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課過程中,卡耐基通過傾聽學員們發自內心的自我演講,發現許多學員都有不同程度的煩惱存在。生活中的這些煩惱妨礙了學員們的進步和成功。卡耐基決定幫助學員們消除煩惱,走向成功。下面的敘述是學員們對卡耐基的真心流露,其中的煩惱顯然是非常深重的。我們看看卡耐基是如何幫助學員消除煩惱的。
一位名叫格列佛的學員說,他是一家擁有450個員工的厚紙製造工廠的董事長,生活順心,萬事如意,並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可是,在來青年會聽課之前的幾個月裏,他曾患有嚴重的神經衰弱症,症因是多愁善感。格列佛說:
"幾乎任何事情都會引起我的煩惱。例如我總在問自己:我是否太瘦?頭發是否太少?女朋友是否會離我而去?我是否能存上足夠結婚的錢?是否能成爲一個好爸爸?將來的家庭生活是否能圓滿……等等。此外,我也很在意別人對我的印象,所以,有一段時間我患了胃潰瘍(我以爲是胃癌),只好放棄工作,在家賦閑。從此,我的內就像沒有安全閥的鍋爐一般,充滿緊張,然後,壓力不斷增加,逐漸瀕于爆炸,最後終于爆炸了——我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但願大家不要患這種病症,因爲任何肉
的痛楚,比起那種心靈被啃噬的痛苦,都顯得太微不足道了。我現在就嘗到了這種痛苦的感覺。”
在課堂上,格列佛說出了自己全部的心事,說出了積壓已久的許多話語。很多同學都覺得十分奇怪,怎麼不善言辭的他一下子變成了演說家?卡耐基卻露出了會心的微笑,他讓別人說出自己的方法奏效了。格列佛繼續說著:
"常人恐怕很難想象嚴重的神經衰弱是何等的痛苦——我只覺得頭腦整天渾渾沌沌的,連對家人也懶得開口說話;我內心充滿恐懼,任何微小的聲音都會使我心驚肉跳;有時會毫無來由地大哭大叫起來。總之,每天都是苦惱的連續,我覺得我已被所有的人遺棄——包括上帝,好幾次想跳河自殺。”
格列佛不斷地敘述著,他的遭遇雖然有些令人不敢相信,但是聽者中也有許多人産生了共鳴,其中包括卡耐基。大家想知道格列佛後來怎麼樣了。格列佛繼續說道:
"後來,我偶爾想換個環境也許能改變心境,于是決定到佛羅裏達半鳥去。上火車時,父遞給我一封信,要我抵達佛羅裏達州府後再拆閱。我到達目的地時,正值當地的旅遊旺季,每家旅館都告客滿,只能租一間車庫作爲棲身之地。我先到邁阿密一家輪船公司求職,但未被錄取,只有成天在海灘打發日子,這種生活比起在紐約更加悲慘。百無聊賴之余,我才想起父
的那封信,拆開來閱讀。他寫道:”孩子!現在你已身在千裏之外的異鄉了,但我猜想到你的心境並未改變,因爲你把煩惱的種子也帶到那裏去了。其實,你的身心並無異狀,你所面對的一切也沒有嚴重得足以打垮一個人;實際上,讓你一蹶不振的是你對這些事情的思考方法。當你能夠領悟到”人,乃是心中思想的表現”時,就可以回家了,因爲那時你的病已經痊愈了。”
聽到這裏,卡耐基打斷格列佛的話大聲說道:“好!說得太棒了!你的父真是一語中的,和我思考的一模一樣。格列佛,你要記住,我們大家都要銘記:一個人心靈的平靜和生活的樂趣,並非取決于他擁有何物、有何地位或置身何種情境——總之,與個人的外在條件毫無聯系,而是取決于個人的精神態度。”
"但是,我當時並不明白這點。直到你卡耐基先生指出來我才恍然大悟!"格列佛接過話頭,十分誠懇地說,"當時,我一讀完信非常惱火,父分明是在教訓我,而不是同情我。當時我甚至賭平地暗下決心,以後再也不回家了。那一晚,我出門到街上散步,不知不覺走到一間正在做禮拜的教堂前,心想:反正別無可去之
,就蹑手蹑腳地走進去,正好聽到牧師在解說《聖經》中的一句話:”能戰勝內心的人,比攻陷一座城市的人更爲堅強。”聽到此話,我一下子清醒過來。想到這句話的內涵,我仿佛覺得腦海中那些層層堆積的塵屑一掃而光,神智無比清晰,好像有生以來唯有此刻才能做正確思考似的。在理智之光的照耀下,我看到自己昔日的面孔,不由得啞然失笑。我認識到自己的愚蠢,過去,我經常漫無邊際地想象自己要改變全世界和全人類,其實,唯一必須改變的只有我內心的鏡頭焦點而已。”
對格列佛這番誠勢的講演,所有的人都報之以熱烈的掌聲,並幾次打斷了格列佛的談話。但是,格列佛還繼續說,仿佛難以自製似的,他接著說道:
“第二天早上,我立刻收拾行裝踏上歸途。一星期後我回到原公司上班。後來,參加青年會夜校,並且聽到戴爾·卡耐基先生的講課。特別是那天卡耐基先生吟詩的時候,我相信自己從他的談話中受到了更大的啓迪,他以自身的困苦和憂郁告訴了我們人生的真正價值。現在,我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軌,因爲我一直擔心自己不善言辭的心理障礙被打破了,我找到了演說的方法。”
卡耐基在格列佛結束演說後欣喜萬分,他對同學們總結道:
"是的,當我們被煩惱所困憂而神經敏銳如針尖麥芒之時,我們可以憑借意志的力量來改變精神態度。如果大家都心存”勇氣”和”平靜”的思想,我們將會發現人生是非常美妙的。”
卡耐基繼續說道:
"只有當你開始講出你自己的遭遇時,你才會變得能言善辯。當你們把每一個話題都與你自己的思想相聯結的時候,你們就會有很多話要說,而不是無話可說。在這個課堂裏,每一個人都不妨先談一談自己覺得氣憤的事,一些孩提時代發生的興奮事情,甚至是一個失敗的教訓和經驗。我們可以先分組討論,而後輪流發言。”
卡耐基非常注意與學生們的交流,所以,他很自然地和前排的學生圍在了一起,參加他們的交流,並對症下葯地指出一個人演說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其中,他發現一樁怪事:坐在他對面的一位年輕男子看上去充滿自信,可他始終一言不發。
那位年輕紳士戴著一副金邊眼鏡,臉上挂著一縷不易被覺察的微笑,雙手放在桌面上分別握成拳頭疊放在一起,黑的
服一塵不染,半點皺折也沒有。他總是靜坐在旁,一動不動地聽別人的談話,而自己卻一聲不吭。卡耐基注意他足足有十多分鍾,可他一點也不慌亂,似乎沒有在意別人正注視看他。因此,卡耐基問他:
"這位紳士,請你談一談,輕松地講幾句,怎麼樣?”
那位男子一下子慌了起來,趕快站直身子說:
"我是位商人,我沒有什麼好說的。我的情形很簡單,我父不經商,……
卡耐基成功之道四 爲學生解除煩惱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