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聚焦新經濟第1章 撲面而來的新經濟浪潮上一小節]最早宣傳“新經濟”思想的美《商業周刊》,在界定這個名詞時說:“‘新經濟’並不意味著通貨膨脹已經死亡了,也不意味著我們將不會有另一次衰退,或經濟周期業已消滅;更不意味著
票市場必將擺
自我調整而永遠上升,就像(神話中所說的)豆梗將直上雲天。自然,它也不意味著亞洲金融風波不會影響美
”,“談‘新經濟’時我們的意思是指這幾年已經出現的兩種趨勢,第一種趨勢是經濟的全球化,第二種趨勢是信息技術革命。”
關于“新經濟”的涵義,目前有很多爭議,有的學者認爲,科學地诠釋“新經濟”關鍵在于要抓住美經濟正在從傳統經濟——工業經濟向一種新型經濟——知識經濟轉變之中。因爲,當前經濟正在發生根本
變化和轉型。因而與傳統經濟相聯系的經濟現象、經濟特征、經濟概念和經濟理論必然發生變化。美
的“新經濟”已經開始表現出知識經濟的典型特征,主要
現爲信息技術革命對經濟的巨大貢獻和發展上的可持續
。
有的學者認爲,所謂“新經濟”,實質上就是知識經濟,而知識經濟,是指區別于以前的以傳統工業爲支柱産業、以自然資源爲主要依托的新型經濟。這種新型經濟以高技術産業爲支柱,以智力資源爲主要依托。
也有的學者認爲,美“新經濟”的涵義有待深入探討,首先,“新經濟”既然是依托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形成的,那麼,這是現階段美
獨有的一種經濟現象,還是發達
家都會逐漸形成的
際經濟現象呢?其次,美
的“新經濟”是在一段時間內存在的現象,還是長期穩定存在的現象?一旦發生經濟增長滯緩,通貨膨脹加劇或失業率大幅上升,“新經濟”是否會隨之消失?再次,就經濟全球化和經濟開放程度來說,英
、法
都不亞于美
,爲什麼美
的失業率較低,而英
、法
失業率較高呢?爲什麼美
形成了“新經濟”,而英
、法
沒有形成“新經濟”呢?以上這些問題如不在理論上解釋清楚,“新經濟”的真正內涵還是難以揭示的。
還有一些經濟學家如美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對“新經濟”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爲美
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一些變化是由暫時因素促成的,並未出現根本
的、動力
的變化,經濟周期仍會反複出現。
曾兩次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首位走上哈佛講壇的中著名企業家、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認爲:所謂新經濟,就應是以數碼知識、網絡技術爲基礎,以創新爲核心,由新科技所驅動、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則認爲:“新經濟”事實上被人們在不同的場合賦予著不同的涵義。最初,新經濟是用來指美經濟在近幾年所表現出的一種狀態:在科技進步和全球化的基礎上長期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這使傳統上描述失業與通脹反向相關關系的所謂“菲利浦斯曲線”不再適用(因此是“新”經濟)。但是後來,隨著“網絡
”的飙升,
內外的許多人正在許多場合把以信息、網絡業爲代表的所謂“新科技産業”或“科技板塊”稱爲“新經濟”,而把其他所謂的“傳統産業”稱爲“舊經濟”。
綜合以上各家所言,我們可以達成這樣的共識:所謂新經濟,主要是以美經濟爲代表的發達
家經濟爲基礎所産生的概念,即那種持續高增長、低通脹、科技進步快、經濟效率高、全球配置資源的一種經濟狀態。
新經濟雖然是以美近十年來經濟發展狀況爲基礎而引申出來的一個全新的概念,但其賴以依存和發展的兩塊基石:信息領域的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全球信息化以及導致各
的經濟邊界日益弱化的全球經濟一
化其作用及影響早已遠遠超出了美
的
界,因此,新經濟已並非是美
經濟的專利,其深遠影響及發展趨勢有可能成爲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形態和運行模式。
新經濟之所以“新”,源于推動其産生與發展的原動力——信息、技術革命所具有的全新的革命意義。同以往的任何一次技術革命不同,信息技術革命改變的不是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雖然其影響所及必然導致人類對自然資源利用率的提高,但它是通過改變人類信息的傳輸、儲存方式來實現的。長久以來,在低下的勞動生産力的掩飾下,信息的不充分對于人類經濟活動的製約作用被忽略了,自工業革命以來的數次技術革命,大大提高了人類的生産力,信息瓶頸也逐漸拓展擴寬,20世紀最有影響的哲學家卡爾·波普爾以超前的眼光,最先將信息從現實世界中分離出來,作爲與物質和意識並列的世界構成的第三要素,這從哲學的高度證實了,信息技術革命所具有的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是人類信息的傳輸與儲存方式的革命,也對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的組織方式提出了創新的要求,電子商務、信息高速公路,這些信息時代的産物,正在全方位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産和生活,今天,信息時代剛剛來臨,信息技術革命對人類的影響也才剛剛露出端倪,新經濟剛剛露出曙光。一個更新、更美、更快的信息世界不久的將來必會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因此,可以這樣認爲,新經濟的實質,就是信息化與全球化,新經濟的核心是高科技創新及由此帶動的一系列其它領域的創新。促成新經濟出現的現實環境是全球經濟一化。信息技術革命的推進,新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全球一
化進程的加快。
新經濟是人類經濟發展史中前所未有的科技型、創新型經濟。
2.怎樣識別新經濟:新經濟的特征
在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形成的新經濟,與傳統經濟比較起來,具有許多鮮明的特征:
(1)經濟穩步、溫和、適應地增長
新經濟到來以前,美經濟長期依照著名的“菲利浦斯曲線”所描述的模式和規律增長,即充分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此消彼漲互相替代。這曾長期困擾美
等西方發達
家。新經濟開始後,這一滯脹狀態正逐步消失。以新經濟的代表美
而言,從1991年初至今,經濟增長率一直高于西方發達
家的平均
平。1992一1995年,美
內生産總值年平均增長率爲2.8%,1997年以來經濟正以近6%的速度增長,這是10年來的最高
平,繼續在前方發達
家中保持領先地位。隨著經濟的增長,美
的失業率已降至公認的“充分就業”
平以下。自1992年以來,失業率逐年下降,
1996年初降至5.8%,而目前已降至5%以下。據美勞工部報告,1997年11月份失業率降至4.6%。這一
平已低于經濟學家普遍認爲的不會引起通貨……
聚焦新經濟第1章 撲面而來的新經濟浪潮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