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要某項原理的發現者確認他發現的時間是十分困難的。彼德原理並非突然闖進我腦裏,而是觀察了人們的不勝任行爲多年後,我才漸漸意識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似乎應該提供讀者們該原理的發現過程。
盡管某些人能克盡其責完全發揮功能,但我發現另有某些人已超乎他們能勝任的階層而慣于草率行事、帶給同事挫敗感、並腐化組織的辦事效率。鑒于此我得到一個合理的結論:世上任何工作總有某個地方的某個人無法勝任,只要有足夠時間和升遷機會,那個不能勝任的人終將得到那份工作!
而我所關切的倒不是失察、失言、失足等你、我都會感到困窘的偶然過失,每個人都會犯錯,再能幹的人終其一生總有犯錯的經驗。反過來說,那些經常不適任的人,經由散漫的行爲,有時也會瞎碰碰對了。因此,我要探究的是更深層的原理,借以解釋爲什麼會有那麼多重要的職位被不能勝任、不能盡到各別職責的人所把持著。


彼德原理首次公開發表于一九六○年九月的一次研習會上(該會由聯邦出資舉辦)。當時我的聽衆是一群負責教育研究計劃的主管,因爲每位與會人士都已完成圓滿的提議書,每個人也都已獲得報嘗晉升爲一項或一項以上研究計劃的主管。這些人當中有些確實具有研究的本領,但是這和他們的獲得主管職位並無關聯。其他更多人則不擅于研究計劃。他們只是拚命地想複製一些老掉牙了的統計習題。
當我曉得他們打算花時間和納稅人的錢在無益的老套上時,我決心向他們引介彼德原理以便說明他們的困境。對我的演說他們的反應是敵意、嘲笑兼而有之。其中一名年輕的統計員捧腹大笑並真的從椅子上跌下來,之後他向人吐露說他的強烈反應是被我具冒犯意味的幽默演說所惹起的,而在那同一時刻,他正好注意到區域研究主管的臉一陣紅又一陣紫。
雖然所有案例研究都經過精確編纂,且引用的資料也都符合事實,但我仍決定以諷刺的獨特手法呈現彼德原理。因此,一九六○到一九**年間的全部演講中和隨後的文章裏,我采用了帶有幽默含意的實例,並以虛構的假名保證當事人兔于受窘。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在一次失敗演出的戲劇中場休息時段,我向雷蒙·胡爾解說爲什麼主角會背對著觀衆說臺詞並朝舞臺兩側打手勢,該名原本稱職的演員已到達他的不勝任階層,原因是他企圖兼任演員、導演和製作人等多重角。那段談話之後,胡爾先生說服我不該只是將彼德原理呈現給少數參加我演講的人,他堅稱應以書籍形式問世,此外,他又說如不出版取得版權,也許會有人將我的發用冠上別人的名義。于是我們兩人協議合作,而原稿也于一九六五年春完成。
最後定稿被交付給幾家大出版社的編輯,第一位編輯退稿時附函聲明:“我們看不出此書有任何營利可能,因此無法鼓勵你繼續寫下去,即使以配額方式銷售也不能確保該作的出版。”下一位編輯寫道:“閣下不該以如此輕松的筆調討論這麼嚴肅的主題。”另一位建議:“假如你寫的是喜劇,就不該涵蓋那麼多悲劇案例研究。”又一名說道:“我會重新考慮出版此書,假如你將決心把它重寫成诙諧的作品或是嚴肅的科學論述。”十四封拒絕通知函接踵而來,兩年後我開始懷疑世人對我的發現是否已准備就緒了。
我們決議如下:如果出版界尚未准備好出版整本書,那麼我們或許可以透過一些短篇文章逐漸引介彼德原理。胡爾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刊于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的“土紳”(esquire)雜志,之後我替西方雜志(洛杉矶時報,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七日)撰寫有關彼德原理的文章。讀者對該篇文章的反應十分熱烈,數月之內收到四百封以上的信件,邀請演講和索討文章的人也蜂擁而至,我于是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彼德原理的銷售情形,一九六八
一九六八年三月,威廉·莫洛出版社的總裁詢及彼德原理出書的可能,我揮去原稿上的一層灰塵,隨即將它交給該社的編輯。
本書于一九六九年二月發行後,漸漸登上非小說類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並持續榜首二十個星期。本書還列名于暢銷書排行榜長達一年以上,至今爲止(一九七○)已轉譯成十四種語言。尤有甚者,本書成爲許多大學的必讀課程,並成爲許多研習會爭相討論的主題。
此外,本書還促成了幾個嚴肅的研究計劃,調查彼德原理的有效如何,結果每項研究都證實我的觀察是正確無誤的。
急流勇退、見落後就收手
由于本書的出版我有很多機會可以一步登上我個人的不勝任階層,但是我婉拒了很多請我當經營顧問或當企管研習會主持人的要求。然而,盡管我辭退了那麼多提案,我仍無法保證自己超乎彼德原理的範圍。例如最近某企管學院邀請我去發表演說,慾排定我在同一時刻要出席五間以上不同的教室。此外,某個由工業工程師和系統分類專家聯合組成的協會請我去宣傳他們的協約內容,結果他們給我有關于日期、時間和地點的訊息全部錯誤。又,我買的各種器具依舊無法運作,不然就是三十天內故障失靈;我的車子從服務站檢修完回來後還是有一些不可思議的缺陷。至于政府機關則持續增訂影響我生活的各項法令,使得法令日益變多變難而成爲官僚式的繁文缛節。
我們總傾向于往我們的不勝任階層攀爬,仿佛愈高、愈多就代表愈好,可是環顧四周,我們看到的卻比比皆是這種盲目追求下的犧牲者。
我們看到一批批人,而且是人類中的大多數人,爭先恐後、汲汲爭取到頭來終將是一場空的地位。他們擴大作戰、強化軍備,致使殺人過量、人口銳減;他們開發動力、增加生産,結果汙染環境、擾亂了生命賴以維持的生態平衡。
如果人類想自救兔于將來的生活無法忍受,首先就必須認清盲目擴增可能導致的後果。人們必須是查清目標而明了所謂真正的進步是向前過更美善的生活,而非向上推擠到生命的完全不適應;人們必須明白;經驗品質的提升遠比取得或擁有無用的物質還重要;人們必須重估生命的意義而決定運用聰明才智于保護人類、發展人文上,抑或是持續運用創造潛能于擴展無比巨大的死亡陷阱上。
人偶爾會在鏡中瞥見自己的身影而不能立即自我辨認,于是在不自知前就加以嘲笑一番,這樣的片刻裏正好可以使人進一步認識自己,本書期望扮演的正是那面鏡子。
……《彼德原理》自序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代序”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