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毛澤東傳>第33節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gāo cháo

《毛澤東傳》第33節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gāo cháo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在決心以戰爭的手段來解決中guo問題的方針確定後,毛澤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指揮作戰上來。怎樣作戰才能取得勝利?他從戰爭初期的實踐中獲得的最重要的認識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是過去三個月殲敵二十五個旅時所采用的唯一正確的作戰方法。”因此,他要求各級指揮員不論在戰役上或戰術上,都必須切實運用這一作戰方法,而且“必須集中六倍、五倍、四倍、至少三倍于敵的兵力”。強調指出:只有這樣徹底大膽地集中兵力,“方能有效地殲敵”。

  各戰場的解放軍,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部署,繼續依托解放區的有利條件,機動靈活地實行內線作戰,不斷殲滅guodang軍隊的有生力量,取得重要勝利。其中集中兵力比較多,戰役規模比較大,因而殲敵數量也比較多的是華東戰場。

  華東地區,包括山東和蘇皖兩大解放區。四個月來,guodang軍隊由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指揮,以損失八萬人爲代價,攻占了蘇中、淮南、淮北地區和魯南解放區的部分地區,打通了膠濟鐵路,對蘇北和魯南形成一個長達一百五十公裏的弧形半包圍態勢,並對聯結蘇魯的樞紐——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構成直接威脅。

  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在淮北和蘇中戰場上殲滅敵軍一部分有生力量的同時,逐步收縮後撤,于九月十九日放棄蘇皖解放區首府淮yin。兩軍會師于淮yin以北,進行休整補充,准備再戰。

  這兩個野戰軍的會師,集中了將近十萬人的兵力,力量相當雄厚,爲下一步打較大規模的殲滅戰准備了必要條件。但此時,在東臺到峄縣的弧形戰線上,guodang的徐州綏靖主任薛嶽配置著四個作戰集團二十五六個旅約二十余萬兵力,不斷發動攻勢,不但在戰略上,而且在戰場上都掌握了相當大的主動權。要大量殲敵,困難極大,形勢是嚴峻的。

  毛澤東認爲,改變戰局的關鍵,仍在爭取更多地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而從全guo範圍來看,這時主要要靠華東、晉冀魯豫兩大主力的協同作戰。因此,他要求山東和華中兩個野戰軍“于二至三個月內務殲薛嶽七至十個旅”,並指出只要達成這個任務,“就定能轉變局勢,收複兩淮,並准備將來向中原出動”。根據這個設想,毛澤東同陳毅、粟裕、譚震林等頻繁磋商,強調:

  一,山野、華野應集中作戰,開展戰局,“不要分兵打兩個敵人,必須集中打一個敵人”。

  二,會師後的第一仗必須打勝,因此要慎重選定殲擊目標,掌握戰機,精心組織。

  三,爲保證行動的一致,山野、華野兩個指揮部“亦應合一”,建議“陳毅爲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爲副司令員,譚震林爲副政委”,“在陳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交粟負責”。毛澤東還告訴陳毅、栗裕、譚震林以及華中分局、華中軍區領導人張鼎丞、鄧子恢、曾山:領導人的“團結協和極爲必要”,因此“你們六人經常在一起,以免往返電商贻誤戰機”。

  四,部隊集結休整的地點應選擇在距敵較遠的地區,以便誘敵深入,造成可乘之機,然後集中全力加以殲滅。

  五,晉冀魯豫野戰軍的作戰,主要以拖住guodang第五軍和整編第十一師不使加入魯南爲原則,以緩解華東作戰的困難。

  這些意見,尤其是集中兩個野戰軍在一個方向作戰、實行高度集中統一指揮的主張,ti現了毛澤東在戰爭逐步向解放區中心推移時怎樣打大殲滅戰的指導思想,對華東解放軍以後的作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在一段時間內,guodang軍隊采取了避實擊虛的作戰方針,行動謹慎,力戒冒進,在十、十一兩個月中,只對蘇北、魯南地區進行了若幹次有依托的、規模不大的短距離進攻。所以,山東和華中野戰軍基本上仍chu于分別迎擊敵軍的狀態,各自進行了幾次以殲敵一旅左右爲目標的戰役,共殲敵約三萬人,並沒有能立刻實現預期的大規模殲敵的目標。

  十一月中旬,guodang政府的“guo民大會”開幕。爲了給這個會議壯聲勢,蔣介石決定從鄭州綏靖公署的序列中抽調精銳主力整編第十一師改歸徐州綏靖公署指揮,命令薛嶽立即組織一次對蘇北地區的大規模攻勢,並限定在攻勢發起後半個月內“結束蘇北戰事”。

  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徐州綏靖公署擬定了一個以二十五個半旅約二十萬人分四路會攻蘇北的作戰計劃:以五個旅由東臺向北進攻鹽城、阜甯;以五個旅,其中包括號稱“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七十四師,由淮yin北攻漣shui;以六個半旅,其中包括號稱“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十一師,由宿遷分向沭陽、新安鎮進攻;以九個旅,其中包括機械化裝備的第一快速縱隊進犯臨沂。四路中,又以從宿遷和淮yin出犯的兩路爲主力,企圖迫使華東地區的人民解放軍在蘇北的狹小地區同它決戰,或北移山東。進攻行動統一在十二月十三日開始。

  這時,放在山東和華中兩個野戰軍面前的最重要的問題是:選擇哪一路guodang軍隊作爲首先集中打擊的對象。十二月六日,陳毅得到整編第十一師正向宿遷開進,准備會同在宿遷的整編第六十九師進攻沭陽,以及其他各路guodang軍隊將同時配合行動的情報後,立刻向中央軍委提出了集中主力首先殲擊宿遷出犯之敵的初步構想。十二日,粟裕自鹽城前線北進,同陳毅見面。在陳毅主持下,召開包括華中軍區領導人在內的作戰會議,最後確定殲擊宿遷出犯之敵的決心和部署,一面組織部隊開進,一面上報軍委。十五日,毛澤東迅速批複了陳、粟的部署,並要求他們:“情況望隨時電告。”

  十二月十三日,從宿遷出發的guodang軍隊六個半旅分兩路向北、向東,以新安鎮、沭陽爲目標發起進攻。山東野戰軍主力和華中野戰軍一部,立刻按照陳、粟的部署,在第二天晚上隱蔽地向戰區開進。十五日晚由山野參謀長陳士榘指揮的右路軍突然向chu在對方左路的整編第六十九師三個半旅實行穿cha合圍;而以一部分主力楔入整編六十九師和十一師之間的結合部,把它們分割開來。經過兩天激戰,在十九日上午全殲整編六十九師,該師中將師長戴之奇自殺。整編十一師星夜撤回宿遷。這一仗通常稱爲宿北戰役,共殲滅guodang軍隊二萬多人,是山野、華野會合後共同進行的第一個規模較大的殲滅戰。它對以後這兩支野戰軍彙集成一個強有力的拳頭,來實現毛澤東打大殲滅戰的戰略意圖,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

  當戰役已取得決定xing勝利時,毛澤東先後發出兩份電報,在表示祝賀的同時,又向他們提出下一步的任務,那就是集中主力進行魯南戰役。電報說:“此戰勝利,整個蘇魯戰局好轉。漣shui暫失,將……

毛澤東傳第33節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gāo cháo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3節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gāo cháo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