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毛澤東傳>第35節 東移西柏坡

《毛澤東傳》第35節 東移西柏坡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央機關,從撤離延安到東渡黃河前往西柏坡,在極其艱險的環境中轉戰陝北,共三百七十一天,行程一千多公裏,居住過十二個縣境內的三十八個村莊,並從這裏領導著全guo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這是一段富有傳奇se彩的經曆。

  他們在三月二十一日離開楊家溝,經過兩天行軍,于二十三日中午到達黃河西岸的吳堡縣川口渡口。當地政府早已在這裏准備好了十幾條渡船。毛澤東登上第一條船。木船緩緩地離開岸邊。毛澤東站在船尾,向送行的人群揮手致意。經過半小時左右的緊張搏鬥,渡船繞過許多順流而下的冰塊,沖出激流,渡過了滔滔黃河。船一靠東岸,他們便踏上晉綏解放區的山西臨縣境內。毛澤東上了岸,回頭再看著黃河,深情地說:“黃河真是一大天險啊!如果不是黃河,我們在延安就住不了那麼長時間,日本軍隊打過來,我們可能又到什麼地方打遊擊去了。過去,黃河沒有很好地得到利用,今後,應當利用黃河灌溉、發電、航運,讓黃河爲人民造福。”①顯然,他的心已在越來越多地思考著新中guo的未來了。在他們東渡黃河後不到一個月,四月二十一日,西北野戰軍收複了延安。

  踏上黃河東岸後,毛澤東等就來到臨縣三交鎮的雙塔村,同駐在這裏的中央後方委員會會合。這時,中央後委書記葉劍英已先趕赴在河北的中央工委,留在這裏主持工作的是後委副書記楊尚昆。毛澤東對楊尚昆說了對中guo局勢的判斷:“同蔣介石的這場戰爭可能要打六十個月。六十個月者,五年也。這六十個月又分成兩個三十個月:前三十個月是我們‘上坡’,‘到頂’,也就是說戰爭打到了我們占優勢;後三十個月叫做‘傳檄而定’,那時候我們是‘下坡’,有的時候根本不用打仗了,喊一聲敵人就投降了。”②毛澤東等在雙塔村住了兩個晚上,決定中央和軍委的大部機關人員由楊尚昆率領前往西柏坡,毛澤東等帶領少數電臺、機要、警衛人員乘吉普車東行。

  三月二十六日,毛澤東等到達晉綏邊區領導機關所在地興縣蔡家崖,同賀龍、李井泉會面,聽取他們的彙報。四月一日和二日,毛澤東分別在晉綏幹部會議上和晉綏日報編輯人員會上作了兩次講話。

  他在晉綏幹部會議上,著重地強調全dang必須緊緊地掌握dang的總路線:“無産階級領導的,人民大衆的,反對帝guo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guo的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guo共産dang在當前曆史階段的總路線和總政策。”他要求全dang、特別是dang的高級幹部要善于從dang的總路線和總政策這個全局的高度去把握各項具ti的方針政策:“如果真正忘記了我dang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我們就將是一個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我們執行具ti工作路線和具ti政策的時候,就會迷失方向,就會發生左右搖擺,就會贻誤我們的工作。”

  他針對當時農村中正在流行的那種錯誤思想,明確地指出:我們贊助農民平分土地的要求,是爲了便于發動廣大的農民群衆最迅速地消滅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製度,並非提倡絕對的平均主義。他說:“現在農村中流行的一種破壞工商業、在分配土地問題上主張絕對平均主義的思想,是一種農業社會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的xing質是反動的,落後的,倒退的。我們必須批判這種思想。”

  他再一次強調地指出:“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産dang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們所犯的錯誤,研究其發主的原因,都是由于我們離開了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主觀地決定自己的工作方針。這一點,應當引爲全ti同志的教訓。”對dang和群衆的關系,他反對籠統地提出“群衆要怎麼辦就怎麼辦”的口號,認爲應當是:“凡屬人民群衆的正確的意見,dang必須依據情況,領導群衆,予以實現;而對于人民群衆中發生的不正確的意見,則必須教育群衆,予以改正。”③

  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他講了dang的群衆路線和辦好dang報的問題,指出:“我們的政策,不光要使領導者知道,幹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衆知道。有關政策的問題,一般地都應當在dang的報紙上或者刊物上進行宣傳。”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dang的主張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衆見面。“我們dang所辦的報紙,我們dang所進行的一切宣傳工作,都應當是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毫不吞吞吐吐。這是我們革命無産階級應有的戰鬥風格。”

  在蔡家崖停留八天後,他們又上路了。毛澤東白天坐車,夜間工作,找地方幹部談話,參加各類人員的座談會,訪問群衆,還在油燈下批閱各地發來的電報。四月十日,他爲中央起草的電報中指出:“中guo新的革命gāo cháo的到來、我dang已經chu在奪取全guo政權的直接的道路上這一形勢,要求我們全dang全軍首先在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及策略方面、在軍事上的戰略及重大戰役方面的完全統一,經濟上及政府行政上在幾個大的區域內的統一。然後,按照革命形勢的發展,進一步地考慮在軍隊的編製和供應上,在戰役行動的互相配合上,以及在經濟上、在政府行政上(那時須建立中央政府)作重大的統一。總之,革命形勢要求我dang縮小(不是廢除)各地方各兵團的自治權,將全guo一切可能和必須統一的權力統一于中央,而在各地區和各部分則統一于受中央委托的領導機關。”④他們經過岢岚、神池、雁門關、代縣,在大風雪中翻越五臺山,在四月十三日到達阜平城南莊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的大院。毛澤東住在聶榮臻原來住的兩間房子裏。

  毛澤東在一九四七年初早曾提出訪問莫斯科,同蘇聯共産dang中央和斯大林研究一些問題。這年七月一日,斯大林致電在陝北擔任醫生兼聯絡員的奧爾洛夫:“鑒于即將舉行的戰役,鑒于毛澤東若離開,會對戰事發生不良影響,我們認爲暫時推遲毛澤東的出行爲宜。”⑤在到達城南莊的前一天,也就是四月十二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在阜平縣西下村宿營時,毛澤東向周、任又提出這個問題,周、任都表示同意,決定到城南莊後,周、任先去西柏坡同劉、朱會合,毛澤東則暫留城南莊作去蘇聯的准備。二十六日,毛澤東致電斯大林表示:決定提早動身赴蘇聯。斯大林先在二十九日複電同意,到五月十日又致電毛澤東:考慮到中guo戰局的發展和他途中的安全,再次建議他推遲來蘇。這樣,毛澤東在城南莊共住了三十五天。

  在這段時間內,從四月三十日到五月七日,中共中央書記chu在城南莊召開擴大會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都出席了……

毛澤東傳第35節 東移西柏坡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5節 東移西柏坡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