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毛澤東傳>第35節 東移西柏坡第2小節

《毛澤東傳》第35節 東移西柏坡

第2小節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毛澤東傳第35節 東移西柏坡上一小節]。這是自撤離延安後五位書記第一次在一起參加的正式中央會議。時間相隔只有一年多一點,guo內形勢已經發生根本xing的變化。

  根據形勢變化的要求,這次會議主要是研究怎樣促使中guo革命全面勝利的到來和怎樣迎接這一勝利的到來。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三點戰略xing的意見:第一,把戰爭引向guodang區域。沒有這一條,不能勝利。第二,勝利使人欣喜,但目前民力負擔很重。要使後方的農業和工業長上一寸,才能適應戰爭需要。土改、整dang、人民代表會議的終極目的,是爲了生産的發展,要使人民的負擔適當減輕。第三,反對無政府無紀律狀態,適當縮小地方權利。⑥他的這幾點意見,後來被歸納成“軍隊向前進,生産長一寸,加強紀律xing,革命無不勝”十六個字,成爲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的行動方針。

  這次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華北、中原分別成立統一的領導和指揮機構;准備邀請各民主dang派、人民團ti和社會著名人士來解放區參加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並就這個問題立刻同有關人士交換意見。會議還研究並確定了粟裕率領的三個縱隊暫不渡江,先在中原地區打幾個大仗的部署(這個問題,在後面還要談到)。

  城南莊會議結束後沒有幾天,五月十八日,guodang飛機突然來轟炸城南莊,擊中了毛澤東的住房,但毛澤東卻沒有受傷。對這段驚險的經曆,聶榮臻回憶道:

  “那天早晨,收聽完廣播,我正在吃早飯,聽到有機群的轟鳴聲。”“我急忙走到院裏,敵機的轟鳴聲越來越大了。我循著聲音望去,有一架敵機已經飛來了,在城南莊上空盤旋偵察。接著,後面傳來一陣轟鳴聲,聲音很沈重,不多時,又飛來了兩架敵機,這時已經看清是b25轟炸機。于是我快步向毛澤東同志的房間走去。”

  “由于毛澤東同志通宵都在工作,我走到他屋內的時候,他身穿藍條毛巾睡yi,正躺在chuang上休息。我以很輕而又急切的聲音說:主席,敵人飛機來轟炸,請你快到防空洞去。毛澤東坐起來,若無其事,非常鎮靜,很風趣地對我說:不要緊,沒什麼了不起!無非是投下一點鋼鐵,正好打幾把鋤頭開荒。”

  “我想,不能再延遲了,就當機立斷,讓警衛人員去取擔架。取來擔架以後,我向趙爾陸同志遞了個眼se,便把毛澤東同志扶上了擔架。我們兩人擡起擔架就走,在場的秘書和警衛人員,七手八腳地接過了擔架,一溜小跑奔向房後的防空洞。”“我和毛澤東同志剛走進防空洞,敵人的飛機就投下了炸彈,只聽轟轟幾聲巨響,我們駐地的小院附近升起了一團團濃煙。”⑦

  這次敵機一共投了五枚炸彈,其中一枚正落在毛澤東所住的小院子裏爆炸了。毛澤東住的那兩間小房子,門窗的玻璃都被震碎,一些ji蛋也被彈片砸爛了。看到這些,聶榮臻真覺得“後怕”:“如果不是當機立斷,事情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顯然,guodang方面已經獲得毛澤東住chu的情報。當天晚上,毛澤東就轉移到離城南莊二十多裏的一個很隱蔽的小村子:花山村。他在花山村住了九天。五月二十七日,到達中共中央機關所在的西柏坡。

  到達西柏坡後,毛澤東逐步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指揮作戰上來。

  在這以前,也就是一九四七年冬到一九四八年春,中guo人民解放軍一面進行新式整軍運動,一面展開攻勢作戰。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發起冬季攻勢,到一九四八年三月中旬結束,共殲滅guodang軍隊十五萬多人,把東北的guodang軍隊壓縮在錦州、沈陽、長春這三個互不相連、僅占東北總面積百分之三的狹小地區內。毛澤東對這次攻勢作了很高的評價。他以中guo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名義指出:“我東北野戰軍在冬季攻勢中,冒零下三十度的嚴寒,殲滅大部敵人,疊克名城,威震全guo。”西北野戰軍在取得被毛澤東稱爲“改變了西北的形勢,並將影響中原形勢”的宜川大捷後,又攻占寶ji,光複延安。華東野戰軍的山東兵團,中原地區的陳士榘、唐亮、陳赓、謝富治所部,華北的徐向前兵團和楊得志、羅瑞卿、楊成武兵團,也在一九四八年的三、四月間分別進行了周村戰役、濰縣戰役、洛陽戰役、臨汾戰役、察南綏東戰役等,各自殲滅了爲數不少的guodang軍隊。

  毛澤東到達西柏坡前後相繼開始的一九四八年夏季攻勢作戰,就是在上述勝利的基礎上,在全guo五個作戰方向上先後展開的。這就是:中原戰場上的豫東戰役和襄陽、樊城戰役,華東戰場上的津浦路中段戰役,華北戰場上的晉中戰役和冀熱察邊戰役。

  其中,豫東戰役對推進南線戰局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個戰役的形成,在決策上經曆過一個曲折的過程。

  早在毛澤東部署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裏躍進大別山的時候,他就同時考慮到以當時已進入魯南作戰的華東野戰軍第一、第四兩個縱隊(縱隊司令員分別爲葉飛、陶勇,因此也叫葉縱、陶縱)渡過長江、直出閩浙贛地區建立根據地,以便把戰線進一步推向guodang軍戰略後方的構想。他在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三日的一份電報中說到,在劉鄧率部千裏躍進大別山、陳謝南渡黃河挺進豫陝邊的同時,由陳毅、粟裕、潭震林率華東野戰軍主力留置山東(包括魯西南)“擔負整個內線作戰任務”,另以第一、第四兩個縱隊經過整補和政治動員後,第一步“出至皖西,建立臨時根據地”;第二步“相機渡江至皖南,建立第二臨時根據地”;第三步躍進至“閩浙贛目的地”。爲了加強這支部隊出擊後的領導,毛澤東還提出以鄧子恢、張鼎丞、曾山組成東南分局的建議,要華東局考慮。⑧

  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開創新的中原解放區,是毛澤東獨具匠心地布下的棋局。它從根本上扭轉戰局,使人民解放軍由防禦轉爲進攻。但是,全局中最關鍵的一著棋——向大別山地區挺進的劉鄧大軍,雖有陳謝集團進入豫西從右側輔弼,力量仍嫌不足,在強大敵人的圍追堵截下,還有被迫撤回的可能。經過再三考慮,毛澤東在八月七日和八日兩次致電陳毅、粟裕並告劉鄧,修改了原來考慮的華野主力全部在山東內線作戰而以第一、第四縱隊分步驟挺進閩浙贛邊的構想,決定由陳毅、粟裕立即赴魯西南,統一指揮包括第一、第四縱隊在內的華野六個縱隊,組成華野西線(也叫外線)兵團,進行直接配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作戰任務。毛澤東估計,在劉鄧大軍向南躍進時,guodang軍必然會以重兵追堵。在這種情況下,陳粟西線兵團立即尾隨敵軍南下,就可以從“反對方向鉗製敵人”,有效地掩護劉鄧大軍的挺進並在大別山地區立足生根……

毛澤東傳第35節 東移西柏坡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5節 東移西柏坡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