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毛澤東傳>第36節 決戰前夕第2小節

《毛澤東傳》第36節 決戰前夕

第2小節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毛澤東傳第36節 決戰前夕上一小節]舉起拳頭說:解放戰爭好像爬這座山,現在我們已經過了山坳子,最吃力的階段已經過去了,今後打大仗炮兵很重要,你們一定要把炮兵搞好。後來,在戰略決戰中,特別是攻堅戰中,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人民解放軍的炮兵火力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上,毛澤東想得更遠。他已經在著手籌劃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事宜。

  一九四八年四月三十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的口號,提出一個重要號召:“各民主dang派、各人民團ti、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一號召,立刻得到全guo各民主dang派、各民主人士和海外華僑的擁護。五月五日,中guoguodang革命委員會、中guo民主同盟、中guo民主促進會、致公dang、中guo農工民主dang、中guo人民救guo會、中guoguodang民主促進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與其他民主人士,通電擁護召開新政協。

  毛澤東收到以上各電後,在八月一日複電李濟深、何香凝、沈鈞儒、章伯鈞、馬敘倫、郭沫若等說:對諸先生贊同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並熱心促其實現,極爲欽佩”。並且指出:“現在革命形勢日益開展,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強團結,共同奮鬥,以期早日消滅中guo反動勢力,製止美帝guo主義的侵略,建立獨立、自由、富強和統一的中華人民民主共和guo。爲此目的,實有召集各民主dang派、各人民團ti及各無dang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們共同協商的必要。”⑾並就召開這次會議的時機、地點、召集人、參加會議者的範圍以及會議應討論的問題等,征詢他們的意見。

  這時,蔣介石由于軍事失敗,人心動搖,爲了阻止人民解放軍的勝利發展,阻止guodang內分崩離析的趨勢,正在焦慮地尋求“局勢好轉”的計策。guodang內一部分人認爲:“不能再拖下去”了,主張停戰談判。美guo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也向蔣介石建議:在目前極端危急的局勢下,要“産生一個聯合宣言”,“與共産dang成立協議,以謀求和平”,“把它當作一種思想戰爭”。蔣介石表示“他要將此事再仔細考慮”。

  毛澤東看透了他們在此時突然提出和平運動的目的。在他改定的一份dang內指示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反動派所謂和平運動,只是戰爭失敗時求得喘息機會以利再戰的yin謀計劃。guodang反動政府必須打倒,反動軍隊必須解除武裝,人民民主政府必須在全guo建立,美guo侵略勢力必須退出中guo,中guo對外必須實現完全的獨立,中guo才能有真正的和平。否則所謂和平必定是假的,只是過渡到更殘酷的內戰的一種手段。”

  “我們如果不願意被敵人消滅,就必須把戰爭打到底,必須不要上反動派的當。必須向解放區軍民人等指出,戰爭不是無止境的。依據過去兩年的作戰成績,加上今後的更大努力,執行正確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項政策,大約再打三年左右,就可以從根本上消滅中guo的反動勢力,在全guo範圍內建立人民民主共和guo,我們自己及全guo人民就可以永遠過和平自由幸福的生活了。如果我們不能忍受這大約三年左右的痛苦,接受反動派的欺騙,停戰議和,讓其休養生息,然後被迫再打,我們就將受程度更大、時間更長的痛苦。”⑿

  這種“和平運動”確實只是一種煙幕。與此同時,蔣介石于八月三日至七日,在南京召開“軍事檢討會議”,全面檢討兩軍作戰的經驗教訓,製訂了他們的應變方針。

  政治方針:“動員全民積極實施總ti戰,發揮政治、經濟、軍事及一切力量之總和,全力進剿並使dang政軍民經濟一元化,以期步調一致”。在“實施要領”中規定:“實施全面動員,確定戡亂第一”;“加強金融管製,實行銀行guo營、金白銀guo有,抑製通貨膨脹,改革幣製”。

  軍事方針:“軍事上于東北求穩定,在華北力求鞏固,在西北阻匪擴張,在華東、華中則加強進剿,一面阻匪南進,一面攻打匪的主力。”爲此,將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劃爲一個戰區,東北、華北劃爲一個戰區,“各置統帥一人節製之”。在西北“應迅速成立西北剿匪總部,統一指揮陝甘甯邊區剿匪軍事”。將整編師、旅番號恢複爲軍、師。加強各戰略城市的守備,“責成有關總部、綏署構成強固工事”,長期堅守。同時,以精銳主力爲骨幹,組成若幹機動兵團,加強應援力量。

  這次軍事檢討會議,雖然是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召開的,但它的主要內容仍被一些外guo通訊社記者獲悉,公開加以披露和評論。這樣,所謂“和平運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guodang統治區內許多人也看得很清楚了。

  決戰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爲了對軍事上、政治上面對的種種重大問題在dang內領導層中統一認識,特別是爲了籌劃新中guo的建設,一九四八年九月八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到會有政治局委員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彭真、董必武七人,還有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鄧小平、陳毅、賀龍、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薄一波、曾山、鄧穎超、滕代遠、饒漱石、廖承志、陳伯達、劉瀾濤十五人和李維漢、楊尚昆等中央、中央軍委重要工作人員十人。這是中共中央自撤出延安後舉行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也是到會人數最多的一次中央會議。

  這次會議,是在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戰略決戰即將開始的時刻召開的。經過兩年的作戰,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已由原來的一百二十七萬人發展到二百八十萬人,同guodang軍總兵力的對比已從開始時的一比三點三七,變爲一比一點三;由于戰鬥中積累的新經驗和新式整軍運動,人民解放軍士氣高漲,軍政素質大爲提高,武器裝備得到極大改善,不但能打運動戰,而且能打陣地戰了。解放區面積擴大到二百三十五萬平方公裏,約占全guo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解放區的城市有五百八十六座,占全guo城市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九;人口達一點六八億,占全guo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點三;有一億人口居住的地區已完成了土地改革,廣大翻身農民生産支前的積極xing高漲;guodang統治區的民主運動和愛guo民主統一戰線更加發展和鞏固。許多海外華僑積極聲援人民解放戰爭。同它形成鮮明對照的是:guodang軍隊的總兵力從原來的四百三十萬人下降爲三百六十五萬人,而且內部派系矛盾加劇,士氣低落,戰鬥力大爲削弱;衛立煌、傅作義、劉峙、白崇禧、胡宗南五大戰略集團,已chu在孤立被動的困境;人民對guodang的信任已喪失殆盡;經濟狀況更急劇地走向全面崩潰。蔣介石承認:“就整個局勢而言,則我們無可諱言的……

毛澤東傳第36節 決戰前夕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6節 決戰前夕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