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毛澤東傳第39節 將革命進行到底上一小節]到臺灣的民
剩下的一百多萬作戰部隊。他指出:“在南方各地,人民解放軍將是先占城市,後占鄉村。”人民解放軍不僅永遠是一個戰鬥隊,又是一個工作隊。我們必須准備把二百一十萬野戰軍全部地化爲工作隊,以便開展新解放的廣大地區的工作。
毛澤東提出了的工作重心由鄉村移到城市的問題。他說,從一九二七年到現在,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在鄉村,在鄉村聚集力量,用鄉村包圍城市,然後取得城市。采取這樣一種工作方式的時期已經完結。“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並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當然,城鄉必須兼顧,決不可以丟掉鄉村,僅顧城市。但是
和軍隊的工作重心必須放在城市,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在城市鬥爭中,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團結其他勞動群衆,爭取知識分子,爭取盡可能多的能夠同共産
合作的民族資産階級分子及其代表人物,以便向帝
主義者、
民
、官僚資産階級作堅決的鬥爭。城市中的其他工作,都必須圍繞著生産建設這個中心工作並爲這個中心工作服務。
對中的經濟狀況,毛澤東分析道:中
已經有大約百分之十左右的現代
的工業經濟,這是進步的;還有大約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個
的農業經濟和手工業經濟,這是落後的。在現代
的工業經濟中,最大的和最重要的資本是集中在帝
主義者及中
的官僚資産階級手裏。沒收這些資本歸無産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
所有,就使人民共和
掌握了
家的經濟命脈,使
營經濟成爲整個
民經濟的領導成分。這一部分經濟,是社會主義
質的經濟。占第二位的是私人資本主義工業,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爲了整個
民經濟的利益,爲了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現在和將來的利益,對于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決不可限製得太死,必須容許它們在人民共和
的經濟政策和經濟計劃的軌道內有存在和發展的余地。在中
革命取得全
勝利,並且解決了土地問題以後,實行“對內的節製資本和對外的統製貿易”,是我
在經濟鬥爭中的兩個基本政策。
關于對外政策,毛澤東指出:我們不承認民
時代的任何外
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的合法地位,不承認
民
時代的一切賣
條約的繼續存在,取消一切帝
主義在中
開辦的宣傳機關,立即統製對外貿易,改革海關製度。“在做了這些以後,中
人民就在帝
主義面前站立起來了。”全
勝利以後,我們願意按照平等原則同一切
家建立外交關系,但是從來敵視中
人民的帝
主義,只要它們一天不改變敵視的態度,我們就一天不給它們在中
以合法的地位。對于普通外僑,則保護其合法的利益,不加侵犯。至于同外
人做生意,那是沒有問題的,有生意就得做,我們必須盡可能地首先同社會主義
家和人民民主
家做生意,同時也要同資本主義
家做生意。
毛澤東響亮地提出:“召集政治協商會議和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一切條件,均已成熟。現在一切民主派、人民團
和無
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們方面。”“我們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領南京,然後在北平召集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並定都北平。”我們要建立一個“無産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
家。
報告的最後部分,毛澤東在熱情洋溢地指出中革命勝利的巨大意義後,提醒全
要防止因勝利而驕傲、以功臣自居、停頓起來不求進步、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等情緒的滋長,要警惕別人用糖
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說了一句名言:“奪取全
勝利,這只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他告誡全
:“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⑦
三月十三日,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作總結時,又強調地指出:我們的理論
平低,所以要普遍地宣傳馬克思主義。他說:對毛澤東思想的提法應該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
革命的具
實踐的統一。”並批評王明所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應用和發展”,“這種提法不妥當”。他說:馬恩列斯是先生,我們是學生。現在編了十二本幹部必讀的書,如果在三年之內,有三萬人讀完這十二本書,有三千人讀通這十二本書,那就很好。他在結論中還談了
委會的工作方法問題。⑧
毛澤東的這些重要論述,不僅對迎接全革命的勝利,而且對新中
的建設,起著巨大的指導作用。
從毛澤東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到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閉幕的兩個半月中,四分五裂的民
政府對“全面和平”喊得越來越熱鬧了。
在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臨長江、南京城內已微聞炮聲的情勢下,衆叛離的蔣介石被迫“引退”,于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離開南京,由李宗仁出來代行“總統”職務。但蔣介石實際上仍掌握著對
民
政府殘存的大權,並在籌謀放棄大陸經營臺灣的計劃。李宗仁在蔣介石“引退”的第二天,發表聲明,表示“中共方面所提八條件,政府即願開始商談。”看起來,李宗仁政府似乎願意以中
共産
所提八項條件爲基礎開始和談。其實,他只是想通過和談,同中共實行“劃疆而治”以保住
民
統治的“半壁江山”。
毛澤東對這一切自然看得很清楚,但他爲了減少戰爭對人民的損害,早日實現和平,還是複電李宗仁表示願意同南京政府進行和平談判,並托人轉告李宗仁、白崇禧:“不要相信蔣介石的一套,桂系應准備實行和蔣系決裂,和我們配合解決蔣系,才能站在人民方面。”
二月二十二日,毛澤東、周恩來在石家莊西柏坡接見了以“上海和平代表團”名義趕來的顔惠慶、章士钊、邵力子、江庸四人,就共和平談判及南北通航、通郵等問題,廣泛交換了意見。經過兩天會談,雙方確認:“談判以中共與南京政府各派出同數代表爲之。地點在石家莊或北平。”“談判以中共十四日聲明及所提八條爲基礎,一致成立協議立即開始執行。”
就在這一天,李宗仁正在廣州勸說遷往那裏的民
政府行政院和立法院遷回南京,遭到“行政院長”孫科的堅拒。一聽到新華社廣播願同他進行和談的消息後,立刻在二月二十五日從廣州飛回南京,召開會議商討對策,決定了他們的“對共和談三項原則”:
(一)和談雙方必須建築在平等的基礎上。共方不能以戰勝者自居而迫我接受屈辱……
毛澤東傳第39節 將革命進行到底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