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有意義的數字,可以幫助說清諾貝爾公司的發展情況。
在黃炸葯最初投入市場的一八六七年,由當時僅有的溫特維肯(瑞典)、利薩克(挪威)和克魯梅爾(德
)三家工廠生産的炸葯,總共爲十一噸。十年之後,從世界各地十六家工廠生産的各種黃
炸葯,超過了五千噸。在全面踏實地進行企業組織工作時期的巨大利潤、顯著擴展和經濟穩定,反映了需要和生産的猛烈提高及諾貝爾公司的成功。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的大量投資,諾貝爾公司和托拉斯由于分紅多,它們的
票在投資市場需要量很大,其原因之一要歸功于諾貝爾這個名字。
在一八九六年,阿爾弗裏德·諾貝爾去世時,在二十個家擁有諾貝爾總公司;在全世界有幾百座工廠,根據他的專利權生産炸葯和附屬品。下面的表格,列舉了當時比較重要的工廠:
澳大利亞 墨爾本
奧——匈 諾裏斯多夫、普雷斯堡、聖蘭普雷特、索伯斯多夫、紮姆基、祖恩多夫
比 利 時 阿朗東克、貝倫、大馬塔尼
巴 西 馬卡科斯
加 拿 大 阿卡迪亞、蒙特利爾、渥太華
法 阿布隆、庫格尼、傑內弗萊、翁弗勒、保利勒、聖馬丁、維拉弗朗卡
德 阿爾特伯蘭、安兆森、本斯貝格、邦默倫、頓撒爾、敦瓦爾德、多米茲、埃爾、弗賴堡、福德、吉葉、戈斯韋格、克魯梅爾、克魯巴穆爾、萊姆巴希、盧塞德、奧普拉登、拉德貝格、賴因斯多夫、隆薩爾、施萊布什、文格斯特、瓦恩(二十三座工廠)
英 阿迪爾、阿克洛、法弗沙姆、海爾、彭布裏、帕蘭波斯、皮特西、沃爾瑟姆教堂
希 臘 皮雷埃夫斯
意 大 利 阿維利亞諾、森喬、奧內利亞
日 本 平墳
挪 威 恩格尼、利薩克爾
葡 萄 牙 特拉法利亞
俄—芬蘭 漢科、葉卡捷琳堡、施盧塞爾堡
南 非 紮爾的利歐泉、紮爾的莫德泉
西 班 牙 阿裏戈維亞加、布爾西納、博南紮、埃斯康布裏拉、菲格拉斯、加爾達卡諾、新曼雷薩、奧維多、聖福斯托、聖巴巴拉(十座工廠)
瑞 典 博福斯、宇托普、格蘭耶斯貝裏、佩爾斯堡、溫特維肯
瑞 士 伊斯爾頓
美 新澤西州的法明代爾、新澤西州的霍巴特港、新澤西州的肯維爾、賓夕法尼亞州的內斯克霍甯、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新澤西州的托姆斯河委內瑞拉博利瓦爾城
與此同期,諾貝爾工廠的大約總産量,可從下面的表格中看出來。(見圖 1 )
在一八九六年,九十三家工廠的總産量爲六萬六千五百噸,産值大約爲一億瑞典克朗。十五年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幾年和平時期,歐洲的五十座工廠和世界其他各地的大約二十五家工廠企業的生産數字,提高到年産量八萬噸,産值一億二千萬克朗。在這一時期內,雇傭的生産工人估計共約一萬五千人。
後來的生産數字更高。例如,在兩次大戰之間的一九二九年,産量爲十七萬噸,産值爲二億五千萬克朗。有位炸葯專家曾經計算過:“一公斤黃炸葯平均炸掉三立方米的岩石;以此推算,一九二九年爆破下來的岩石,大約爲五百億立方米,足夠圍繞赤道建造兩道二米高二米寬的長城。”
諾貝爾擁有的工廠在本世紀前夕生産的大量炸葯、附屬品及有關産品包括:各種彈葯:薄板、長條、管子和細絲等形狀的黃銅,熟銅和銅鎳合金,以及用來製造子彈頭的鉛或白銅、彈殼、硬幣材料、絕緣電線和電報線等金屬與合金製品;煉製的甘油及硝酸;硝化甘油、硝化棉,以及諸如黃炸葯、爆炸膠、混合無煙炸葯和硝棉炸葯等以這兩種産品爲基礎的很多不同炸葯;硝酸鉛;苦味酸;化肥;雷汞;雷管;各種起爆劑和爆炸品;以及適應各種氣候條件的安全導火線。不同産品的種類不斷增加,在阿爾弗裏德·諾貝爾死後的幾十年中,又比原來翻了幾番。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組織的“硝化甘油爆炸油”引爆,是由阿爾弗裏德·諾貝爾于一八六二年五月,在流經他哥哥路德維格在聖彼得堡涅夫卡工廠區的一條小運河裏,在下進行的。最早在美
製造諾貝爾的黃
炸葯,是于一八六七年八月五日,在加利福尼亞洲的賈德森工廠開始的;主持建廠的是諾貝爾的助手瑞典人西奧多·溫克勒,他是從漢堡派去作廣告代理人的。他用當時造出的幾鎊黃
炸葯,于一八六七年八月十日在貝維尤鐵路計劃線上進行了在美
的第一次爆炸。美
的一份官方材料曾引用說:在九十年後的一九五七年,美
本
三十六座工廠的黃
炸葯産量,達到四十萬噸以上。每天爆炸的黃
炸葯,大約爲三百噸。在現代炸葯的幫助下,每年在美
開采的岩石、礦砂和其它材料超過十五億噸。
在諾貝爾生前開始訂貨的最大一家主顧,是巴拿馬運河建設當局,先後在一八七九年至一八九○年及一九○三年至一九一四年,向它提供了三萬噸黃炸葯。
最大的硝化甘油炸葯爆炸事故發生在一九一三年。當時,英貨船“明礬嶺號”載著三百噸黃
炸葯,在開往巴拿馬的途中,于美
馬爾的摩的帕塔普斯科河中爆炸。
在已知的爲了建設目的而在一次爆炸中使用的最大炸葯裏,是本世紀四十年代初在美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卡塔利娜島修建一道防波堤時引爆的一百五十噸膠狀黃
炸葯,它在三秒鍾之內,炸掉了約一百萬噸堅固的岩石。
被阿爾弗裏德·諾貝爾馴服的黃炸葯和硝化甘油,就這樣以它的巨大力量以及日益增長的重要
和應用範圍,幹預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在通常情況下給人類帶來很大的利益,但有時也造成可怕的危害。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風景,被阿爾弗裏德·諾貝爾的手臂重新作了安排;這不是通過黃炸葯的力量,而是通過在原來的荒廢地上設計建築了生産黃
炸葯的工廠、發展居民點等刺激活動實現的。最突出的事例,也許是蘇格蘭的阿迪爾。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這個地區從沒有
源的一片荒無人煙的沙漠空地,用諾貝爾自己在一八七一年說過的話說,那裏是“連兔子都難以找到東西吃”的地方,變成了一座工業小城,有著良好的
陸交通和自己的
、電、煤氣系統。在後來的十五年間,它茁壯地成長爲世界上最大的炸葯中心之一,提供世界炸葯需要量的十分之一;而這一切都是在諾貝爾本人活著的時候所看到的。
一九二六年之後,“帝化學公司諾貝爾部”這座新的世界著名的研究中心,就建立在那裏;它的人員不斷增加,在一九五八年,僅科學工作者就有八百多人。
有兩座圍繞諾貝爾企業發展起來的繁榮城鎮被命名爲“諾貝爾城”。一座是在加拿大安大略地區的休倫湖畔,緊靠于一九五九年通航的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聖勞倫斯航道,另一座則在加利福尼亞州。
因爲有些近似的仿製品經常欺騙公衆,諾貝爾公司,特別是在英的公司,必須經常指出:“諾貝爾炸葯有限公司的商標底下,凡未注明‘格拉斯哥’字樣者,都不是真貨。”曾經有一家炸葯製造企業,將其工廠所在的鄉村居民點改名爲“諾貝爾”,並長期把它的産品說成是“真正諾貝爾炸葯”;從這件事例中,人們就可以理解注重商標字樣的必要
了。
在世界很多城市的那些以諾貝爾命名的建築物、機構、廣場和街道,使我們經常想到這位瑞典發明家自己以及其家庭所作的具有深遠世界意義的工作。
……《諾貝爾傳》第十六章 工廠、生産及其他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十七章 混合無煙炸葯的發明(1887)”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