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現代化的陷阱>第五章 中國當代的資本原始積累

《現代化的陷阱》第五章 中國當代的資本原始積累

經濟類作品

  這批靠“灰se收入”起家的“灰se階層”,擁有成百上千萬元的資産,高級汽車、別墅、美女等超級享受一應俱全。不少年輕人將他們奉爲偶像,在他們的影響下,“勤勞致富”早已成爲一種過時的思想觀念。

  占居民家庭,總戶數7%的富裕、富豪型家庭,共擁有中guo現有的全部金融資産總額的30.2%。而占全部城鎮家庭總戶數38%的貧困、溫飽型家庭卻只擁有全部金融資産總數的11.9%。

  ※        ※         ※

  從前面幾章的分析可以看出,中guo的經濟改革在將計劃經濟ti製轉變爲市場經濟ti製的同時,就使中guo社會開始了資本原始積累過程。與世界曆史上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相比,中guo當代的資本原始積累有速度快、過程短以及以guo有資産(包括guo有資源)爲積累對象等特點。

  本章采用“資本原始積累”來表述中guo目前這一社會經濟過程,主要是從兩方面意義予以考慮:第一方面是從資本積聚這一“量”的意義上來說,第二方面(也是最具本質意義的一個方面),是從“質”的意義,即中guo當代積聚資本的手段具有強烈的超經濟掠奪xing質這一意義上使用這個詞。

  一般來說,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中,利潤在guo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額愈來愈大,工資在guo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額愈來愈小,社會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就意味著資本原始積累過程的完成。本章的重點是分析如下幾個問題:誰是中guo當代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最大的獲利者?這一過程爲什麼在當代中guo難以避免?並剖析這一過程的特點和它對中guo社會的發展到底會産生何種深遠影響。

  

誰是最大的獲利者

  在這一輪積累財富的競賽中,得利的主要是這樣幾類人:第一類是部分社會資源的管理者,這些人手中握有的權柄使他們握有計劃內物資的審批權和資金的使用權;第二類是部分guo有企業的負責人,這類人屬于“內部人”,特別容易將guo有資産通過各種途徑變爲己有;第三類是有能力將這種權力變換爲金錢的中介者;弟四類則是部分駐guo外及港澳等地的中資機構的掌權者。除上述四類通過各種尋租活動致富者之外,還有一些guo緣際會,在改革中“搭上車”的人。

  在這一輪積累財富的競賽中,社會成員之間的競爭資本其實主要是權力。在掌握資源配置大權的部門任職者、guo有企業的管理者,以及善于攀附權勢者,由于能輕而易舉地將手中掌握的權力市場化,因而也就最容易在瓜分計劃經濟ti製遺産的過程中分得一杯羹,快速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從生活實踐中可以總結出,在這場原始積累中最大的得利者主要是這樣幾類人:

  第一類是社會資源的管理者。這類人的謀利手段往往就是直接收受賄賂和貪汙挪用公款。這方面的典型可以1995年chu理的幾大案件爲例,貴州的閻健宏先後任省計委副主任和省guo際信托投資公司董事長,深圳的王建業是市計劃局財貿chuchu長,這幾個部門的特點是掌握計劃內物質審批大權和資金使用權,而批這類條子在實行價格雙軌製的中guo,實在是有點石成金之能,一張條子使人立成數百萬巨富的現象並不罕見。這兩人只是大面積腐敗現象中的曝光者。90年代中guo檢察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guo肅貪實錄》、中央紀委辦公廳編寫的《正義與邪惡——懲治腐敗最新大案要案查chu紀實》這兩本書裏收集的幾十個案例,揭示了這樣的事實:腐敗現象存在于從上到下各個階層。那些已曝光的官員上至中央部委,下至縣和級別更低的基層。

  據最高檢察院公布的數據,1993年中guo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貪汙賄賂案件56491件,查辦縣級以上幹部1037名,其中廳級幹部64人。1994年共立案偵查各類經濟犯罪案件60312件,比上年增加6.8%;案犯中有dang政領導機關工作人員3098人,行政執法機關工作人員1468人,司法機關工作人員2539人,經濟管理部門工作人員3791人。這些案犯的高級別幹部又比以往有所增加,其中犯貪汙受賄罪的縣chu級幹部1827人,司局級幹部88人。犯徇私舞弊罪的司法人員中有110人是領導幹部。1995年1~8月,全guo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貪汙受賄案件44813件,其中縣chu級幹部1468人,廳局級以上幹部84人,司法人員814人。

  《上海法製報》登載了張思卿1996年初發布的講話,稱1995年2153名縣chu級以上官員犯有貪汙賄賂等罪行被檢察機關立案查辦,這一數字與前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6.8%,是曆年來最多的。其中廳局級官員128人,還有兩人爲省部級官員。“警匪一家”內外勾結犯罪的數字有明顯增加,各級檢察機關在過去11個月中查辦構成犯罪的司法人員達3500多名。

  而事實上,被“曝光”的只是這類人中的一小部分。掌握土地配置大權的guo土局和貸款權的金融機構,也是這類經濟犯罪案件的多發地帶。如深圳市1994年在福田保稅區破獲一起利用土地和上建工程貪汙受賄的案件,抓出3名chu長和1名科長,而該區總共只有4個chu和4位chu長,口此可以想見“土地蛀蟲”之多民金融機構犯罪案件之多,令中guo政府頗感頭痛,人們將之稱爲“錢老大”,行業風氣之敗壞,越到基層越猖獗。人們將爲取得貸款進行的種種行賄活動,稱之辦“全guo人民做銀行”。1995年3月,guo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guo人民銀行對10家金融機構chu理情況的通報,這10家金融機構被chu理的原因是“違反約法三章,擾亂金融秩序”。1995年深圳市chu理了兩起特大金融犯罪案件,均爲銀行的基層業務人員所爲。一起是深圳市建設銀行福田支行guo際業務部外彙綜合會計梁健雲,其犯罪數額達1900萬元港市和80萬美元。另一起是中guo工商銀行深圳分行東門支行金城管理chu主管會計郭曼鵬利用職務之便,侵吞公款798萬多元民1995年山西臨汾地區挖出一起系列特大受賄案,該地區建設銀行行長梁天榮以及其他60多名金融系統及企業工作人員牽涉于內。

  金融系統是貪汙受賄案件的多發地帶,這一點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據《南方周未》1996年10月25日登載的《一個金融“獨立王guo”的內幕》一文披露,中guo銀行湖北分行蒲圻市支行,這個多年來懸挂著紅se招牌、被衆多新聞傳媒爭相報道的“先進典型”,竟是以行長熊學斌爲首的一夥金融蛀蟲爲所慾爲、大肆貪汙挪用公款的“獨立王guo”,副行長劉曉琴、信貸科長魏建新和會計科長李俊feng等十余人均參與其中,結成了號稱……

現代化的陷阱第五章 中國當代的資本原始積累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五章 中國當代的資本原始積累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