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安徒生童話故事133 癞蛤蟆上一小節]換了一只眼看他,因爲她不知道這卷著的東西會耍什麼花招。
“他絕對不懷好意!”這只母想道,她擡起了頭又啄了一口。小癞蛤蟆害怕極了,他竟爬向那只母
。
“他還有救援部隊!”母說道。“瞧這爬蟲!”于是她轉過身子。“我不稀罕那一小口綠食,他只會使我的嗓子癢!”其他的母
也持同樣的看法,接著她們走開了。
“我一扭一卷便逃了!”毛毛蟲說。“有主見是很對的。但是最困難的事還在後頭,我怎麼能夠回到花菜葉子上去。它在哪裏?”
小癞蛤蟆爬過來,表示願意幫忙。他很高興由于自己醜陋而把嚇跑了。
“您是什麼意思?”毛毛蟲問道。“您明知道我是靠自己一扭一縮逃的。看著您令人非常不舒服!我總可以在自己的地盤上獨自呆著吧?我現在嗅到了花菜的味道了!我現在回到了我的葉子上了!再沒有比呆在自己的地盤上更美的事了。但是我還要爬得更高一些!”
“是啊,更高一些!”小癞蛤蟆說道。“他的感覺和我一樣!但是他的心情不好,大概是嚇壞了。我們都要爬得更高一些!”“他們住得多高呀!”小癞蛤蟆想道。“他們能上到那麼高的地方!”
在農舍裏住著兩個年輕的大學生。一個是詩人,另一個研究自然科學。一個爲上帝創造的一切及他心中的感受而歡樂地歌頌和寫作,他用簡短、明了、豐富、和諧的詩文歌唱一切。另外一個則把握住事物的本身,若是需要的話,是啊,還解剖分析一番。他把上帝的所作所爲看成是一道算術題,又減又乘,把它背得爛熟,然後用理智的語言來說明。他的理智是全面的,他歡樂地、明智地談論事物。兩人都是很好很樂觀的人。
“你看那兒有一個完整的癞蛤蟆標本!”研究自然科學的那一位說道,“我得把它泡在酒精裏!”
“你不是已經有兩個了嗎?”詩人說道,“讓他安靜地呆著,享受享受生活吧!”“可是他醜得那麼可愛。”另一人說道。“是啊,要是能在他的頭裏找到寶石,”詩人說道,“我就想和你一起剖開它!”
“寶石!”另一個說道,“你挺懂自然史的!”
“可是,民間不是流傳著那麼一個美麗的說法嗎?最醜最醜的動物癞蛤蟆,往往在自己的頭裏保存著最有價值的寶石。人是不是也這樣?伊索③,還有蘇格拉底④都有一顆很了不起的寶石,不是嗎?”
癞蛤蟆沒有聽到過更多的事情,他對聽到的連一半也不懂。兩個朋友走開了,他逃了,沒有被泡到酒精裏。
“他們也在談寶石!”小癞蛤蟆說道。“幸好我沒有寶石,否則我可要受罪了!”
這時農舍的頂上又傳來了叽裏咕噜的聲音。鹳爸爸在爲全家演講,他斜眼望著菜園子裏的那兩個年輕人。
“人是最自高自大的動物!”鹳說道。“聽他們說些什麼!可是到頭來他們卻連個像樣的嘟嘟都打不出來。他們賣弄他們說話的本領,他們的語言!他們的語言倒真不錯。只要我們旅行一天,他們的語言便不中用,那邊的人便聽不懂了;這個人聽不懂那個人的話。我們的語言全世界通行,在丹麥在埃及都行。而且人也不會飛!他們乘一種他們發明的東西上路,他們把它叫做‘鐵路’,可是他們在那裏也常常折斷脖子。我一想起這些不禁嘴就哆嗦起來;世界可以沒有人。我們可以沒有他們!我們只要有青蛙有蚯蚓就夠了!”
“這真是一篇漂亮的演講!”小癞蛤蟆想道。“他是多麼偉大啊!瞧他坐得多高!我還沒有見過誰能坐得這麼高。瞧他遊得多妙!”當鹳張開翅膀在空中飛了起來的時候,他這麼喊了起來。
鹳在窩裏講話,講埃及的
土,講尼羅河的
,講外
的那些無比美好的爛泥。對小癞蛤蟆來講,這一切都那麼新鮮,又那麼有趣。
“我得到埃及去!”他說道。“鹳要是能帶上我就好了,或者他們的一個孩子也行。我可以在他們結婚的日子給他們幫工來報答它。是啊,我去埃及,因爲我很幸運!那種渴望和興趣我都有,比頭裏有一顆寶石要好得多。”
他真有那麼一顆寶石:永無止境的渴望和興趣,向上,不停地向上!這顆寶石在他的頭裏發光,在歡快中閃耀發光。接著鹳來了。他看見這只小癞蛤蟆在草裏,便沖了下來,一點兒不客氣地叼住這小動物。鹳用嘴緊緊地咬住他,風呼呼響,這使他很不舒服,但是他朝上去了,飛向埃及,他知道,因此他的眼睛在閃光,就好像冒出了一顆火星:
“呱,啊!”
他的身軀死了,小癞蛤蟆被掐死了。可是他的眼裏冒出的那顆火星,到哪裏去了呢?
太陽光把他攝走了。太陽光帶走了小癞蛤蟆頭上的寶石。但帶到哪裏去了?
你別去問那位研究自然的人,去問詩人好一點兒。他會把他的事當作童話講給你,童話裏還講到毛毛蟲,也會講到鹳的一家。想想看!毛毛蟲變了形,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鹳的一家飛過萬千山,飛向遙遠的非洲,可是他們卻能找到最短的途徑回到丹麥
土,回到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屋頂上!是啊,簡直太像童話了,可是卻又是真的!你也可以去問那位研究自然的人,他只得承認這個事實,你自己也知道,因爲你已經看到了。
——可是癞蛤蟆頭裏的寶石呢?
問問太陽,看你能不能做到!
光線當然是太耀眼了。我們還沒有一雙能夠看到上帝創造的一切勝景的眼睛,但是我們會有的,那是最美麗的童話!因爲裏面有我們自己。
①安徒生說過,他小時候聽一位老婦人講過癞蛤蟆頭上有寶石的故事。這是民間傳說。
②研究安徒生作品的丹麥專家們認爲這是指田旋花。
③、④伊索(生活在6世紀)是希臘寫寓言的大師,《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奇葩。蘇格拉底(約公元前470—前399)是古希臘哲學家。相傳這兩人都長得很醜。
……《安徒生童話》故事133 癞蛤蟆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故事135 碎布塊”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