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一句古成語“有的放矢”實在是說得太過精辟,所以不夠全面。盲人摸象也是有的放矢,然而卻是摸哪兒是哪兒,摸得個一片模糊,不如不摸。所以在“有的放矢”之間還有一項不該省略的過程——瞄准。
而廣告作爲廠商對消費者所進行的一連串溝通活動,也應具備“有的——瞄准——放矢”這三個步驟,在有靶子之後也應該先瞄瞄准。說白了,也就是要找對人,說對話,以避免對牛彈琴,溝而不通的尴尬情景發生。
然而,目標易找,靶子難瞄,在消費者購買行爲上,每個人所扮演的角五花八門。既可能是發起者、影響者、決策者、購買者,也可能只是使用者。
如購買汽車這種重大決定,父可能是發起者,小孩可能是影響者,夫妻兩人共同扮演決策者與購買者,而父
可能是主要的使用者。
那麼,廣告究竟應該跟誰溝通呢?
更何況在消費者中,有所謂非使用者,輕度使用者,中度使用者,以及重度使用者等等,我們究竟要針對哪一個群進行溝通,這是行銷策略與廣告策略要去解決的問題,必須在廣告作之前加入確定。
對知音彈琴
有一種營養品是給偉大母在産前補胎,産後補身用的營養品,
必然是使用者,但在電視廣告裏,我們卻看到欣喜若狂的爸爸,趕緊到零售店買
速
健給太太吃。
這是一個針對爸爸的廣告,目的是使他爲之動情,讓他通過購買這種産品,表達太太對寶寶的關懷。
粉也是個令人傷腦筋的産品,兒童是它的主要使用者,但
卻主掌生殺大權。所以,一般
粉品牌均以主題廣告與
溝通,說服
相信使用它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春蘭空調器廣告中的那一句,“妻子說:‘這個空調器買得好’”。足可以使猶豫不決的丈夫立刻拍板買下,此時他獲得的不僅是空調,因爲旁邊的妻子心中也充滿著被重視的喜悅。
隨著社會的演進,男女平等的觀念日益擡頭,于是,許多男女也開始分擔許多家務事,結果使得許多傳統上的以母爲溝通對象的産品,也紛紛在其廣告片裏加進父
的角
。
如佳翔潔廁淨廣告中胖爸爸的那句“佳翔真絕”,而碧洗
粉以及給家人喝熱的果珍,不僅闡述了産品特
,更增添了溫馨的氣氛,使得爲人妻爲人母者更容易受它打動。
找出正確的對象keyman是有效溝通的重要關鍵,否則不是事倍功半,就是徒勞無功。
什麼是keyman?keyman?是對最後決策者所影響的人,那麼,誰是keyman?
以嬰兒粉進入醫院爲例,keyman可能是醫生,也可能是護士長,或者是其他人。如果可以正確地找出誰是真正的keyman,並能事先說服他們,則整個推銷工作可能會比較順利,甚至是
到渠成。
琴是要彈給知音聽的,知音者,也許會慕名前來,而慕名者,不一定是知音者。
知音者多還是慕名者多?知音因爲知而感到近,好的琴聲也應該是能將慕名者變成知音,廣告的決策者應有這樣的認識和氣魄。
對知音的琴聲不會因爲曲高和寡而成爲一種消費,那麼,對完全不懂音樂的牛怎麼辦呢?根據對症下葯的原則,我們還可以——
給牛吃草
在臺灣的保健補液市場上,老品牌保力達p以柯俊雄爲推薦人物,在電視上與其消費者溝通,問題是,柯俊雄屬于上一輩的人物,對于上了年紀的中老年又有其一定的魅力,但對年輕人則難以激起模仿的沖動。
新品牌“維士比”見有機可乘,便請出年輕人崇拜的偶象——周潤發出馬,一會兒豪氣千丈,一會兒兒女情長,對于保健補液的重度使用者,産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力。
在這一消一長之間,老品牌保力達p退居第二,由維士比南面而王。
這也是保力達p換樣廣告主,啓用楊烈擔綱的原因,它希望藉由楊烈年輕、健康的形象,挽回年輕消費者的心,使品牌形象年輕些,而不再只是一個老的品牌。
但對不肯吃草的牛怎麼辦?是硬按頭還是任其去。
識時務者爲俊傑,退一步海闊天空,無從改變對方,可以調整自己。真所謂的山不轉轉,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廣告溝通上,找對人是第一個重要關卡,它是通往正確道路的第一把鑰匙。就象是一把複合的鎖頭,得兩把鑰匙並用,可是,第二把鑰匙又是什麼呢?
第二把鑰匙
找對了人,還要說對話,才能夠打動目標聽衆的心靈,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
司迪麥的“我有話要說”,究竟要說些什麼並不重要,主要的是它激起了青少年的認同與共鳴。藉由它,青少年可以發泄心中的不滿與抗議。這種判逆情形,正是司迪麥進銷神話的基石。
事實上,在消費品過剩的時代,許多購買行爲也的確是基于“我喜歡”而並非真的一定需要。
所以,對于廣告運作而言,在找對人之後就是要竭盡全力去說對話,以達到說服、影響消費者的目的。
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說對話呢?最主要的就是“心中常存消費者。”即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提出商品所能帶來的“利益”,然後再將利益點轉化成消費者語言,以爭取消費者的認同與了解,提高溝通效率。
海飛絲洗發精上市以來,一直將自己塑造成幫助消費者解決頭皮屑尴尬的抗頭皮屑專家。在其廣告片裏,我們不斷看到消費者因頭皮屑而在生活、工作等各種場合所碰到的尴尬場面,並藉由海飛絲的協助,有效解決這項惱人的問題。
可以看到它是以告別頭皮屑的尴尬做爲商品利益,並成功地與消費者進行了溝通。因此,即使市場上抗頭皮屑的洗發精愈來愈多,它仍然能在這個區域呈獨占鳌頭。
可見,消費者利益是廣告訴求的核心,行銷人員應該時刻牢記,消費者所購買的並非商品本身,而是商品本身所帶來的種種利益。在廣告溝通的過程裏,我們應該集中心力于消費者利益上,而非賣弄商品的特。
提供利益的方式有許多種,大可以歸于實質的,認知的,以及心理的這三個方面。
·實質利益的基礎來自廣告的實質差異,當這項差異對消費者具有意義,或具重要時,它就可以成爲強而有力的訴求重點。
·認知利益則是經過行銷努力、讓原本同質化的産品産生差異,並說服消費者相信,這其中確有差異存在。
·心理利益則是消費者由主觀的感覺世界,去決定他是否喜歡某項産品或某項産品是否適合他。
如消費者通常會相信領導品牌的産品比較好,這就是爲什麼雖然許多電腦廠……
廣告心理戰第六章 大轉折:對人彈琴給牛吃草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