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伊始,我受邀參加全青聯組織的“青年志願者扶貧團”赴河南南部山區。對我這樣一個書齋學者來講,切身感受一下中
開放改變的現實進展,遭遇一下生活中湧現出來的各種問題,這正是盼望已久的機會。
初春還是那麼寒冷,南下的火車帶我們一行馳過遼闊的中原。出京門,過邯鄲,下南陽。中原古地,當年金戈鐵馬厮殺的疆場,如今成了中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腹地,成了中西部發展對比的試驗場所。而這裏,正是當年小平同志率劉鄧大軍數十萬兵馬進行中原逐鹿的主戰場。在本世紀的下半葉,正是小平同志領導了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第二次“決戰”棗不過,這次他是全局的總指揮。
我們正是,也不過只是這次中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決戰中的普通的一員。我們的生命與它相聯,我們的榮辱與它相關,我們的信念被它所溶化,我們的志向被它所感染。
南下的一路上,我想著我們這套書。在籌劃這套書的時候,我們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回答改革進程中遇到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我們有責任,因爲我們是職業理論工作者。十多年中,我們的學者浸潤在這一個個充滿挑戰和誘惑的領域中,思考著,研究著,闡述著,與祖的現代化進程同呼吸,與小平指引的改革總戰略共命運。
改革18年了,我們身經曆了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這場偉大的變革。與前蘇聯的那種敗家子式的“改革”相比,我們作爲中
人不禁爲自己擁有鄧小平這樣成熟的傑出的領導人感到自豪。鄧小平挽救了社會主義的命運,從文革的災難
後果中挽救了中
。
正如不少作者所論述、所預料的,我在河南南部的縣裏與幹部群衆座談中了解到的問題,是那麼迫切地要求有個明確的說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什麼?與西方的市場經濟區別在哪裏?提出中特
的社會主義的曆史理據是什麼?今天的意識形態戰略要增添什麼新的內容?
有企業效益下滑,它的出路在何方?我們的500家大企業的總銷售額還不及日本三菱一家,爲什麼?下一個世紀,中
還能養活自己嗎?……這些問題,正是日夜困擾著我們的啊!不僅領導者,不僅理論家,而且茶前飯後,在普通老百姓的飯桌上,我們也常常聽到對這些問題的議論。因爲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每一個中
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在組稿寫作過程中召開過幾次全作者的會議。這些作者都是本行業的佼佼者,有的是中
社會科學院的博導、所長、副所長,但大家坐在一起討論這些話題的時候,年無長少,學無先後。大家深切感受到了小平同志開創的中
特
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和英明,
會到中
取得今日之發展和成就來之不易。我們要萬分珍惜這一曆史機遇,爲小平同志開創的、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
所繼承的社會主義改革事業添磚加瓦,維護它健康地朝前發展。這是我們這群作者的共識。在今日中
的言論空間很大、立場多無的情況下,我們不隱諱自己是社會主義的改革派,或是改革的社會主義者。也就是說,我們反對各種極端立場,抱著解決問題的、建設的心態面對我們的各種問題。左和右的極端都會將中
引向災難。
正是基于這一立場,我們的學者從掌握的大量材料出發,有理有據地敘述了當前改革遇到的關鍵問題,並試圖從解決這些問題的態度出發,提出了種種選擇。我們懷著與大多數中人一樣的心情,企盼著社會主義改革的成功。我們從自己的研究出發,企圖告訴我們的讀者:
中的改革是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的刨舉,是中
共産
人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大貢獻;
改革進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新舊製調整必然會發生沖撞。我們的任務是積極地去解決它、克服它,而不是因此消極對待它。
我們要告訴我們的讀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問題的真相是什麼?比如失業問題,它爲什麼産生?它在整個改革進程中的輕重如何?在社會主義製度下我們應對的辦法是什麼?學界提供的思路有效怎樣?從全局上了解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就不會輕易地情緒化地去對待了。
問題暴露得越徹底,展現得越深刻,說明改革發展越是走向縱深。這給一切實踐者和理論工作者提供了用武之地和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當年劉鄧大軍千裏挺進大別山,就是爲了解決解放戰爭相持階段的難點問題。道理是一樣的。叢書所描述和展現的諸多問題,個個是難點,不可能有現成的答案。實踐正在進行,實踐還沒有結束。我們作爲理論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對這些問題研究、論述,提供解決問題的種種選擇,不僅可供領導者參考,而且也可供廣大群衆了解中當代的曆史進程,如果可能,也可起到解疑答惑的作用,把前景和希望告訴群衆,把困難和問題告訴群衆,這就是將社會主義改革的命運與億萬人的自身利益結合在一起。鄧小平同志正是這樣做的。
作爲社會科學工作者,我們的職責就是研究社會,特別是研究當代中。但囿于學科分工,我們一直缺少這樣的機會聚集一堂,從多學科的角度來探討這些問題。現在,今日中
出版社提供了這樣的機會,使我們可以一冊在手,全貌在
。出這樣的書,實在是好主意,好舉措。
最後,我想說明一點,中的學者談論中
問題是應盡之職。這部書的作者雖然政治傾向相似,但由于視點不同,知識背景不同,論述問題的提法可能會有差異,也可能有不妥之
,祈希讀者提出批評。
叢書組稿的時候,正逢我們敬愛的鄧小平同志逝世。一代偉人與世長辭,但他開創的事業將會永存。我想,作爲理論工作者,我們盡可能地將前進道路上的問題研究透徹,闡述明白,給老百姓一個“說法”,爲各級領導同志的決策提供一種參考——這是最好的紀念吧!
許明
1997.3.28于北京建內5號
《現代化的陷阱》主編的話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導論:轉軌時期的政治經濟學問題”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