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就是語言。他的對手誰也趕不上他。他的語言,就像魚兒暢遊在海洋中一樣。
“雄資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蘆灰塵飛煙滅”,這是怎樣一種風流千古的氣度呵……
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到哪裏去追尋這樣一種風流千古氣度?
談判,也許只有談判能圓人類這個古老的夢想了。
但是,如若沒有娴熟的技巧,又怎麼能夠舉重若輕,潇灑自如?
談判到了最關鍵、最緊張的時候,往往是智慧的火花迸發並達到最大亮度的時候。我們已經感受不到單個字詞的具意義,我們
會到的是思想與智慧相碰撞的壯美,是思維之花盛開的絢麗。
所以我們談技巧,要先從思維談起。思維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怎樣通過思維的形式,找到相關的問題和結論。
在所有問題當中,你可能會遇到這兩類問題。一類是要求你的答案能描述世界現在怎麼樣,過去怎麼樣,以及未來將是怎麼樣,我們稱之爲描述問題。比如: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愛滋病?”
“引起愛滋病的原因是一種特殊的病毒。”
“肥胖的人與幹瘦的人相比,誰更容易感情激動?”
“一般來講,肥胖的人更易于感情激動。”
這些描述問題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種類繁多,俯拾皆是,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教育學、地理學等各種學科的課本中都大量存在,在報刊、雜志、電影、電視中到
能夠尋到它們的蹤迹。這類問題,是我們對于世界模式或秩序充滿好奇的典型寫照。
另一類則要求答案涉及世界應該怎樣。它們要求的是規範的回答,我們將這些問題歸爲規範
問題。比如:
“死刑是不是應該廢除?”
“我認爲死刑應該廢除。”
把所有的問題歸爲描述問題和規範
問題兩類,這種分類可能過于簡單,而且有些時候你很難斷然確定討論的問題究竟應該屬于哪一類。但是不管怎麼說,這樣的區分是有益無害的,因爲你要回答的問題種類,最終決定著你做出的批判
評價。
如何著手確定基本的問題呢?在一般情況下,確定的方法非常簡單,因爲對方往往會開門見山,簡潔提問:
“我想問的是貴對我
進口商品所征收的海關稅是不是太高了?”
“請問你們這裏的中學是否進行教育?”
“爲什麼現行的教育製會步履艱難?”
但不幸的是,有些問題的提法不是這樣明確清楚。于是,我們只好從中把問題歸納出來。也就是說,有些時候,你不得不先找到結論,才能發現問題。因此,一旦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批判評價的第一步驟就是找到結論。這一步驟往往比較困難。
在找到結論之前,千萬不要做批判的評價!
一個批判思維者尋求結論時,總要追問:對方想證明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便是結論。
要尋求結論,應該著眼于談判對手要你相信的那一句或一系列陳述。另一方面,他要你相信的結論,則植根于他的其它陳述之中。簡而言之,陳述間的聯系若能服人,應具備這樣的基本結構,即a因b而生,a就屬于結論,b就是對結論的佐證這一結構,正現了推理的過程。
在爭論中,結論應該推繹出來,即應該從缜密的推理中得出。結論需要其它觀念的支持。因此,一個人可以把某一件事的正確和必要
說得天花亂墜,只要他不用陳述支持論斷,這個論斷就永遠不是結論,充其量,它不過是無源之
,無本之木罷了。
自然,尋找結論,遠不像初看時那樣簡單易行,一目了然。
在聆聽對方的話語或閱讀手中的資料時,忽略要點簡直就是家常便飯。而傳達信息的人,又往往將這樁難事雪上加霜。比如說,對方在闡述結論時常常敘述得不是很清楚,還有的時候,許多陳述貌似結論,其實則是毫不相幹的東西。認爲尋找結論簡單易行是一個嚴重錯誤,必須努力克服。
以上就是我們要告訴你的:在了解尋找結論的途徑之前,必須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尋找結論的工作至關重要,且非簡單易行之事。
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可以幫助你尋得結論。
問一問問題是什麼。因爲結論永遠是對問題的回應,所以,只要發現了問題,尋求結論的工作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努力尋找一個提示詞語,也就是意味著結論即將隨之出現的詞語。不用說它總是位于結論前面,比如: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這樣說來結論是所以我想指出的是簡而言之我認爲可見顯而易見我們相信很可能表明事實上表現出事情的真相在于指明可是天知道證明其結果依然很顯然”。
如果在談判中聽到或看到這樣一些提示的詞語,你不妨記下它們。它們告訴你,結論隨著就要出現了。
到可能出現的位置去尋找。當然,這首先就要求你了解這個可能的位置究竟在哪兒?一般來說,人們做出結論的位置都是有章可循的,比如許多人喜歡開門見山,把想要證明的東西放在開頭,而另一些人則是“圖窮而匕首現”,在結尾才概括結論。
排除那些非結論的部分。當然我們所說的排除,不是真的全部丟開,而是說要注意重點。
我們所使用的語言複雜而精細,令人歎爲觀止,若是每個詞語只有一個我們廣爲接受的含義,信息的交流就會輕易得多。可是,事實上絕大部分主詞語卻是歧義雜多,莫衷一是。
有些問題的結構很簡單,要找到結論以及支持結論的理由也很容易,但要判斷推斷的質量卻是困難重重。這主要是因爲使用的詞語太模糊。因此,縱然你能夠清楚對方陳述的結構,你還需對結構中某些詞語的意義展開辯駁。
只要你打算聆聽對方的談話,你就該強迫自己弄清楚那模棱兩可詞語的意義。否則,你就會與對方的觀點、思路完全合不上拍。面對一個論題,如果在判斷推理恰當與否之前我們不得不一再探究意義,澄清觀念,而含義仍然如置霧中——那麼毫無疑問,一定是用詞有些模糊不清。
要確定詞語是否模糊不清,首先必須澄清問題中的關鍵詞語。所謂關鍵詞語,指的是這樣的詞語:它們在使用環境中含義雜多,但給人的感覺卻是正確的。要決定對方的觀點贊成與否,必須對關鍵詞語的含義洞若觀火。
一旦著手尋找關鍵詞語,應時時記得爲什麼尋找。既然有人試圖勸你接受其結論,那你勢必要集中找到這樣的詞語,它們對你是否接受這些結論影響極大。所以,必須到理由和結論中間去找到它們。那些不曾包括在基本推理……
卡耐基口才學三 內秀外剛相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