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個世紀60年代,克萊門·尤格拉確認了滲透到資本主義社會製度的經濟生活裏的波式運動的存在之後,收集、綜合整理和衡量測度有關事實的這種工作,就開始不斷地穩步前進。雖然,這種工作受到了很多不必要的爭論和不完善的分析工具的阻障,但仍然取得了成果。我們相信,這項成果只需要適當地加以調整和發展,就可以使經濟學能提供一個基本上令人滿意並適當詳盡的對現象的描繪,從而對人類的福利確實會做出最直接的實際貢獻。調整對于曆史的、統計的和分析的探討方式特別必要,這種探討方式,是受到各個工作者由于在訓練、嗜好和眼界上的差異而不願相互協作所阻撓的。這篇論文的目的,就是說明一種分析工具的主要特征,這種工具或許可用于整理我們所擁有的訊息資料,並製定出從事進一步研究的計劃。
(一)外部因素
假如我們考察,舉例來說,從1792年“法戰爭”開始的英
經濟事件的過程,經過停止硬幣支付,“亞眠和會”,同美洲的商業戰爭,直到1809-1810年的經濟危機,顯然我們就能夠毫無差錯地用政治“動亂”來解釋我們在上述資料中所觀察到的一切經濟變動。或者,假如我們追隨1931年春天經曆的世界經濟危機的過程,我們就可能探究出從當年初期發生的顯著的上升運動的崩潰,是由于奧德同盟問題的重新提出,以及隨之而來的短期收支平衡運動,所造成的焦急不安而引發出的一系列事件。常識立即使我們看到,在這裏我們發現了關于經濟變動的一個顯然很重要的源泉。從普遍存在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每一種經濟變動必定只是曆史上的一個個別現象,並且這種經濟變動,只有對于每一場合實際發生作用的無數因素進行了細致的曆史分析之後,才能被我們作出解釋。換言之,爲了要理解經濟周期,我們首先要獲得那種可以稱爲曆史上的經驗的知識,這種曆史經驗,
現了經濟生活對上述各種社會動亂的反應。這也是一種理由,說明爲什麼掌握過去的事實是頭等實際重要的事情;在有些方面,它比起增添我們關于當代事實的資料庫還重要得多,而這種當代事實資料庫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無限微小的步驟,才能增加我們的知識。爲此,對各種反應機製所作的統計上和邏輯上的描述(我們頭腦裏仍然存在著希望,那就是,我們最終還是能夠衡量和測度每一種這樣的社會動亂所引起的各種影響),就成爲我們面臨的最迫切的任務。順便我們還要認識到,由于各種理由,任何作用于經濟過程的影響,實際上的確不只是産生單個的下陷凹痕,而是産生延續一個較長時間的一種波
式的運動;同樣,如果它沖擊在某一特別點上,就會産生貫穿于整個
系的震動。更有甚者,爲了要適應于前進中差不多經常有的滯後,以及經常要參照價格的變動比率,而不是參照價格的絕對數量,因此我們要達到准確描述這樣的意圖,至多也只能得到表現爲周期的組成部分的結果。
既然如此,即使社會的製度上的和自然的結構保持絕對不變,但在經濟社會的活動中,是否會産生任何這樣的波動,並且這種波動是否可以觀察得出來,仍然是成爲問題的。雖然,一掠而過的動亂及其所引起的反應,在個別場合可能是更加重要的,然而當時經濟過程所固有的波動的存在或不存在,則是實際上和科學上的根本問題,也是這裏我們要考慮的唯一問題。爲了要在這方面取得進展,我們就要象物理科學那樣去進行,因爲在實驗室裏做實驗,實際上不可能把一種現象完全孤立起來。這樣的做法是:從我們有關經濟活動的曆史知識和日常生活的常識中,我們要建立一個經曆一定時間的經濟過程的“模型”,看它是否有可能按波式運行,並且以其結果同所觀察的事實進行比較。因此,從今以後,我們不僅要撇開戰爭、革命、自然災害、製度變遷;而且也要撇開在商業政策、銀行和貨幣法規以及支付習慣上的變更,還要撇開由于氣候條件或病蟲害引起的收成的變化,以及由于偶然發現引起的黃金生産的變化,如此等等。所有這些,我們將統稱爲外部因素。我們將要看到,在有些場合,我們不容易把這些因素同經濟活動的特點區別開來。關于這件事,我們在這裏能夠做到的,只是建議讀者要牢牢掌握這種區別的常識,並且要考慮到每一個生意人都十分了解,當他訂購一批新機器時是在進行一種活動,而設法疏通以圖對他的産品增加進口稅時,則是在進行另一種活動。還可看出,在我們列舉的外部因素中,也有許多事情,當我們站得更高一點並且用更廣闊的目標來考慮時,卻是資本主義機器運轉的直接結果,從而它們並不是獨立的要素。事實也確是如此,但這並不降低我們在現有的
平上以及爲了我們的目的所作的區別的實際價值。
(二)周期,趨勢,均衡,增長,創新
爲了簡明起見,在這一節,我們將綜述少數必要的定義和命題,實際上這些定義和命題是很簡單的。雖然如此,但爲了必須使一些專門家把我們的意思了解得完全確切,我們不得不在這裏和那裏加上一些多少有點學究式的公式。
統計學上,“周期”這個名詞包括兩個東西:其一,在曆史的時間(以區別于理論的時間)內經濟數量價值的序列,不是表現爲單純的增加或減少,而是表現爲這種價值本身的,或它們的一階或二階時間導數的“不規則的”再現;其二,這種“波動”並不在每一個這種時間序列裏獨立發生,而常常是或者彼此同時出現,或者一個接著一個出現。
統計學上,我們所說的“趨勢”一詞,是指一種事實,那就是在很多的,雖說不是在全部的,這種時間序列中,有可能把我們的材料所包括的整個時間間隔,區分爲一些次級間隔,從而這一系列次級間隔的時間組成成分的平均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爲單一的增加或減少,或者它們僅僅只再現一次。
假如我們研究,比如說,1872年所有家的經濟形勢,並且看到繁榮所帶來的極度過剩,我們就不難賦于“缺乏平衡”或“不均衡”等詞以非常現實的意義。並且,假如我們觀察一年以後的情況,同樣也不難于認識到,不管當時的情況與1872年的情況有多大差別,但有一點是相似的,那就是差不多是同樣不平衡的。再者,假如我們分析,比如說,1897年的一些事件的過程,我們就可以很好地歸結爲一種比較均衡的狀態。這種關于經濟製度的比較平衡狀態與比較不平衡狀態的常識
的區分,對于描述和測度周期變動現象,具有最大的重要
。爲要……
經濟發展理論附錄 經濟變動的分析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