時,南京政府也開始通過各種途徑同中共接觸,他們的代表來到陝北。毛澤東、張聞天等向他們提出了五項要求:“一、停止一切內戰,全guo武裝不分紅白,一致抗日;二、組織guo防政府與抗日聯軍;三、容許全guo主力紅軍迅速集中河北,首先抵禦日寇邁進;四、釋放政治犯,容許人民政治自由;五、內政與經濟上實行初步與必要的改革。”①

  一九三六年三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專門討論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問題。毛澤東作報告。他指出:在全guo民衆要求抗日的形勢下,guodang統治集團內部已發生分化。dang的統一戰線方針是: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下,對民族反革命派采取各個擊破,對民族革命派采取各個爭取;爭取民族改良主義者同民族革命派的左翼建立堅固的同盟。他特別指出:“東北軍之特點:失掉土地,因此其抗日情緒高,願與我們合作。”對張學良要實行互不侵犯,共同抗日,可以派出全權代表同張學良直接談。不管任何派別,都可以同他們進行談判,而在基本原則上不能讓步。報告提出,軍事談判集中于軍委,政dang談判集中于中央常委,全部由常委指揮。②會議一致通過毛澤東的報告。會議決定派周恩來爲中共全權代表赴延安同張學良會談。

  隨著局勢的發展,中guo共産dang對蔣介石的態度也在逐漸張聞天、毛澤東、彭德懷給博古轉周繼吾的信,1936年3月4日。發生變化。四月九日晚,毛澤東、彭德懷致電張聞天提出:“目前不應發布討蔣令,而應發布告人民書與通電。”“我們的旗幟是討日令,在停止內戰旗幟下實行一致抗日”,“中心口號在停止內戰”。③現在保存下來的電稿後面有一個注:“此電剛發,接到洛甫來電,所說立場同意”。就在同一個夜晚,周恩來在延安同張學良會談。這是一次有曆史意義的會見。當張學良提出“假如我們能夠聯合抗日,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蔣介石”時,周恩來首先說明共産dang過去是主張抗日反蔣的,不過現在願意重新考慮這個問題,表示願意聽一聽張學良的意見。張學良根據這兩年同蔣的不斷接觸和多方觀察,覺得蔣還是有抗日的可能和存心的,蔣的錯chu在于他堅持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因此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在于設法把蔣這個錯誤政策扭轉過來,真正實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周恩來聽完後,對他提出的逼蔣抗日或聯蔣抗日的主張表示同意,並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方針政策問題,願意把這個意見帶回去,提請dang中央鄭重考慮以後,再作最後答複。張學良高興地說:“你們在外邊逼,我在裏邊勸;我們對蔣介石來個內外夾攻,一定可以把他扭轉過來。”④可見雙方在新形勢下對這個問題已有了大ti相同的認識。

  紅軍東征勝利回師,五月五日,毛澤東、朱德聯名向南京政府和各dang派、各團ti發出《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呼籲:“以‘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的精神,在全guo範圍首先在陝、甘、晉停止內戰,雙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具ti辦法”。⑤通電沒有再提“討蔣”、“反蔣”的口號,專談“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而且將舊稱“蔣賊”改爲“蔣氏”,這一字之改在全guo社會各界産生巨大反響。五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會議上作軍事報告討論的結論時,再次強調:“東北軍工作要加緊做”,“東北軍工作首先是政治上團結。”⑥

  不久,廣東的陳濟棠和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聯合提出要求南京政府對日宣戰,並打出“北上抗日”的旗幟,將粵、桂軍改稱“抗日救guo軍”,出兵湖南,被稱爲兩廣事變。毛澤東在六月八日向《紅se中華》社記者發表談話說:“西南抗日反蔣的軍事行動,客觀上是革命的與進步的行動。雖然這中間還不免有個別分子夾雜有權位、地盤等不正當的動機。”⑦他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時局發展到新的階段”:日軍入侵華北,guodang中央勢力退出華北,中guo內部整個起了很大變化。“我們說重心是抗日,請蔣出兵。”⑧

  紅軍東征回師後,毛澤東找東征中俘獲的閻錫山部團長郭登瀛談話,要他帶信給閻錫山,表示紅軍願意停止內戰,共同抗日。接著,又派彭雪楓等作爲中共中央代表去山西太原同閻錫山聯絡。

  他還分別寫信給guodang政府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等,爭取和他們實行合作抗日。

  毛澤東傾注了更大精力的是對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的工作。

  中共中央《關于東北軍工作的指導原則》中指出:“由于東北軍現在所chu的特殊的政治絕路的地位(亡guo奴的地位),由于紅軍對于東北軍的革命的影響,東北軍有極大可能轉變爲抗日的革命的軍隊。”我們在東北軍中的工作目標,不是瓦解、分裂,也不是把東北軍變爲紅軍,而是要使東北軍變爲紅軍的友軍,使東北軍實行徹底抗日的綱領。超出這個範圍的一切言論與行動,均在排除之列。⑨根據這個原則,毛澤東致電彭德懷:我們與東北軍關系現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七八兩月須注大力于該軍、師、團三級的工作,派較得力的人分途去見軍、師、團長,根據他們的思想程度與接受可能,向他們解釋合作抗日的道理。他特別指出,“這個中層乃是樞紐,目前最爲重要”⑩。

  七月二十七日,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周恩來報告了東北軍工作委員會的工作。毛澤東在會上稱贊周恩來領導的這項工作“可爲很好的模範”。並且提出:過去我們的工作方針,第一在西邊建立根據地,第二在東邊開展遊擊戰爭,第三建立抗日聯合戰線。“以後的工作方針還是以前的三個,但次序要變更,第一是聯合戰線的擴大,應放在第一位”。對東北軍,對楊虎城部隊,對南……

毛澤東傳第17節 西安事變前後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7節 西安事變前後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