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毛澤東傳>第26節 整風運動(上)

《毛澤東傳》第26節 整風運動(上)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從一九四二年春天開始,毛澤東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大生産運動的同時,在全dang範圍內發動了一場長達三年的整風運動。

  爲什麼在抗日戰爭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中guo共産dang要以這樣大的力量和這樣長的時間來進行這場整風運動呢?毛澤東對這個問題是有著深遠的考慮的。

  中guo共産dang在它成立以來的二十多年曆史中,經曆過巨大的勝利和嚴重的失敗,出現過“左”的和右的機會主義錯誤,其中給dang帶來危害最大的是以王明爲代表的教條主義錯誤。遵義會議和六屆六中全會,分別糾正了王明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的“左”傾錯誤和抗日戰爭初期的右傾錯誤,但由于沒有來得及對dang的曆史經驗進行系統的總結,特別是沒有從思想路線的高度對dang內曆次錯誤的根源進行深刻的總結,所以,dang內在指導思想上仍存在一些分歧。這些分歧,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具ti情況辦事,還是主觀主義地憑“想當然”或照著某些“本本”辦事。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就談不上dang內思想上政治上的統一和行動上的一致,去同心同德地奪取勝利。還有一個原因是,中guo共産dang這時已發展成擁有八十萬dang員的大dang,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抗戰以後入dang的新dang員。毛澤東認爲,這些幹部,“如不提高一步,就不能掌握將來的新局面”。①

  全dang範圍的整風是從一九四二年春天開始的,而它的最初醞釀在六屆六中全會後就開始了。爲什麼要經過這樣長時間的醞釀和准備呢?因爲整風的重要目的是要樹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克服形形sese的主觀主義的東西。這種思想問題的解決,決不能靠強製的手段,必須使人真正從思想上想通,並且從實際生活中大量成功和失敗的事實中得到證明,才能切實奏效。何況王明有著共産guo際作爲後臺,而共産guo際當時在中guo共産dang內有著很高的威信,要消除教條主義的影響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些都需要時間。所以,毛澤東後來解釋說:“非經過各種步驟,使大家覺悟成熟不可。”②

  在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曾明確提出:“使馬克思主義在中guoti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guo的特xing,即是說,按照中guo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爲全dang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他還指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隊伍中存在著的一些嚴重的錯誤,是應該認真地克服的。”③他所說的“一些嚴重的錯誤”,其實就是指以王明爲代表的教條主義錯誤。

  六中全會後,王明口頭上也說:“dang要團結在毛澤東領導之下”,實際上依然堅持過去的錯誤。一九四○年三月,王明把他在一九三一年所寫、集中反映他的“左”傾錯誤觀點的《爲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鬥爭》一書,在延安印了第三版,並且在三版序言中寫道:“我們dang近幾年來有很大的發展,成千累萬的新幹部新dang員,對我們dang的曆史發展中的許多事實,還不十分明了。本書所記載著的事實,是中guo共産dang發展史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階段,因此,許多人要求了解這些曆史事實,尤其在延安各學校學習dang的建設和中共曆史時,尤其需要這種材料的幫助。”④這是一個挑戰xing的行動。應該怎樣看待dang的曆史上的路線是非這個問題,便更迫切地擺到中共中央面前。

  本來,六中全會前,中共中央已曾考慮在准備召開的七大上討論中guodang的曆史問題,但共産guo際沒有同意。王稼祥在六中全會上傳達guo際的意見時說:guo際認爲,中共七大要著重于實際問題,主要著重于抗戰中的許多實際問題,不應花很久時間在爭論過去十年內戰中的問題。關于總結十年經驗,guo際認爲要特別慎重。⑤以後,由于戰爭形勢的發展和dang的高級幹部難以集中,七大一直未能如期召開,有關dang的曆史問題的討論也一直拖了下來。

  王明的小冊子在延安印了第三版後,毛澤東就從一九四○年下半年開始,qin自主持收集、編輯和研究中guo共産dang在六大以來的主要曆史文獻。他對編輯這部曆史文獻集十分認真,花了不少工夫。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讀到許多他過去在中央蘇區時沒有看到過的材料,使他對問題有了一個系統的了解和認識,更深刻地感受到教條主義對中guo革命的嚴重危害。十二月四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毛澤東在這次會上第一次比較集中地談到dang的曆史上的右傾和“左”傾錯誤,特別是十年內戰後期打倒一切的“左”傾錯誤及其給中guo革命造成的嚴重損失。

  毛澤東指出:在大革命末期,陳獨秀主張聯合一切,下令製止工農運動;在蘇維埃時期,最初實行打倒一切,到六大時糾正了。但到後期,又是打倒一切。“左”的政策使軍隊損失十分之九,蘇區損失不止十分之九,所剩的只有陝北蘇區。所以蘇維埃後期的損失,實際上比立三路線時的損失還大。他說:而遵義會議提到這個時期只說是軍事上的錯誤,沒有說是路線上的錯誤,實際上是路線上的錯誤。所以遵義會議決議須有些修改。關于抗日戰爭以來的錯誤傾向,毛澤東認爲在統一戰線初期是“左”傾;guo共合作建立後有一個時期是右傾,反磨擦後又是“左”傾。他總結說:關于過去的經驗教訓,同意以後專門研究,但研究的大綱要談一下。他指出:過去總的錯誤是不了解中guo革命的長期xing、不平衡xing。不了解中guo革命的長期xing,便産生了對革命的急躁xing。中guo共産dang是一個半殖民地guo家的dangdang員比較幼稚,過去犯錯誤是由于經驗不足。他強調指出,大革命末期的右的錯誤和蘇維埃後期的許多“左”的錯誤,是由于馬列主義沒有和實際聯系起來。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對于犯了錯誤和沒有犯錯誤的人都是一種教育。⑥

  會上,王明、博古、朱德、康生、張聞天、陳雲等相繼發言,有人不同意說蘇維埃後期的錯誤是路線錯誤。這樣,毛澤東在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爲中共中央起草的關于時局與政策的指示中,說到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的許多過左的政策時,沒有用路線錯誤的提法。

  不久,皖南事變發生。毛澤東痛心地指出: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有同志沒有把普遍真理的馬列主義與中guo革命的具ti實際聯系起來”,“沒有了解中guo革命的實際,沒有了解經過十年反共的蔣介石”。⑦爲了引起全dang重視,毛澤東要求把反對教條主義的問題提到dangxing的高度來認識。

  爲了改變dang內理論tuo離實際的狀況,經過慎重考慮,毛澤東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一九四一年三月,毛澤東決定出版主要由他在一九三○年至一九三三年期間所作農村調查彙集成的《農村調查》一書。毛澤……

毛澤東傳第26節 整風運動(上)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26節 整風運動(上)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