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的事態促使人們用批判的眼光對科學在社會中的功能進行審查。人們過去總是認爲:科學研究的成果會導致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但是,先是世界大戰,接著是經濟危機,都說明了:把科學用于破壞和費的目的也同樣是很容易的,于是就有人要求停止科學研究,認爲這是保全一種過得去的文明的唯一手段。面對這些批評,科學家們自己也不得不開始第一次卓有成效地考慮他們所做的工作同他們自己周圍的社會和經濟現象有何種關系。本書試圖對這種關系進行一些分析;探討科學家個人或科學家集
對這一狀況應負多大責任,並且提出一些可行的辦法,以便把科學用于有益的目的,而不是破壞
的目的。
首先,決不能用孤立、靜止的眼光來研究科學的社會功能,而要把它當作一種隨著科學的發展不知不覺地發展起來的事物來加以研究。科學已經不再是富于好奇心的紳士們和一些得到富人贊助的才智之士的工作。它已經變成巨大的工業壟斷公司和家都加以支持的一種事業了。這就不知不覺地使科學事業,就其
質而言,從個
的基礎上轉移到了集
的基礎上,並且提高了設備和管理的重要
。不過由于科學事業的發展很不協調、雜亂無章,結果到目前已經形成了一種極其無效率的
製,無論就其內部組織而言,還是就其應用于生産或福利問題的手段而言,都是如此。要使科學爲社會所充分利用,就必須首先把它加以整頓。這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因爲要把科學事業組織起來就有破壞科學進步所絕對必需的獨創
和自發
的危險。科學事業當然決不能當作行政機關的一部分來加以管理,不過無論在
內還是在
外、特別是在蘇聯,最新的事態都表明,在科學組織工作中把自由和效率結合起來還是可能的。
科學的應用還引起了另外一些問題。在這方面,過去的傾向幾乎完全是把科學用來改進物質生産(主要是通過降低生産成本)和發展武器。這不僅帶來了由于技術改進而引起的失業,而且使人們把那些對人類福利、特別是對人們的健康和家庭生活有更直接價值的應用幾乎完全置諸腦後。這就使各種學科的發展變得極不平衡。可以比較直接地帶來利潤的物理學和化學欣欣向榮;生物科學,尤其是社會科學,則奄奄一息。
要討論科學的應用,就必然涉及經濟問題。我們不得不追問一下:現行的或者大家所提出的各種經濟製度,到底能爲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學造福于人類提供多大機會?而且,經濟不能同政治割裂開來。法西斯主義的出現,此刻在世界到燃起的一系列戰爭,以及迎接一場更爲全面更爲可怕的戰爭的准備工作都不僅使科學家們作爲公民受到影響,而且還使他們的工作受到影響。自從文藝複興以來,科學本身似乎也破天荒第一次陷于危機之中。科學家已經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不過如果要使科學執行傳統所要求于它的功能並且避免威脅著它的危機,就需要科學家們和普通群衆都進一步認識科學和當代生活之間的複雜關系。
對現代科學本身進行分析,已經變成了一項絕不是一個人所能單獨擔當的任務;事實上,至今還沒有過這樣一部研究著作,連一部把各種資料搜羅到一起的著作也沒有。要分析許多世紀以來發展起來的科學、工業、政府和一般文化之間的複雜關系,那就更爲困難了。這樣的任務不僅需要人們對整個科學有全面的了解,而且還需要人們具備一位經濟學家,一位曆史學家和一位社會學家的技能和知識。我不能不用這些籠統的話作爲部分理由來替本書的
質辯護。我很明白,而且現在比自己剛剛著手寫作時更深刻地明白自己缺乏這項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知識和時間。我是一個埋頭于一項專業的、從事實際工作的科學家,又有不少其他的職務和工作。這個課題本來要求對參考文獻進行研究,我連這項工作都沒有做得很徹底,而且,我也不可能連續長期地集中精力從事這項工作,只能斷斷續續地工作,每次也不過短短數天而已。
在任何全面的研究著作中,絕對有必要既在統計數字上又在細節上做到精確無誤,可是有時,由于缺少某些檔案資料,我根本無法達到這種精確
,有時,由于其他檔案資料過多而且淩亂不堪,以致我只有在作出巨大努力之後才能達到這種精確
。例如,誰也不知道各
有多少科學家(也許蘇聯除外),在他們身上化了多少錢。而這些錢又是由誰供給的。他們在做些什麼工作按理是可以查明的,因爲他們的研究成果都發表在三萬多種科學期刊上,不過他們怎樣進行工作並且爲何進行這些工作卻無從知道。
我不得不主要依賴個人經驗來描述和評論科學工作的管理狀況。這容易産生雙重的缺點:個人經驗可能不具有代表或者個人的結論有偏見。關于第一點,我同許多領域中各式各樣的科學家們多次談話的結果使我相信:同我所經驗的許多情況相類似的事情在科學界任何其他部門中幾乎都可以遇到。至于第二點,我得坦率承認:我是有偏見的。我對于缺乏效率,摧殘科學事業和把科學研究用于卑鄙目的感到憤慨。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我才來研究科學和社會的關系,並嘗試寫作這本書。如果說在細節方面偏見看來可以使人們作出苛刻的判斷的話,那麼,無法否認:科學家當中普遍存在的憤慨情緒本身就證明,科學界的情況並不都很美妙。不幸,人們卻無法在任何公開出版的著作中自由而且精確地談論科學事業的管理狀況。禁止誹謗的法律、
家的種種借口,更有甚者,科學界本身的不成文法規都使人不可能把具
的事例作爲贊美或譴責的對象而公之于世。責難必須是泛泛的,以至達到不能令人信服和缺乏實質內容的程度。不過總的論點若是正確的話,科學家們就能用自己的事例來加以補充,非科學家們也能根據自身的經驗來考核科學事業的最後成果,並且
會本書的論點對這種現象産生的原因作出多少說明。
科學事業遭受的摧殘對于身目睹的人們來說,是極其令人痛心的事。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它意味著種種疾病,強製的愚昧,苦難、無效的勞動和未盡天年的夭折,對于其余的人來說,它意味著憂心忡忡、探索不已而又虛度年華的一生。科學能夠改變這一切情況,不過只有當科學界同一切能夠理解它的功能的、志同道合的社會力量配合起來的時候,才能做到這一點。
面對著這個嚴酷但卻充滿希望的現實,把科學看做是一種純粹的、超世俗的東西的傳統信念,看起來在最好的情況下也只不過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幻想,而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則是一種可恥的僞善。不過人們向來就是要我們這樣看待科學的。許多人會對我們在這裏所闡述的對科學的看法感到陌生,還有某些人會感到我們的看法是對科學的亵渎。但是,如果本書能夠說明問題的確存在著,而且能夠說明科學和社會的繁榮昌盛都有賴于科學和社會兩者之間的正確關系,那麼寫作本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得到許多人的幫助,無法一一列舉其名。我十分感謝我的朋友們和同事們,尤其是h.d.迪金森、i.範庫切恩、朱利安·赫胥黎、李約瑟、約翰·皮利、和s.朱克曼。他們都提出了批評和建議。我得感謝布倫達·賴爾森夫人、m.v.h.威爾金斯和魯赫曼博士爲本書提供很多資料、特別是統計資料。後者還撰寫了一份關于蘇聯科學事業狀況的附錄。最後,我特別要感謝p.s.米勒小爲我訂正手稿。
1938年9月于伯克貝克學院
……《科學的社會功能》序言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一章 緒論”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