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周恩來傳>三、中國共産黨最早的軍事領導人

《周恩來傳》三、中國共産黨最早的軍事領導人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周恩來早年立志救guo,在中學時期就開始注意軍事問題。他在天津時和同學們發起成立敬業樂群會,當時就曾經在會中設立“軍事研究團”。他發起組織guo防演說會,請人講“軍艦——炮臺——陸路”,引導青年學習軍事知識。旅歐時期,他領導的中共旅歐支部中專門設立了軍事部,這是當時中共中央和其他地方dang組織都沒有的。他很贊成德guo革命家盧森堡提出的“我們要無軍隊,便不能革命”的主張,認爲“這都是見到之語”。1922年,他發表《評胡適的‘努力’》一文,批判胡適所謂建立“好人政府”的主張,認爲“都是些不落實際的廢話”,在中guo,“以爲在世界帝guo主義和軍閥的支配下,便可建立‘好人政府’實現其政治主張,這不是做夢麼?”他說:“若徒以手槍、炸彈、罷工、罷市來恐嚇,則手槍、炸彈他有躲避之法,罷工、罷市他更可以軍隊來壓迫。”他明確指出:“真正革命非要有極堅強極有組織的革命軍不可,沒有革命軍,軍閥是打不倒的。”

  1924年7月下旬,周恩來回guo,9月初到廣州。這時正是商團叛亂的時候,革命軍擊潰商團軍,周恩來參加了臨時軍事指揮部的工作。隨後,他出任黃埔軍校教官,11月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同時又是中共廣東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部長。

  黃埔軍校區別于舊軍校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設有dang代表和政治部。軍校的一切命令,都必須由dang代表副署交校長執行,未經dang代表副署無效。政治部負責軍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政治部主任是dang代表的參謀長,是相當重要的。但是初期的政治部工作閑淡,形同虛設。在中guo軍事史上具有開創意義的軍隊政治工作的建立,是由周恩來在黃埔軍校開始的。

  周恩來到職後,健全政治工作製度和建立日常的工作秩序,設立指導、編篆、秘書三gu,選員任職,重新製定政治教育計劃,加授“社會進化史”、“帝guo主義侵略中guo史”等課程,主要是講授中guo怎樣受帝guo主義列強的壓迫,中guo的農工商備界怎樣受封建軍閥的壓迫以及解tuo的途徑及辦法。他建立和健全共産dang與青年團組織,成立了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發動dang團員和進步青年開展工作。他提出了軍隊政治工作的方針、方法和目的,指出:“政治工作就是使軍閥軍隊漸漸覺悟,革命軍隊確實具有革命觀念”,“革命軍的行動要依著dang的政策”,以公開講演,找士兵個別談話等方式,“使官佐士兵及一切群衆曉得dang的理淪、主義、政策”。周恩來平易近人,聯系群衆,經常在軍校內的大榕樹下同學員們促膝談心。學員們思想覺悟迅速提高,軍校出現了生動活潑的局面。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畢業後,以他們爲骨幹組建兩個教導團,每團約1000多人,編製采三三製。每連有9名軍官,一半左右是共産dang員。這支以共産dang員爲核心的部隊,在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的曆次戰役中,成爲革命軍中一支勁旅。這時,周恩來把平時的政治教育轉變爲戰時政治工作,在實踐中逐步創立一套新型的軍隊政治工作。後來毛澤東說:“那時軍隊設立了dang代表和政治部,這種製度是中guo曆史上沒有的,靠了這種製度使軍隊一新其耳目。1927年以後的紅軍以至今日的八路軍,是繼承了這種製度而加以發展的。”朱德也說:“研究dang的軍史時,應當從這個老根上研究起。”

  周恩來解決了建立革命軍隊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關于建軍的宗旨與任務,他指出:孫中山設軍校是要建立“爲人民所用之軍隊”,“軍隊之打仗是爲人民而打的”。革命軍隊的任務,“是實現我們理論的先鋒”。關于軍隊和dang的關系,他指出:“革命軍是dang的軍隊,革命軍的行動要依著dang的政策”,革命軍隊“是爲主義爲dangguo而奮鬥的”。關于政治思想工作,他指出:“部隊政工是革命的靈魂”。“我們做政治工作的使命,對于官長官佐要鞏固其革命觀念。對于士兵要使之有革命常識,所以我們要認識革命化、紀律化、統一化。就系統方面說,政治部是軍隊組織裏面的一部分,要輔助各部chu的工作,以進行政治教育實施的目的。”對于軍隊同人民的關系,他指出:革命軍隊必須同人民緊密團結,革命軍“是爲人民解除痛苦而來,但全恃本校軍隊,力量太小,若無人民援助,仍不足負重大責任”。

  周恩來還籌建了一支特種革命隊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這實際上是中guo共産dang直接領導下的第一支革命軍隊。後來,這支隊伍擴建成爲guo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成爲北伐軍的先鋒。

  1925年,革命軍進行了兩次東征,周恩來都是政治部的領導人。他規定了“不拉夫,不籌饷,不強占民房,不用軍用券”等。東征軍紀律嚴明,ji犬不驚,當時曾有“莫走人家取門板,莫拆民房搬磚石,莫踏禾苗壞田産,莫打民間鴨和ji”的《愛民歌》。“革命軍所到之地,人民樂于貿易,自願幫助運輸並代作偵探工作,所以作戰順利,一戰而克服東江,此乃中guo軍隊第一次戰時政治工作之成績。”

  在東征中,周恩來不僅取得了政治部工作的實踐經驗,而且有了軍事指揮、後方勤務和地方行政工作的實踐。

  第一次東征中,他參加了進攻淡shui之役。淡shui是一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城池,陳炯明部約4000人守城。蔣介石、周恩來等聽葉劍英彙報了敵情和作成方案,詳細商計了攻城計劃。2月13日發起攻擊,周恩來和各級dang代表鼓勵學生軍奮勇戰鬥,協同粵軍第二師占領了淡shui。第二次東征中,周恩來參與指揮了攻打惠州城的戰役。在戰爭的關鍵時刻,他命令蔣先雲組織以共産dang員和共青團員爲骨幹的敢死隊強行登城。惠州攻克,取得了這次東征的決定xing勝利。接著,他又與何應欽率第一師攻占海豐,同陳炯明部近萬人決戰于華陽、河婆一帶,全殲敵中路主力。陳炯明殘部退入福建,東征軍入閩追殲,周恩來留在汕頭主持後方工作。東征勝利結束後,他受命行政主要職務。他幫助地方建立政dang、政權和工會、農會等組織,擴大了軍隊的群衆基礎。

  在兩次東征之間,廣州發生了著名的沙基慘案。6月23日,爲了聲援“五卅”後上海工人的鬥爭,香港口廣州的罷工工人和廣州的工人、農民、士兵、學生10萬人遊行示威,經過沙面租界對岸的沙基村時,遭到英、法等guo的武裝鎮壓,死50余人,重傷170qin人。周恩來參加了群衆遊行隊伍,3個人一排行進,機關槍掃射過來,他兩邊的人都中彈身亡,他得以幸免。這是他回guo後領導群衆鬥爭遇到的第一次險情。他總是勇于站在鬥爭的第一線。

  1926年12……

周恩來傳三、中國共産黨最早的軍事領導人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三、中國共産黨最早的軍事領導人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