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1998大洪水江堤,險象環生上一小節],我們咬咬牙挺過去算了!”下午7點,沙市位達到44.78米。北閘村的數千名村民在大堤上搭架窩棚,還有不少青壯勞力在加固堤腳。晚8點,沙市
位44.80米。在安全區的臨時房屋裏,村民們開始生火做飯,縷縷飯香四溢。這就是我們災區顧全大局的災民們!感謝他們在關鍵時刻能以大局爲重,舍棄一家之私,保全長江大堤。
8月11日以後,湖北省有關方面先後派出多個慰問團,分赴公安、石首、荊州等6個縣、市、區的安置點,慰問荊江分洪區的轉移群衆,爲他們及時解決燃眉之急。同時,數萬軍民對分洪區208公裏和安全區52.78 公裏圍堤加固封堵,進一步補充抗洪搶險所需物資,加強對安全區群衆救生知識教育,搞好各個方面的後勤保障,妥善安排好分洪區轉移群衆的、食、住、醫和社會治安工作。
沙市:
沙市的情一直非常危急。8月7日晚11點,二郎礬頭
位標尺達 44.90米,超過1954年分洪
位0.23米,江面高出沙市城區地面11米以上,與4層樓房平齊。在1954年的這一天,江對面的公安分洪區已經分洪。但在1998年的這一天,沙市人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三個確保”的指示精神,出
地完成了堅守16.5公裏荊江大堤、接守公安縣20公裏荊江幹堤和妥善安置公安縣轉移2.6萬人的艱巨任務。
石首:
8月8日中午12點,石首境內長江支堤高陵崗段出現特大潰口險情。70多米堤身內
坡,堤身掉坎1.2米,江
摻雜著稀泥向堤內噴湧。這裏一旦潰口,石首沿岸和洞庭湖平原將會遭受滅頂之災。情況十萬火急。無論如何,這裏不能潰口。在12分鍾內聞訊趕來的濟南軍區某炮兵團 600多名將士,在丁壽嶽軍長的命令下,跳入大江,以人牆擋
。堤身垮坡的速度立刻有所減緩。在場的
利專家製定了排險方案:堤內導濾,築透
平臺控製險情;外幫,加強堤身,根險險情。于是,將士們同時又展開另一場硬仗,搶築外幫堤,搶築透
平臺。官兵們在烈日下,趟
100多米才能取到土,他們抱著“要與洪
賽跑,慢了要垮堤”的信念,拼命運土,一次又一次地發起沖鋒。在場的600多名民工也不甘示弱。
到8月9日淩晨一點,險情發現12小時後,軍民合力築起30米長、5 米米寬的透平臺和長120米、寬10米、高1米的外幫堤,終于根除了這個潰口
鹼情。
那天上午,趕赴石首視察的朱镕基總理接見這支英雄部隊時,情不自禁他說:“你們了不起呀,我代表中央、
務院和江主席感謝你們!”
8月8日下午6點30分,石首市調關鎮防指接到緊急通知:當夜有 4~5級南風掠過荊江,必須做好防風工作。下午7點剛過,4000名湖南省華容縣搶險突擊隊員和數百名解放軍官兵迅速集結到調關鎮,與石首數千名防汛大軍會師,在長江幹堤上加固子堤。調關大堤對荊江防汛意義重大,如果這裏一旦有閃失,調關鎮首當其沖,瀕臨滅頂之災,而且洪
將一瀉數百裏,橫掃華容、嶽陽、南縣、安鄉四縣,危及洞庭湖及洞庭湖平原。因此,湖北湖南兩省曆來特別重視這裏的防汛工作。這次洪
的
位一直居高不下,幹堤浸泡時間太長,調關25.98公裏長江幹堤險情不斷,兩湖軍民協同配合,共戰洪魔。如在8月7日晚11點,當發現子堤全線出現漫溢時,兩省軍民迅速聯手擺開戰場。
漲一寸,堤高一尺。到8日淩晨4點,終于築成一道長5.6公裏,高1.2米,寬1米的擋
子堤,鎖住了洪魔。
監利:
入汛以後,監利的情一直非常嚴峻。8月5日下午3點,監利縣根據湖北省防指的命令,出于長江抗洪全局的考慮,主動放棄新洲垸、西洲垸和血防垸,扒口行洪。這三個民垸內的6萬多居民提前20多天都得到了安全轉移。整個扒口行洪過程進展順利,沒有發生人員傷亡。
8月6日,監利城南位達37.97米,超曆史最高
位0.91米。該縣連夜組織幹部群衆搶築擋
子堤。當晚,全縣7.5萬人迅速趕赴各責任區段,挑燈夜戰。到8月7日,境內未達標的幹堤全部築起了一道0.5—0.8 米的擋
子堤,用65萬條充土編織袋碼起了一道“白
長城”,綿延58.5 公裏。
8月8日8點,長江第四次洪向監利襲來,上車灣鎮分洪口子堤發生大面積散浸、
坡,隨時有潰堤危險。就在1954年的這一天,長江監利
位36.54米,就在這裏長江被迫決堤分洪,監利和洪湖百萬人民背井離鄉。1998年的這一天,監利城南
位38.08米,超1954年最高
位1.54 米。曆史的悲劇不能重演,這是抗洪軍民的一致期望。4000名幹部群衆火速集結搶險。到9點50分,險情仍在擴大,
坡段近50米,距堤頂僅三四米。長江大堤千鈎一發。10點20分,空降兵某部聞訊趕到。
員突擊隊、上甘嶺特功8連、紅軍9連、炮兵團杆杆紅旗
到堤頂,1200多名將士承擔了“外幫截浸”的重任。洪
繼續漲高,離堤頂只”有幾厘米了,隨時有決口的危險。戰士們已經喊出了“沖啊”的口號,外幫平臺就在呐喊聲中一寸一寸地延伸。5200名抗洪軍民奮戰15多個小時,危在旦夕的大堤終于化險爲夷。當晚,監利的
位升到38.14米,大堤安然無恙。
八百裏洞庭湖
曾經是我第一大淡
湖的洞庭湖,位于荊江南岸的湖南省境內,素有“八百裏洞庭湖”之稱。湖南省也因爲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洞庭湖在正常情況下是個天然大
庫,起著容納調蓄洪
的作用。省內的湘、資、沅、澧四
先彙人洞庭湖,經調蓄于嶽陽城陵矶流入長江;而當長江
上漲時,由所謂的“荊江四口”分流入湖(其中調弦口已堵死),起到蓄納洪
的作用。
然而,1998年夏天的洪,非常特別。洞庭湖
位居高不下,長江
位居高不下,互相頂托,行洪不暢。該地區因此頻頻告急。
7月31日,湖南省委、省府針對洞庭湖第三次洪將要到來的嚴峻形勢,果斷地發出決戰72小時、奪取抗洪搶險決定
勝利的號令。地
最危險的東洞庭湖的嶽陽市,110多萬軍民趕在洪
到來之前搶築子堤60公裏,對長江大堤的擋風
堤段全部采用編織袋、彩條布、蘆葦杆、棉稈捆紮,擋住了6至8級大風的襲擊。一線防洪大堤全面
于高洪
位的益……
1998大洪水江堤,險象環生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