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毛澤東傳>第33節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gāo cháo第3小節

《毛澤東傳》第33節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gāo cháo

第3小節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毛澤東傳第33節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gāo cháo上一小節]中共中央所在地,被譽爲“革命聖地”。清清延河shui,巍巍寶塔山,吸引著千千萬萬熱血青年和愛guo民主人士,而成爲蔣介石集團的眼中釘。

  一九四七年二月上旬,蔣介石將握有重兵、長期坐鎮西北、圍困著陝甘甯邊區的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召到南京,確定了進攻陝甘甯邊區的基本設想。二十八日,他又飛到西安,召集西安軍政負責人開會,研究確定進攻延安的具ti部署。三月十一日,胡宗南在洛川召開旅以上軍官參加的作戰會議,傳達西安會議的決定,確定在洛川組織前進指揮所,統一指揮西安綏靖公署(由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改稱)所屬各部的進攻行動。

  guodang軍隊用來進攻陝甘甯邊區的總兵力共三十四個旅二十五萬人。基本部署是:以胡宗南直轄的十五個旅由宜川、洛川向北推進,擔任主要突擊;並以五個旅維持後方兼充戰略預備隊;以青海、甯夏的馬步芳、馬鴻逵等部自甘肅、甯夏向東南,以鄧寶珊部自榆林向南,擔任輔助突擊。企圖一舉攻占延安,摧毀中共中央,或逼迫中共中央東渡黃河,再在華北同人民解放軍進行決戰。

  當時,在陝北戰場上的人民解放軍,只有正規軍一個縱隊(轄兩個旅),還有兩個旅,加上三個兼警備區(軍分區)的地方旅,全部兵力約三萬人,同進攻的guodang軍相比,兵力上裝備上都居絕對劣勢。形勢十分嚴峻。

  在得到guodang軍隊即將發動進攻的情報後,毛澤東召開了幾次中央會議,對局勢作了分析:蔣介石這次進攻,絲毫不是表示guodang統治的強有力,而是顯示guodang的軍事、政治、經濟都已chu于極端困難的情況中。爲了抽調兵力組織這次進攻,胡宗南在右翼的山西地區只留置四個旅,協同閻錫山進行防禦,在後方的隴海鐵路以及從西安到蘭州的公路上兵力也很空虛,完全是“孤注一擲”,“帶著慌亂精神”。毛澤東正確地作出判斷:蔣介石組織這次進攻的軍事企圖是“首先解決西北問題,割斷我dang右臂,並且驅逐我dang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出西北,然後調動兵力進攻華北,達到其各個擊破之目的”。根據以上分析,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定下了“必須用堅決戰鬥精神保衛和發展陝甘甯邊區和西北解放區”的決心,並據此確定:急調晉綏軍區第二縱隊王震部(兩個旅約萬人)自呂梁地區西渡黃河,加入西北人民解放軍序列;西北人民解放軍必須從長期戰爭著眼,依靠自身的力量部署一切;在當前,應誘敵深入,必要時主動放棄延安,同胡宗南部主力在延安以北山區周旋,陷敵于十分疲憊、十分缺糧的困境,然後乘機集中兵力逐次加以殲擊,以達到鉗製並逐步削弱胡部,從戰略上配合其他解放區作戰,最終奪取西北解放戰爭勝利的目的;駐延安的dang政機關及群衆立即緊急疏散。

  三月十日,在guodang軍隊對陝甘甯邊區的進攻已迫在眉睫的情況下,毛澤東派彭德懷到南線視察部隊的戰備情況,並傳達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三月十二日,朱德、劉少奇等率一部分中央機關人員自棗園北上子長縣的王家坪,毛澤東、周恩來搬到延安王家坪解放軍總部辦公,並在這裏聽取了彭德懷關于南線情況的彙報,當場研究決定由彭德懷和中共西北局書記習仲勳到前線指揮西北人民解放軍作戰,由周恩來代理軍委總參謀長。

  爲什麼毛澤東要主動放棄延安?當時擔任中央書記chu辦公室主任的師哲回憶道:

  “在延安保衛戰打響後的一天晚上,我特地從棗園騎馬急行幾十裏趕到三家坪去見毛主席。”“我憂心忡忡地問主席備戰工作到底應該怎樣做?一定要疏散嗎?可否設法保住延安而不撤退?”“主席點燃了一支煙,轉過來微笑著打開了話匣子:你的想法不高明,不高明。不應該攔擋他們進占延安。你知道嗎?蔣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領了延安,他就以爲自己勝利了。但實際上只要他一占領延安,他就輸掉了一切。首先,全guo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蔣介石背信棄義,破壞和平,發動內戰,禍guo殃民,不得人心。這是主要的一面。不過,蔣委員長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一占領延安,他就可以向全guo、全世界宣布:‘共匪巢穴’共産dang總部已被搗毀,現在只留下gu匪,而他只是在剿匪,這樣,也就可以擋住外來的幹預。不過這只是蔣委員長自己的想法,是他個人的打算,並非公論。但此人的特點就在這裏。他只顧想他自己的,而別人在想什麼,怎麼想的,他一概不管。另外須知,延安既然是一個世界名城,也就是一個沈重的包袱。他既然要背這個包袱,那就讓他背上吧。而且話還得說回來,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來,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來而不往非禮也嘛。”⑥

  對當地的老鄉,毛澤東用更通俗的語言解釋道:

  “譬如有一個人,背個很重的包袱,包袱裏盡是金銀財寶,碰見了個攔路打劫的強盜,要搶他的財寶。這個人該怎麼辦呢?如果他舍不得暫時扔下包袱,他的手腳很不靈便,跟強盜對打起來,就會打不贏,要是被強盜打死,金銀財寶也就丟了。反過來,如果他把包袱一扔,輕裝上陣,那就動作靈活,能使出全身武藝跟強盜對拼,不但能把強盜打退,還可能把強盜打死,最後也就保住了金銀財寶。我們暫時放棄延安,就是把包袱讓給敵人背上,使自己打起仗來更主動,更靈活,這樣就能大量消滅敵人,到了一定的時機,再舉行反攻,延安就會重新回到我們的手裏。”⑦

  這個仗怎麼打?他把剛調到延安的新四旅政委黃振堂、副旅長程悅長、團長袁學凱等找到王家坪住chu談話時,對他們說:“我們部隊數量和裝備都比不上敵人,因此,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先打弱敵,後打強敵,先打分散孤立的敵人,後打集中強大的敵人。好比你面前有三個敵手,一個強手,兩個弱手。你先把兩個弱手一一打倒,剩下那一個強的,前後失去了照應,他就孤立了,膽怯了,強手就變成了弱手,一打就能倒。把弱的消滅了,強的也變弱了,把分散的打了,集中的又要分散。我們這次打仗,采用蘑菇戰術。你們的任務,是作磨心,牽敵人,磨敵人,使他們疲勞餓飯,再尋機會殲滅它。一個月殲滅它幾個團,過上一年光景,情況就會好轉。”毛澤東還談到自己准備留在陝北。他說:“我們在延安住了十幾年,都一直是chu在和平環境之中,現在一有戰爭就走,怎麼對得起老百姓?所以,我決定和陝北老百姓一起,什麼時候打敗胡宗南,什麼時候再過黃河。我不離開陝北,還有一個理由,現在有幾個解放區剛剛奪得主動,如果蔣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別的戰場,那裏就會增加困難。中央留在這裏,蔣介石就會多下些本錢。……

毛澤東傳第33節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gāo cháo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3節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gāo cháo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