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毛澤東傳第33節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gāo cháo上一小節]來可以收複,也一定要收複。但第二步作戰似宜集中主力殲滅魯南之敵,並相機收複峄、棗、臺,使魯南獲得鞏固,然後無顧慮地向南發展,收複蘇中、蘇北一切失地。”①在剛打完一場大仗後,立刻提出這樣的任務,實行起來自然很不容易,因此,毛澤東告訴陳粟:如指戰員感覺久戰疲勞及傷亡過大,則應鼓勵士氣,並將部隊就火線上編並,以利續戰。
宿北戰役後,宿遷和峄棗的民
軍隊已轉入防禦,但由淮
、淮安、東臺出犯的整編七十四師等部在占領鹽城、漣
後,正繼續向北推進。在這種情況下,華東人民解放軍下一步的作戰方向可以有三種選擇:一是南下迎殲正在北進的整編第七十四師等部;二是渡過運河,西出淮北,以調動運河以東的敵軍回援運河以西,求殲援敵;三是回師殲擊魯南之敵。在研究作戰方案時,毛澤東告訴華中、山東領導人:只要有好仗打,在內線多殲滅幾部分敵人再轉外線作戰更爲有利。十二月二十四日,陳毅、粟裕最後下定了以迅速的動作回師,求殲魯南敵軍,解除後顧之憂,再行南下的決心,並上報軍委。這正是毛澤東的意圖所在。二十五日,毛澤東批准陳、粟這個決心,告訴他們:“魯南戰役關系全局。此戰勝利,即蘇北各城全失,亦有辦法恢複。”要求他們集中主力並有必要的准備時間,“以期打一比宿北更大的殲滅戰”;第一仗以先打魯南敵軍主力整編第二十六師爲宜,以爭取全局好轉。②
根據這一決心,陳毅、粟裕等置淮、漣
地區
民
軍隊的北進于不顧,集中主力星夜隱蔽北上,會同原在魯南的部隊,在一月二日發起魯南戰役。曆經十八個晝夜的激戰,這個戰役在一月二十日勝利結束,共殲滅
民
軍隊整編第二十六師、第一快速縱隊以及整編第五十一師,計兩個師部、五個旅共五萬多人,俘虜中將師長馬勵武、周毓英以下三萬六千多人,繳獲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四十八門,山炮、野炮四十一門,坦克二十四輛,汽車四百七十四輛,使華東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得到很大改善,完滿地實現了毛澤東提出的作戰任務,取得在魯南打“更大的殲滅戰”的勝利。
魯南戰役結束後幾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二月一日召開會議,討論毛澤東爲中共中央起草的《迎接中革命的新gāo cháo》的
內指示。
這個指示明白地宣布:“目前各方面情況顯示,中時局將要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新的階段,即是全
範圍的反帝反封建鬥爭發展到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階段。現在是它的前夜。我
的任務是爲爭取這一gāo cháo的到來及其勝利而鬥爭。”他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目前軍事形勢已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發展;同時,蔣介石區域的偉大的人民運動發展起來了。指示中說:“解放區人民解放軍的勝利和蔣管區人民運動的發展,預示著中
新的反帝反封建鬥爭的人民大革命毫無疑義地將要到來,並可能取得勝利。”③
政治局進行討論時,毛澤東說:發這個指示很需要。這種文件,去年還不能發。總的形勢,是說革命gāo cháo要來了。這種革命gāo cháo在半個世紀中只有過幾次:辛亥革命,北伐,抗日戰爭。“革命動力是兩個戰線,解放區與蔣管區人民運動,而以解放區爲主。解放區勝利愈大,gāo cháo來得愈快。”他又說:“我們的文件沒有塞死和平的可能,因爲我們沒有提出打倒美帝主義和推翻蔣介石的口號。”會議快結束時,他再一次發言,提出要“使一切沒有土地的人有土地”。他說:土地政策是不是可以早幾年解決?可以的。“現在解決也可以,如果太遲,要犯很大錯誤。”他談到:革命勝利的時間,還要准備相當長,五年到十五年,五年已過了一年半。這個指示在幹部中應該普遍散發,但不公開發表。④
這是中共中央根據一年多來的形勢發展,第一次明確指出中革命的新gāo cháo快要到來了。
魯南戰役後,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按照毛澤東關于集中統一以打更大規模殲滅戰的要求進行合編,組成華東野戰軍,下轄十一個步兵縱隊,並用從民
軍手裏繳來的大量火炮、坦克、汽車和俘獲的技術兵組建了一個特種兵縱隊,全軍共二十七萬人;並按照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精心籌劃,繼續實行內線作戰。華東野戰軍主力出敵不意地隱蔽北上。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日到二十三日,突然發動了萊蕪戰役,一舉殲滅正從萊蕪大舉南下的
民
軍第四十六、第七十三兩個軍六個師及第十二軍一個師共七個師(旅)五萬六千多人,活捉第二綏靖區中將副司令官李仙洲和中將軍長韓浚,粉碎了
民
軍隊准備在山東戰場上南北夾擊華東野戰軍主力的計劃。接著,華東野戰軍主力又掉頭向南。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四日到十六日,在魯中的孟良崮山區一舉全殲驕橫不可一世、被譽爲
民
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七十四師,擊斃中將師長張靈甫。這是中
人民解放軍在華東戰場上取得的改變戰局的巨大勝利,表明解放軍的戰鬥能力已得到明顯提高,在
民
統治集團內部引起極大的震動和混亂。
在精心組織指揮華東人民解放軍不斷殲敵的同時,毛澤東還籌劃了在其他戰場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勝利的戰役。
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人民解放軍即將結束戰略防禦而轉入戰略進攻之際,毛澤東在爲新華社起草的《蔣介石政府已在全民的包圍中》的社論中寫道:
“蔣介石的軍隊,無論在哪個戰場,都打了敗仗。從去年七月到現在共計十一個月中,僅就其正規軍來說,即已被殲滅約九十個旅。不但去年占長春、占承德、占張家口、占菏澤、占淮、占安東時候的那種神氣,現在沒有了,就是今年占臨沂、占延安時候的那種神氣,現在也沒有了。蔣介石、陳誠曾經錯誤地估計了人民解放軍的力量和人民解放軍的作戰方法,以爲退卻就是膽怯,放棄若于城市就是失敗,要想在三個月或六個月內解決關內問題,然後再解決東北問題。但在十個月之後,蔣介石全部進犯軍已經深入絕境,被解放區人民和人民解放軍所重重包圍,想要逃
,已很困難。”⑤
這時,爲了擺戰線日益延長而兵力日益不足這種被動的困境,蔣介石已縮小進攻的正面,在東北、晉察冀、晉冀魯豫戰場上改取守勢,而抽調兵力加強到山東和陝北兩個戰場上去,力圖先控製這兩個地區,再集中兵力解決華北和東北。當山東戰場的戰鬥正在激烈地進行的同時,蔣介石發了狠心,嚴厲要求部屬一定要對“匪軍老巢”延安實行“犁庭掃穴,切實占領”。
延安是……
毛澤東傳第33節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gāo cháo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