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毛澤東傳>第9節 開辟贛南節 閩西根據地

《毛澤東傳》第9節 開辟贛南節 閩西根據地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寒冬臘月,一場大雪過後,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三千六百多人,乘guodang“會剿”部隊還沒有合圍,離開井岡山,出擊贛南。當晚,殲滅遂川大汾的guodang守軍一個營,突破了封鎖線。接著,經上猶、崇義縣境繼續南行,擊潰沿途的地主武裝,不戰而占領沒有guodang正規軍設防的大余縣城。

  這時,紅四軍主力已tuo離原有的根據地,周圍環境和井岡山鬥爭時期完全不同:既沒有共産dang的組織,又缺乏群衆鬥爭的基礎,連報信的群衆也沒有。紅軍一時很難適應這種狀況。

  guodang的追兵卻來得很快。戰鬥力比較強的李文彬第二十一旅三個團,悄悄地逼近大余城,突然發起猛攻。毛澤東、朱德指揮紅四軍一部在縣城東北高地進行阻擊。但因事先沒有得到報信,倉促應戰,兵力未能集中,戰鬥失利,受到不小損失。第二十八團dang代表何挺穎受重傷,不久犧牲。

  在強敵緊追下,爲了避免硬拼和爭取主動,紅四軍主力采取盤旋式打圈子的做法,在撤出大余後,經過粵北的南雄,再轉入贛南的信豐、安遠、尋烏。

  但是,tuo離根據地後的流動作戰畢竟是艱難的。正如毛澤東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所說:“沿途都是無dang無群衆的地方,追兵五團緊蹑其後,反動民團助長聲威,是爲我軍最困苦的時候。”guodang軍隊輪番窮追,紅軍耳目閉塞,連戰不利。一月底,紅四軍主力在尋烏的圳下村宿營,拂曉時又遭到guodang軍劉士毅旅一部的偷襲。習慣于夜間工作的毛澤東和朱德等還沒有起chuang,就陷入敵軍的包圍之中。突圍時,毛澤東曾同朱德等短時間失散。跑出了危險區,他同軍部的一些人員會合,坐在路旁休息。見到別人吃飯,他才感到餓了,但帶著飯的警衛員也跑散了,只得向曾志“討飯吃”。

  這時,正值隆冬,天寒地凍,沿途人煙稀少,紅軍yi單糧缺。在這樣危險的環境下,“紅四軍前委曾一度准備分散活動,但是分散可能被敵人各個擊破,因此放棄了這個計議”。①毛澤東、朱德會合後,率領部隊以每日四十五公裏的速度強行軍,進入閩、粵、贛三省交界的羅福嶂山區,在這裏召開紅四軍前委會議。爲了應付緊急軍事行動時指揮能夠敏捷,會議決定“軍委暫停辦公”,由前委直接領導軍內各級dang委。一天的會議剛剛開完,尋烏縣委書記古柏前來通知,“追剿”軍正在前來包圍羅福嶂。紅四軍主力立刻向北朝瑞金轉移。

  這時,guodang方面誤以爲紅軍已難堅持。“追剿”軍第十五旅旅長劉士毅得意地向“會剿”軍總司令致電報捷:朱毛部“自尋烏屬之吉潭圩附近被職旅給與重創後,即狼狽向項山羅福嶂逃竄”,仍未能立足。他宣稱:該旅現正分路堵截追剿,“以絕根株”②。不料,厄運已將再次降臨到他的頭上。

  紅軍采取盤旋式或打圈子的做法,並不只是爲了擺tuo強敵跟追,更重要的是要在運動中調動敵人,使它兵力分散,暴露出弱點來,以利于紅軍在有利時機能集中兵力殲其一部,恢複主動地位。這種機會果然來了,那就是二月十日的大柏地戰鬥。

  大柏地在瑞金以北,有一條十余裏長的峽谷,山高林密,是打伏擊戰的好場所。紅四軍主力在二月九日抵達大柏地。這天,正是舊曆除夕,當地群衆不了解紅軍,都跑到山上去了。緊緊尾追紅軍的劉士毅旅兩個團,態度驕橫,孤軍冒進,窮追不舍,想搶頭功。紅軍指揮員紛紛向軍部請戰。毛澤東主持前委擴大會議,認爲可以在大柏地打伏擊戰;決定布置成長形“口袋陣”,以主要兵力埋伏在瑞金通往甯都的道路兩側的高山茂林中,以一部分兵力引誘劉士毅進入伏擊圈。當晚,紅軍各部分別進入預定陣地。

  第二天,大年初一下午,紅軍一部把劉士毅部兩個團誘進“口袋陣”底部,東、西側伏兵向後迂回出擊,紮住“袋口”。紅軍各部向敵軍一齊發起猛攻。這是紅四軍主力下山後的關鍵一仗。盡管紅軍彈葯缺乏,ti力疲憊,指戰員還是拿起刺刀、石頭、槍托同敵軍拼搏。朱德軍長帶隊沖在前頭。平時很少摸槍的毛澤東,這時也提槍帶著警衛排向敵軍陣地沖鋒。鏖戰至第二天下午,才全殲被圍敵軍,俘虜正副團長以下八百余人,繳槍八百余支,shui旱機關槍六挺,劉士毅旅殘部潰退贛州。這是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以來的第一次大勝仗。打了這個勝仗,整個局面頓時改觀。紅四軍擺tuo了被動局面,取得了作戰的主動權。陳毅在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說:“是役我軍以屢敗之余作最後一擲,擊破強敵。官兵在彈盡援絕之時,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紮始獲得最後勝利。爲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③

  大柏地不是紅軍的根據地。由于當地群衆幾乎都跑到山上去了,紅軍雖然打了大勝仗,指戰員吃飯卻成了問題。毛澤東、朱德鑒于這種特殊情況,采取靈活辦法,批准各部可以動用群衆家裏的糧、油、菜,同時,留下借條,出布告,說明日後償還。毛澤東十分重視要取信于民。事隔五十多天,當紅四軍第二次路過大柏地時,他命令軍需chu按借條向老百姓賠還現洋,只能多給,不許少付。軍需chu幹部挑著現大洋,辦完了這件事,造成很大的政治影響。當地老百姓說:紅軍與guodang軍隊根本不一樣,借條兌現,說話算數。

  近一個月的流動作戰,使紅四軍嘗夠了tuo離根據地的苦頭:得不到休養生息的環境,不能取得糧食、被服和人力的補充,傷病員難以安置,更缺乏當地群衆的密切支援。事情很明顯,紅軍要積蓄和發展力量,不斷戰勝敵人,就必須建立根據地,依托根據地進行武裝鬥爭。紅四軍前委給中央的報告中寫道:“到羅福嶂後,爲安置傷兵計,爲我有dang有群衆的休息地計,爲救援井岡山計,決定前往東固。”④

  東固在江西省吉安縣境內,地chu吉安、吉shui、永豐、泰和、興guo五縣接壤chu,離上述縣城都有一百多華裏,群山重疊,中間有一片田地和村落,地勢險要,只有五條羊腸小道通向山外。早在一九二七年二月,這裏已有dang的組織和農民協會。大革命失敗後,一些在吉安求學的共産dang員回到東固,恢複dang組織和農民協會,發動農民暴動,建立革命武裝。這支武裝力量,後來發展成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和第四團,共有槍七百支,在東固周圍各縣開展遊擊戰爭,主要領導人是參加過南昌起義的原贛西特委秘書長李文林。他們從一九二八年四月起,曾多次派人送信到井岡山去,介紹東固的情況,溝通了這兩塊根據地的聯系。

  東固革命根據地有著自己的特se:把公開的武裝鬥爭和秘密的割據結合起來。紅軍是公開的,武裝鬥爭是公開的,他們是遊擊隊而不是守土的……

毛澤東傳第9節 開辟贛南節 閩西根據地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9節 開辟贛南節 閩西根據地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