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白銀資本>第七章 曆史研究的結論和理論上的意義

《白銀資本》第七章 曆史研究的結論和理論上的意義

經濟類作品

  宏觀曆史學家……關注千百萬人生活的大規模變遷——其中有些變化是同時代的文獻資料根本沒有注意到的。提出與回答問題支配著宏觀曆史學家所能發現的東西……(而且)使宏觀曆史學具有意義。……通過提出與人類交互行動的地理範圍相吻合的問題……就會從過去中提煉出真正的模式,而這些模式是只對世界某一部分感興趣的曆史學家所捕捉不到的。這就是爲什麼曆史的真實會隨著曆史考察範圍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方面。

   威廉·麥克尼爾

  現在應該對我們的研究做出一些結論,並指出其中的某些理論意義。我們比較容易根據本書的論證得出一個結論:一些被廣泛接受的理論命題或假定不能得到史料的支持。但是,開始尋找出這種論證對于建立另外的理論命題的意義,就比較困難了。

  我們的結論會造成雙重的打擊。否定這些被廣泛接受的理論命題的史料十分豐富,而且極其全面,因此會從實證方面完全推翻這些命題。但是,這些命題構成了19世紀和20世紀社會理論的基礎與核心。因此,揭示出這些命題本身就經不起檢驗這一事實,也就摧毀了這種理論的曆史實證基礎。因此,這種“理論”就會暴露出不過是歐洲中心論的意識形態的面目。由于這種意識形態一直被用于“辯護”和支持殖民主義和帝guo主義,因此證明這些命題的虛假xing也就會使這個歐洲中心論是帝赤躶躶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這最後一章,我們將一件件地剝掉這個歐洲中心論皇帝的外yi。結論的理論意義至少也是雙重的。一個意義是,我們需要建構更符合實際證據的新社會理論。另一個相關的意義是,我們在建構這種理論時至少應部分地通過分析曆史證據而進行歸納。因此,我們還需要考察曆史證據可能對于另外一種更現實的社會理論有什麼意義。但是,在此我們只能先來探討它對于建構一個更整tixing的全球社會理論的意義。反對進行這種考察和探討的人可能會指責說,這不過是一種循環論證。就算是這樣吧。1.曆史研究的結論:歐洲中心論皇帝沒穿yi

  (1)亞細亞生産方式

  佩裏·安德森(1974:548)主張給“亞細亞生産方式”這一概念‘舉行一個它理應得到的ti面葬禮”。他是太溫文爾雅了,因爲亞細亞生産方式甚至幾乎不值得他這樣禮遇。我們無須深入考察這個概念的爭議史就能明白,它實際上從一開始就幾乎是無稽之談。我說“從一開始”,是因爲在“亞細亞生産方式”概念發明出來之前,世人就已經知道真實的世界根本不是那樣的。本書中援引的各種言論證明,甚至在歐洲人們也知道埃及、西亞、南亞和東亞在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上的進展。1776年,亞當·斯密證明,根據各種報道,中guo和印度甚至在技術方面也領先于歐洲。那麼他爲什麼還說中guo似乎在五個世紀裏沒有變化?實際情況當然不是這樣;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句話就意味著中guo早就如此發達,歐洲甚至發展了五個世紀還追不上。實際上,中guo當時還要更發達,而且我們已經看到,它的經濟還在擴張和發展。亞洲大部分地區也是如此。我們已經指出,亞洲根本沒有“停滯”,人口、生産和貿易都在迅速擴張;經濟和金融製度促成或至少允許這種擴張。

  因此,馬克思把中guo描繪成“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材裏的木乃伊”是絕對沒有事實依據的。他所謂的流行于印度、波斯、埃及等地的亞細亞生産方式的觀點也是如此。正如蒂貝布(1990)尖銳地指出的,這不過是“塗成紅顔se的東方學”。馬克思主張:“大ti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産階級的生産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這種說法也是純粹的意識形態虛構,根本沒有事實依據或科學依據。從來就沒有過這樣的一些時代。從一種“生産方式”向另一種“生産方式”的直線階段xing轉變的概念,無論這種轉變是“社會的”還是世界範圍的,不過是轉移人們對真實曆史進程的注意力,而真實的曆史進程是世界範圍的,但在橫向上是整tixing的,在縱向上是周期xing的。

  遺憾的是,“馬克思所做的亞洲分析的重要xing在于……它是整個分析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他通過這種分析建構自己的資本主義理論”(brook 1989:6)。“東方學對于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要xing在于……這樣一個觀念:與西方社會不同,伊斯蘭(及其他東方)文明是靜止的,是被自身的神聖習俗、道德法規和宗教律令封閉起來的”(turne 1986:6)。因此,馬克思的整個“資本主義理論”有兩方面的致命缺陷,一方面是他l歐洲中心論製造的亞細亞生産方式的寓言,另一方面是同樣歐洲中心論的斷言:歐洲是不一樣的,在那裏發生的事情應該從那裏起源。我們已經看到,歐洲實際上並沒有發生這種事情——更談不上是因爲任何所謂的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轉變。曆史進程是世界範圍的,囊括了全世界,也包括歐洲。

  在伊斯拉莫格魯一伊南(198)主編的《奧斯曼帝guo與世界經濟沖,她與幾位撰稿者對亞細亞生産方式概念進行了另外一種嚴肅的理論和實證批判。該書顯示,無論是牽強附會地論證這個武斷的概念,還是逃避這個概念,這些盲從的、甚至反叛的努力都不能幫助和擴展撰稿者對史料的分析,而是會阻礙和扭曲扭這種分析。她的這部著作還生動地顯示,不僅亞細亞生産方式的概念,而且“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概念以及沃勒斯坦的以歐洲爲基礎的“現代世界ti系”概念、奧斯曼帝guo或亞洲其他地區‘被並入”該ti系的觀念,對人們的思想有多大的束縛。

  (2)歐洲特殊論

  基于六個相關的理由,我們必須駁斥這種所謂的歐洲特殊論。

  首先,亞非東方學和歐洲特殊論的各種論點從經驗和描述上歪曲了亞洲的經濟和社會情況。正如我們對亞洲參與世界經濟情況的考察所表明的,不僅所謂的亞細亞生産方式和東方專製主義,而且那些所謂的亞洲非理xing和反對追逐利潤的特征以及前商業和産業資本主義特征的種種說法,都是不著邊際的天的放矢。曆史上,亞非的經濟和金融發展及相關製度不僅達到了歐洲標准。而且在1400年時超過了歐洲,在1750年時依然超過歐洲,甚至到1800年還高于歐洲。

  其次,從1400年到至少1600年的幾個世紀裏,甚至更早的時間,歐洲毫無‘特深’之chu可言,除非說歐洲在地圖上占有“格外”邊緣xing限遙遠的半島&置,因而也相應地在世界經濟中扮演一個次要的角se。它由此而具有……

白銀資本第七章 曆史研究的結論和理論上的意義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七章 曆史研究的結論和理論上的意義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