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産
在莫斯科召開了第六次全
代表大會。周恩來參與領導了中共”六大”的召開,擔任大會的秘書長。會上,他被選爲中央委員。在六屆一中全會上,周恩來被選爲中央政治局委員,並和向忠發、蘇兆征、蔡和森、項英一起,當選爲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常委分工,周恩來負責
的組織工作和軍事工作,並兼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秘書長和中央組織部部長。
向忠發主要因爲是工人出身,在中共六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上,被推選爲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常委會主席。但他的思想平和工作能力都不行。“六大”後,新的中共中央的工作計劃,是由周恩來起草提出的。在這以後的大約兩年多時間內,周恩來實際上是中共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者。當然,除了向忠發外,中共中央常委還有其他同志和後來增補的李立三。說周恩來是中共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者,從他在六大後的中央內所起的實際作用看,是明顯的。
周恩來在中共中央,解決了當時有關中共産
的存亡和革命發展的若幹個關鍵問題。
(一)1928年,周恩來最早提出了思想建的問題。
在的建設上著重從思想上建
,這是中
共産
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大革命失敗後,必須整頓和重新建設
。蔣介石、汪精衛反共,大批共産
員堅貞不屈,犧牲在昨日朋友、今日敵人的屠刀下,但是也有一些人在形勢轉變關頭消極動搖,甚至叛變投敵。因此,中
共産
不但要從組織上改造和建設,而且必須從思想上加強無産階級的堅強的鬥爭意志。另一方面,鬥爭的實際使
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轉變,就是從城市轉向農村,革命的武裝割據已經開始,大批小資産階級主要是農民湧入了革命隊伍。到1928年11月,
員成分中已有75%是農民。對于他們,組織上吸收入
了,同時必須看到小資産階級的思想意識在
內的發展和影響,存在著如何用無産階級世界觀來改造小資産階級意識的問題。1928年11月11日,周恩來寫出中共中央《告全
同志書》的第四部分。他根據中共“六大”決議精神指出:“全
的同志,應堅決地起來奮鬥,肅清一切小資産階級的意識。”
“要加強無産階級的基礎,同時要繼續改造
的紐織,尤其要堅決地反對小資産階級的意識。”
幾乎同時,毛澤東在農村開辟革命根據地中,也提出了這個問題。當時大批農民進入紅軍和革命隊伍,加上中農村的封建落後和各種複雜的矛盾,使得他在11月25日指出:“我們感覺無産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邊界各縣的
,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
,若不給以無産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兩個巨人,一個在白區,一個在蘇區;一個在中央,一個在地方,所見相同。正因爲中
共産
正確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後來共産
際領導擔心中
在農村離開工人階級太遠時,周恩來得以回答說:
在農村,經長期鬥爭鍛煉和正確領導,也完全可以無産階級化。
著重從思想上重新建設共産,同時也要在組織上整頓和建設共産
。從汪精衛叛變革命後的一年半之中,在白
恐怖壓迫之下,中共各省組織幾經破壞,幹部犧牲不計其數,而自首告密叛變的事也由南而北漸漸遍及全
各級
部。
的組織日益
離群衆、隔絕社會,上級機關尢多形成空架子。因此,周恩來提出,領導同志應當走入工廠農村社會中,尋找職業,深入群衆,以恢複和重建
的組織;整頓地方工作的程序,應先從中心區域做起;
員要重在質量的選擇,要在一個地方有了幾個建全的支部後,再成立地方
部,要避免空架子機關的毛病。
(二)周恩來理了當時中
共産
的見個重要組織中的問題,首先是中共順直省委問題。
順直指的是北京(順天府)和河北(直隸省)。在這裏,中共産
設有順直省委。在大革命失敗前後的曆史轉折時期,這個省委內部出現了混亂。這問題不很快解決,不但北方工作不能發展,而且全
渙散的精神都不能轉變。所以,“順直問題是中央開始工作之第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六大”前,蔡和森曾經代表中共中央去順直巡視,但是未能用教育的方法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反而帶著個人意氣與成見,結果反而造成順直
組織的分裂,出現了保南第二省委。“六大”後,在
內主持中央工作的常委將順直問題移交給了新的中央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0月4日開會討論了順直問題,並于12日作出《中央對順直問題決議案》,發出《中央告順直同志書》。會後,陳潭秋奉命到順直巡視,看到
員頭腦中仍充滿了
共合作時代的舊觀念,組織路線與工作方法仍是“八七”會議前那一套,極端民主化傾向比較普遍,經濟問題糾纏不清,
的各級組織和
員很少自覺地開展工作。他與劉少奇、韓連惠決定暫時停止省委職權,井停止京東四縣的活動。陳譚秋到中共中央彙報後,中央不同意停止省委職權的作法,要他返天津傳達中央指示。陳潭秋傳達後,劉少奇、韓連惠于11月16日寫信給中共中央表示不同意。17日,陳潭秋向中央報告說恢複省委職權事實上無可能,主張由中央直接改組省委常委會。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爲中央解決順直問題的路線是正確的,方法有不足之
,陳潭秋、劉少奇在順直工作中有取消主義觀念,工作方式上有命令主義錯誤,決定派周恩來去巡視。
12月11日,周恩來到天津。他先後參加省委、區委、支部會議,召開談話會,聽取各方意見,本著“從積極工作的出路上解決過去一切糾紛”的方針,多方地做工作。在這基礎上,召開省委常委會,說服大家接受中央意見;並在刊《出路》上發表文章,針對認爲“順直
的舊基礎已經落伍了,腐爛了”的看法,指出:舊基礎不是完全要不得,也不須立即解散,“正確的辦法是要在現在還存在的舊基礎上深入群衆,積極工作,發展鬥爭,吸收新同志來繼續不斷的改造順直的
,逐漸的産主新的鬥爭”。文章還分析了極端民主化與民主集中製、命令主義與說服群衆、懲辦主義與鐵的紀律的區別。12月22日,周恩來召開順直省委擴大會議,並在會上作政治報告,提出這次會議的總方針是貫徹“六大”決議,爭取群衆,發動鬥爭,准備迎接新的革命gāo cháo。陳潭秋、劉少奇也作了報告。會議按中央決定恢複了省委職權,改組了省委常委會和京東
組織,挽救了順直的中共組織。
(三)解決江蘇……
周恩來傳四、中共中央工作實際上的主要主持者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