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中共産
的根本宗旨。平時,
員要爲實現這一宗旨努力工作;關鍵時刻,緊急關頭,要爲實現這一宗旨奮力拼搏,直至英勇獻身。這正是共産
員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生動寫照。在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
中央
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動員廣大軍民和社會各界,團結一致,堅定信心,奪取抗洪鬥爭的勝利,這是一項極爲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是對參加抗洪鬥爭的每個共産
員的嚴峻考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共産
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戰爭年代如此,和平建設時期仍然如此。無論是董存瑞、黃繼光,還是焦裕祿、孔繁森,等等,都對我們偉大事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我們
內,英雄輩出,群星燦爛,一代一代優秀共産
人業已在廣大人民心目中矗立起崇高的群
形象。在這場曆史罕見的特大洪
面前,中
共産
人的铮铮鐵骨,會更加熠熠生輝。
在千裏長江大堤上,展示給世人的是一個光輝的共産人的群
形象。他們的平凡事迹中蘊含著偉大的人生哲理,他們質樸的作風中映射著奪目的光彩。在暴雨如注、濁
滔天的危急關頭,共産
員發出的“不要管我,救群衆要緊”的呐喊,具有多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當堤壩潰決、群衆在茫茫夜
中飄流時,幾個先期
險的
員高唱“團結就是力量”的壯歌,奮力搶險,又給人們多大的信心和力量。于是,遍布長江大堤的臨時
支部,就成爲指揮戰鬥、鼓舞鬥志的堅強戰鬥堡壘,
員幹部手持的小紅旗,就成爲導引群衆製服洪魔、奪取抗洪鬥爭勝利的火炬。在這次長江抗洪搶險鬥爭中,廣大
員充分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哪裏最緊急,哪裏最危險,哪裏就有共産
員。一個
員就是一面鮮紅的旗幟,一個
組織就是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壯舉感天動地,群衆好評如
。從士兵
員到將軍
員,從普通
員到各級
員領導幹部,個個臨危不懼,沖鋒在前。
在松花江、嫩江的抗洪一線上,依然飄揚著共産員的閃亮的旗幟。
中央、
務院十分重視抗洪搶險的局勢變幻,要求共産
員要像對長江嚴峻的防汛形勢一樣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共産
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哪裏有危險,就出現哪裏;哪裏有困難,就出現在哪裏,與廣大抗洪軍民堅持奮鬥至抗洪鬥爭的全面勝利。當前,抗洪大軍晝夜窿戰,既要抗洪,又要禦寒,其累其苦,可想而知。這就增加了抗洪的困難,時間也更加急迫。在這種形勢下,切切不能有絲毫的麻痹大意,切切不可有任何僥幸心理,務必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嚴防死守,決戰決勝。
全防汛抗洪進入最關鍵的階段,最關鍵的階段是最考驗人的時刻。中央領導同志情系災區,心系災情,同時也對廣大
員和子弟兵寄予深深的厚望。我們的
員一定要把共和
的重托化作無窮的精神力量,把災區當戰場,把
線當火線,再接再厲,全力以赴,同子弟兵和人民群衆密切協作,團結奮戰,奪取抗洪救災鬥爭的全面勝利,讓全
人民放心!
災區人民群衆在特大洪面前,臨危不懼,服從全局,舍小家,顧大家,甯可自己作出犧牲,也要確保全局,表現了高尚的集
主義精神和可貴的大局觀念。
在抗洪搶險最緊要關頭,最關鍵時刻,中共中央總書記、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
臨湖北抗洪前線,向奮戰在第一線的軍民,向全
全軍全
各族人民作出了決戰決勝,誓奪抗洪搶險最後勝利的總動員,要求全
全軍全
繼續全力支持抗洪搶險第一線軍民的鬥爭,直到最後勝利。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前一段抗洪搶險鬥爭所取得的重大勝利;高度贊揚了抗洪軍民所表現出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集主義精神、愛
主義精神;進一步堅定了奪取抗洪鬥爭勝利的信心;全面部署了當前抗洪搶險和救災工作。總書記的講話是對廣大
員和抗洪軍民的巨大關懷,巨大鼓舞。
武漢抗洪英勇獻身第一人
在面對滔滔大江的武漢市防汛指揮部,從書記市長到專家學者,從指揮員到普通工作人員,大家在一個多月中熬紅了眼睛,被蚊蟲咬腫了手足,可大家只有一個願望:我們要戰勝洪魔!大家只有一個信念:我們能戰勝洪魔!
8月5日深夜,坐鎮在武惠堤堤頭的洪山區委一班人向市領導堅定他說,人在堤在,人不在了堤也要在!市長王守海眼裏閃著淚花說:“堤要在,人也要在!”
然而,要奮鬥就會有犧牲,要勝利也會有犧牲。共産員潘良勇,是武漢今年抗洪中英勇獻身的第一人。他作爲市
利局副
長、高級工程師,近兩年來一直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而且正
于腦溢血恢複的關鍵時期。今年入汛以後,他再三請求,硬是來到了抗洪第一線。7月,潘良勇和同事們胃著高溫,常常一天驅車200多公裏,先後查看10多
險工險段,往往深夜11時多才疲憊不堪趕回家。由于勞累過度,不幸腦溢血突發,兩天後以身殉職,年僅52歲。地方政府的勇士們同樣也奉獻了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
保衛大慶
暴漲的洪和傾盆大雨彙聚成一次次洪
,沖毀農田、道路和村莊,向我
最大的石油工業基地一大慶油田逼近。
自入夏以來,由于嫩江上遊大面積連續降雨,位急劇上漲,大慶市提前一個月進入主汛期。隨著嫩江
位不斷增高、洪
流量增大。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肇源縣的沿江堤防險情不斷,長時間被洪
浸泡沖刷的堤壩,相繼出現局部滲漏、
坡等險情。
爲了保衛家園、保衛油田,大慶市27萬軍民日夜奮戰在百裏長堤上,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道牢固的防線。從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江灣鄉拉海堤到肇源縣新站鎮胖頭泡,從市委書記到農民群衆,都深知大慶一旦被淹,全油田2萬多口油井將難逃厄運,就會給家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和影響。大慶市市長楊信說:“大慶不能被淹,
家更不能沒有大慶油田,這就是我們的大局觀。”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腰新鄉有一民堤,阻
嚴重,給上遊
堤造成極大的壓力,更不利于下遊泄洪。面對堤內千畝農田萬畝魚塘,眼看著就要糧滿囤魚滿艙的農民,滿臉愁容,左右爲難:要想保油田,就必須炸民堤保
堤,可一年的辛苦頃刻間就要化爲烏有。別說農民舍不得,就連決定炸堤的縣領導也舍不得,“甯淹農田別淹油田”,農民們艱難地做出也許是他們一生中最難做出的決定後,隨著幾聲轟轟的炮響,民堤被炸開了,堤內綠油油的莊稼和銀光閃閃的塘魚,眨眼間被白茫茫的江
吞……
1998大洪水黨員:中流砥柱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