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長江險在荊江
長江出三峽,在宜昌進入中遊後,穿過夾江對峙的虎牙山、荊門山河谷,突然變得開闊起來,兩岸不再是“猿聲啼不住”了,而是進入“楚地闊天邊,蒼茫萬頃連”的大平原。由于長江進入平原後流經古荊州地區,所以,這段河道通稱荊江。荊江從湖北枝城到湖南洞庭湖的出口城陵礬,全長423公裏。其中又以藕池口爲界,分爲上荊江和下荊江。下荊江是典型的婉蜒河道,全長240公裏的堤岸其實只有80公裏的直線距離,江
在這裏繞了16個大彎,所以,這裏有了“九曲回腸”的說法。荊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北岸是江漢平原,地勢都很低,特別是北岸的江漢平原。
舊時,長江中遊沿江兩岸不斷發生災。近代荊江最大的一次
災發生在1935年7月。據當時出版的《荊沙
災寫真》,當時荊州城外“登時淹斃者幾達三分之二。其幸免者,或攀樹顛,或騎屋頂,或站高阜,均鴿立
中,延頸待食。不死于
者,將惡死于饑,並見有人剖人而食者。” 新中
成立以後,荊江的治理進入一個全新時代。治理的方法:一是加強荊江大堤,二是修建分蓄洪區,並將下荊江截彎取直,以分減荊江洪
,提高荊江的宣泄能力,同時計劃在上遊修建
庫。
荊江之實際上全要靠荊江大堤擋住。分洪只是不得已的保全大局的措施。
荊江大堤是江漢的屏障,座落在長江中遊北岸,從江陵縣棗林崗起,至監利城南止,全長182公裏,是長江堤防中最險要的堤段。江陵古城和沙市就在大堤旁邊。荊江大堤的潰口紀錄,據記載,從明朝弘治十年(1497年)至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352年裏,共有24次,平均15年一次。當時,一次洪災三年者。難以恢複。當地民謠說:“不懼荊州幹戈起,只怕荊堤一夢終。”在荊江大堤上,南岸有所謂“荊江四口” 分流,即虎渡河口、調弦口、藕池口。松滋口向洞庭湖分流;但是,荊江北岸要比南岸低5~7米,甚至連荊江枯位時也高于北岸地面,如沙市在大
時期,江面的船只似乎在樓房上走過。而且,堤腳迎流頂沖而造成的崩岸相當危險。所以,人們常說,萬裏長江險在荊江。
1998年8月以後,長江位居高不下,荊江大堤由于長時間高
位浸泡,隨時有潰堤崩垸的危險。截止8月15日,湖北省累計排除險情3984
,全省有210多萬人晝夜巡查,嚴防死守,確保長江大堤安全。爲了保住這條荊江人民的生命之堤,我們英勇的抗洪軍民付出了何等的努力!
在此,我們摘錄幾個重要的搶險鏡頭。
公安縣:
8月7日,湖北公安黃金大垸潰決,萬畝良田被淹,數十萬災民中相當數量的人逃到了相鄰的海拔僅200米的黃山頭。這裏是湖北湖南兩省的交界,黃山頭上擠滿了兩省的災民。
8月7日零點45分,湖北公安縣孟家溪大垸虎渡河右支堤嚴家臺發生決口。虎渡河是連接長江與洞庭湖的一條重要河流,孟溪大垸內有3個鄉鎮一個林場,共72個村,14.87萬人,耕地面積18.76萬畝。潰口發生後,聞訊立即出動的公安民警攔截五輛卡車,進行沈車堵險,但均被洪沖走。由于搶堵無效,潰口在半小時內發展到30多米寬,以至寬達100 米,落差高達6米,洪
之猛烈可以想見。總面積340.43米平方公裏的孟溪大垸,在這場洪
中被淹沒了四分之一。上午5點左右,22000件救生
由三輛卡車運抵現場。5點30分,三架直升機飛臨上空,空投救生
。6 點57分,舟橋旅300多名官兵帶著59只沖鋒舟趕到現場,迅速進行救援。據報道,這裏曾在1984年發生過潰垸,當地居民有很強的防險和自我保護意識,因此,這一次潰口以後,絕大部分災民都能及時安全地轉移。對于公安縣來講,因爲這裏有荊江分洪工程。所以,入汛以後,他們還得做好分洪保全大局的思想准備。
隨著汛情的不斷發展,在分洪與否這個問題上,有關方面的壓力很大,心情極爲矛盾。公安縣目前經濟發展勢頭不錯,尤其是農業方面,如果決定分洪,公安經濟在短時間內很快恢複;但如果不分洪,一旦位暴漲而出現潰堤,那時的損失將會更爲慘重。所以,荊江分洪區前線指揮部做好兩手准備:一方面要死保死守長江大堤,一方面實施長江分洪預案。
分洪就是在洪期間,把河裏不能繼續容納而可能潰漫成災的洪
,分往其他河流、湖泊或窪池內,以降低河道
位,防止堤防潰口。這是一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分洪治
思想,是一種保全大局的做法。一般說來,分洪工程要修建分洪閘、分洪道和分(蓄)洪區圍堤等工程。荊江分洪區建于1952年,位于公安縣境內,是新中
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個大型
利工程,面積921.34平方公裏,有效蓄洪54億立方米。這項工程主要作用是確保荊江大堤、江漢平原和武漢市的安全,調節洪
對洞庭湖的壓力。1954年長江發生特大洪
,荊江分洪區曾先後3次開閘分洪,對確保江漢平原和武漢市的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荊江分洪區現有10個鄉鎮4個農林漁場,212個行政村,人口51萬多,工農業總産值15億。根據這次分洪預案要求,分洪區所有安全通道實行交通管製,由公安民警、解放軍和幹部組成專班進行“拉網式”清查,不能留一個群衆在安全區內;各渡口船只在指定時間到指定地點待命。在荊江分洪區內,共設立21個近20平方公裏的安全區,87個安全臺近2平方公裏,自然村躲
樓91棟。這可保證17萬多人的安全。其他的人員則轉移至荊州區、沙市區、江陵縣、松滋市、石首市。
8月6日,荊江分洪區內的33萬人民,接到湖北省防指的分洪准備命令之後,毅然舍小家保大家,在46小時內轉移到了安全地帶,其中9萬多人和1.1萬多頭耕牛,分別安置在鄰近的5個縣市區的1192個村。8月7 日,荊江分洪區內群衆緊急轉移完畢,各項准備工作充分。
8月12日,公安縣第二次宣布進入防汛緊急狀態。此刻,人們的目光投向了承擔荊江分洪任務的北閘。下午6點,沙市長江位44.74米。一字排開的54個閘門在夕陽下默默挺立。荊州市沙市區同心村民兵突擊隊在閘邊安營紮寨,承擔著荊江分洪時開啓北閘的任務。面對分洪的可能
,當地一位48歲的村民何昌華說:“要是分洪,我們要窮兩年;不過,對保衛大武漢、對江漢平原有好
……
1998大洪水江堤,險象環生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