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矛盾的感覺是如此奇異,它顯得常識是一件值得冷嘲熱諷的東西。
——吉爾伯特(w.s.gilbert)
我在益精市成長之後,便接受當地傳統的概念,我的覺醒不是緩進的過程,也不是突如奇來的驚醒領悟。我回過頭來看,似乎我是接二連三地對我持有之傳統概念産生質疑。
我楔而不會地在許多謊言中摸索真理。
——埃斯(goodman ace)
不久前,有一位推銷員極力向我遊說購買一部新的冰箱,他極力解釋此新冰箱有我舊冰箱所沒有的新設計,尤其是有“溫熱油”的設備!他的說明及賣點讓我對科技進步的傳統觀念有所質疑。外面天氣很寒冷,所以我要開室內暧氣系統,使我的房子保持溫暖,而我有一冰箱來使食物冷凍及冷卻,借以在室溫之下保存食物,而現在經推銷員推薦,我竟需要在冰箱之中再配有一部溫熱
油裝置!
一個借著擴大需求以增加生産的社會,其邊際效益永遠無法滿足需求。
——加爾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
有一時期,感覺任何事物都不對勁——郵件遞送遲緩、鐵路公司破産、能源短缺,政府似乎束手無策,而我卻試圖讓新的科技——溫熱油的裝置,使生活更加安適。而這件事讓我感觸良多,因爲我們真正所需關注的生活供給,遠多于只是“溫熱
油”裝置的發明,換言之,實在是有其他更需要而急迫的事物,需要我們投注心力。
人類文明之所以會進步,並不是人們相信什麼,而是人們時時抱持懷疑的態度。
——門肯(h.l.mencken)
若人類想在這地球上居住而又有愉快光明的未來,則需要對傳統價值觀有些調整,否則威脅將會接陋而至。即使我們不被毀滅,亦會被重度汙染的可能,人類說不定會像清道夫般清理汙穢地工作,或像魚潛伏在惡臭的艾略湖底,倚靠毒物及腐敗生存。
我們已與敵人交鋒,那敵人就是我們自己。
——波戈(pogo)
我們的家不斷追求增長,不斷追求第一的觀念,已不合時宜了,與其如此倒不如我們致力于人類的永續生存。要我們放棄所謂“進步而産生之利益”或許駭人聽聞,更何況只是求取生存而已的這種論調,因此,我大部分的朋友,都甯願抱著駝鳥心態,避而不談“求生”之事。他們只願談論一些無關痛癢、風花雪月的事情。若我想與他們討論,他們甯談電視、網球或足球,這就是他們的作法,好像只要避而不談,那麼攸關人類未來前途的問題便會煙消雲散。
與其用嚴肅態度面對問題,倒不如認真地研討一些重要的課題。
——哈飲斯(robert m.hutchins)“我們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不和諧,所以必須面對生態危機。我們從大自然攫取資源,卻以大自然無法吸收的一種循環代之。有一般常識的人都知道,有限的資源無法維持無限的增長。“在不尋常情況下所得之常識,才是世俗所謂的智慧。
——利爾裏奇(samuel tavlor coleridge)
現在我們可以了解,以往所持追求繁榮的觀念,或許會使我們陷入全球災難的宿命中。我們究竟要不要面對現實?我們要不要試著學習生存法則以求生?或者只是選擇保有短期的繁榮?
冷酷的貪婪能快速地成爲奉行之圭桌。
——赫爾曼(lillian hellman)
對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人類自然之本質。人類本質是否善良?腐化?能否致于完美?或者可隨時修正?若思考這些解答,我們必能發現人類在這星球的前瞻何在。
不能明白區分貪婪及需求,是我們這一代的主要弱點。
——羅賓遜(don r obimson)
人類從未成功的控製住所有對社區財産的破壞力。我們訂定法律防止強暴、槍動及交通。違規,但對于我們控製星球環境的破壞及濫用的法令卻往往付之閥如,這種現象就是我們自我毀滅的象征。關于全球的生態系統我們尚無法完全闡釋,人們似乎只能對過去或既成的事實或難題,作直覺的判斷。
與二百年前相比。我們或許變得較聰明,少了點自私自利的劣根,也多了些前瞻
,但我們仍未近乎完美。本世紀以來,不論是道德或智慧,我們都遠低于時代之要求
准。
——克魯奇(j.w.krutch)
政府花大筆金錢開發荒土,以利農民能種植更多的作物,然而政府亦用金錢補助農民荒置不耕的土地,像這種金錢“對抗”金錢的措施可說愚蠢至極,但更糟糕的是,破壞了野生自然環境和文環境,又必須花費驚人的預算以從事防洪計劃。
我們生存的環境,難道要任由利慾薰心的不智者宰割嗎?這星球正需你我助以一骨之力。
——貝爾(garrett de bell)
政客們已使民衆相信社會福利政策是導致財政困難的最主要原因,但卻沒有人提及聯邦谷物補助計劃。事實上,各州或聯邦的社會福利計劃更耗費納稅人的金錢。近年來,加州帝王山谷近五百位農民,即收到總數一千二百萬美元的農業補助,即平均每一人足拿二萬四千美元;在此同時,有近一萬位貧窮無助又無土地的農民,卻僅補助到低于八百萬元的社會福利金,每人約只領到八百美元,社會福利給予“富者”較之“貧者”爲多,換句話說,反倒是富者受益良多。
我們可以維持真正的民主,或者使財富集中于少數人之手,卻無法同時擁有兩者。
——布蘭迪斯(louis d.btandeis)
在曆史的推演下,我們由“民有”之政府逐漸轉變爲“龐雜官僚所有”之政府。在龐雜的聯邦政府中有許多“禦用,,官僚,挾其欽定之任命控製我們的生活,如防部便是個例子。軍方遊說民意代表,以同意美
與毫無威脅的偏遠
家作戰,耗資上十億美金之預算,軍方自我膨脹之特質遂強加于升鬥小民身上,受其鼓動的公關人員、大批媒
,爲其軍事工業效命,于是大衆在不知不覺中被五角大樓的官僚玩弄
控于
掌之間。增加數十個的
防預算被視爲稀松平常之事,而削減教育、保健等之預算亦被視爲理所當然。我們的領導階層一再用“增多核彈確保安全”的論調安撫我們,但用常識推斷,卻並不表示擁有愈多武器的人定終能贏得勝利,換句話說,不是炸彈造成戰爭的爆發,而是那一心一意求勝的意念,使得戰爭于焉産生
在政府各部中,我們必須防範軍事工業無孔不入的影……
彼德原理第三章 矛盾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