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六年六月,蓄謀已久的蔣介石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爲起點,終于發動了全面內戰。
蔣介石所以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發動這場內戰,主要是由于他自恃擁有遠較共産方面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其中包括美
給予的大量援助,以爲可以憑著這些力量很快地消滅中
共産
領導的人民軍隊和解放區。
蔣介石當時的兵力,包括陸軍的正規軍、非正規軍,海軍、空軍、特種部隊以及後方機關、軍事院校,總數達四百三十萬人;而中共産
方面,只有六十一萬人的正規軍(野戰軍)、六十六萬人的地方部隊(軍區、軍分區、縣屬武裝)和後方機關人員,總數一百二十七萬人。雙方兵力的對比是三點三七比一。
蔣介石的軍隊,由于接收了侵華日軍一百萬人的武器裝備,再加上美政府在抗日戰爭期間和抗戰勝利後給予的大量援助,裝備先進、武器精良。他的正規軍,約有四分之一是用美械裝備起來的,一半以上是日械裝備,四分之一是混合裝備。他們不但擁有大量的炮兵,而且還有相當數量的坦克、作戰飛機和海軍艦艇。而中
共産
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卻只裝備有抗日戰爭時期繳自日軍的各種步兵火器(主要是步槍、輕重機槍、迫擊炮)以及極少數量的山炮、野炮,沒有坦克,沒有飛機,更沒有作戰艦艇。
蔣介石控製著全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幹線,控製著全
百分之七十六的土地和百分之七十一的人口,控製著幾乎全部的現代工業,軍火工業也有相當規模。而中
共産
方面,卻只有全
土地的百分之二十四和全
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九,除哈爾濱外沒有一個大城市,經濟上主要依靠農業和手工業生産,交通運輸只靠肩挑、背扛、大車拉、小車推,軍工生産基礎極爲薄弱,只能製造遠不能滿足作戰需要的機步槍彈、手榴彈、炸葯以及極少數量的迫擊炮。當時人們往往把這些自製的彈葯加上一個“土”字,來說明它的技術
能之落後。
美政府對蔣介石的大力援助,也是蔣介石敢于發動這場大規模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據統計,僅
共停戰的一九四六年上半年,美
政府就向
民
政府提供了價值十三點五億美元的各種物資。美
總統杜魯門承認,美
在抗戰勝利後給予蔣介石政府的物資援助,是抗戰勝利前美
援華物資的兩倍。美
前後爲
民
軍隊訓練了各種技術軍官十五萬人,重新裝備了四十五個陸軍師(旅),爲空軍配備了各類飛機九百三十六架,其中大部分是在抗戰勝利後移交給
民
軍隊的。在全面內戰爆發後,美
政府又向
民
軍移交了艦艇一百三十一艘。從日本投降到一九四六年六月,由美
海、空軍幫助輸送到內戰前線的
民
軍隊達五十四萬人。大規模內戰爆發前夕,美
務院除向
會提出《繼續對華軍事援助法案》請求通過外,又著手同
民
政府進行談判,准備把儲存在西太平洋的價值二十億美元的戰爭剩余物資以五億美元的低價出售給
民
政府。
蔣介石對發動這場大規模內戰充滿自信。在一九四六年六月的一次會議上,他告訴他的部下:“我們軍隊的長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有特種兵以及空軍、海軍,而共産
沒有這些兵種。”他還提出“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聲稱“因爲我們有空軍,有海軍,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種兵,而是他們匪軍則絕對沒有的”,因此“我們就一定能速戰速決,把
匪消滅”。①
戰爭是敵對雙方實力的競賽。面對共雙方這樣懸殊的力量對比,中
人民解放軍能不能戰勝蔣介石軍隊的大規模進攻?這是作爲中共中央主席的毛澤東首先需要向全
全軍和全
人民作出回答的問題。
這個問題也已成爲解放區軍民心目中感到憂慮的中心問題。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毛澤東給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的信中,明確地指出:“在解放區軍民中目前的中心問題不是對美蔣的幻想問題,存在這種幻想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向軍民描寫美蔣怎麼厲害,怎麼凶,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後則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目前解放區軍民心目中的中心問題是能否勝利與如何取得勝利。”②
面對這個重大問題,毛澤東是怎樣考慮的?他充分看到蔣介石在軍事、經濟力量方面所占有的優勢,尤其是美大力支持這個優勢,這是一個方面;但他堅持對事物采取分析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清晰地看到蔣介石存在的種種弱點和自己的種種優勢,尤其是革命力量在八年抗戰中取得的巨大發展,已遠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可比。
正是根據對雙方力量對比的這種清醒的認識,在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的第二個月,也就是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日,他對前面所說的這個重大問題作出明確的回答:“我我軍正准備一切,粉碎蔣介石的進攻,借此以爭取和平。蔣介石雖有美
援助,但是人心不順,士氣不高,經濟困難。我們雖無外
援助,但是人心歸向,士氣高漲,經濟亦有辦法。因此我們是能夠戰勝蔣介石的。全
對此應當有充分的信心。”③
怎樣去“戰勝蔣介石”呢?毛澤東提出幾條基本的指導方針:
在軍事方面,他強調兩個要點:一是“戰勝蔣介石的作戰方法,一般地是運動戰”。爲了打好運動戰,他指出:“若幹地方,若幹城市的暫時放棄,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暫時放棄若幹地方若幹城市,是爲了取得最後勝利,否則就不能取得最後勝利。此點,應使全和全解放區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備。”二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法。“當著敵人使用許多個旅(或團)分幾路向我軍前進的時候,我軍必須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敵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敵的兵力,于適當時機,首先包圍殲擊敵軍的一個旅(或團)。這個旅(或團),應當是敵軍諸旅中較弱的,或者是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駐地的地形和民情對我最爲有利而對敵不利的。”他指出這種方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殲,二能速決”,在蔣軍武器加強的條件下,這是“我軍必須特別強調的”。
在政治方面,他要求“必須和人民群衆密合作,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人”,並爲此規定了
在農村中、在城市中和在
民
軍隊中必須團結、爭取、孤立的階級、階層和人員。
在經濟方面,他要求“必須作持久打算,必須十分節約地使用我們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力戒費”。要“努力生産”,要“依靠自力更生,立于不敗之地”,要“艱苦奮鬥,軍民兼顧”。
單單這些還不夠。爲了使人們認清蔣介石和美帝主義……
毛澤東傳第32節 全面內戰爆發以後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