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第18章 工業與國家的自然生産力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第18章 工業與國家的自然生産力

經濟類作品

  人類與人類社會越是向前發展,就越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利用自然力量以達到預定目標,那個力所能及的範圍也就越加擴大。

  就chu于個人周圍的那些自然富源來說,一個打獵的所能利用的還不到千分之一,一個牧羊的所能利用的還不到百分之一。海洋,guo外的風土和地區,對他來說,或者是全無關系,或者充其量也只能給予極少的享受、幫助或鼓勵作用。

  就chu于原始農業狀態的民族來說,對于現存的天然富源,大部分還任其廢置,沒有加以利用,人們的活動力仍然以最靠近的環境爲限。現存的或可以取得的shui力和風力大部分沒有加以利用;各種礦産應當怎樣加以利用,在工業者是知道得極清楚的,卻讓它們呆在那裏,原封不動;各種燃料(例如泥炭)則被lang費,或僅認爲是耕作中的障礙;石料、沙土、石灰這類物質極少用作建築材料;河流本來是應當用作人們的交通工具的,應當用來使附近土地變成良田的,卻任其泛澄,成爲禍試;溫暖的氣候和海洋對農業guo家所提供的産品只是寥寥無幾。

  農業guo家在生産中所格外倚重的那個自然力量、即自然的地力,當農業沒有能得到工業的支持時,實際上在這方面的利用程度也是很低的。

  農業guo家的每個地區必須生産它所需要使用的那麼多的産物、因爲它既不能將剩余部分的産物大量銷售給別的地區,也不能向別的地區取給它所需要的部分。某一地區也許土質極好,宜于生産油料、染料和飼料植物,然而它還是不得不被用來培植林木,供作燃料,因爲組過漫長的崎岖道路向遙遠山區取給燃料,代價太大。有些地區也許宜于種植shui果和蔬菜,如果將土地作這樣利用,就可以多得兩三倍的收入,然而仍然不得不用來種植谷物和飼料。有些人如果專門從事于家畜的繁殖,對他們來說就最爲有利,但是在繁殖以後不能不兼顧到飼養;相反地,在專門從事飼養最爲有利的那些人方面,也不能不兼顧到家畜的繁殖。如果能利用石膏、石灰、灰泥岩等無機肥料,或用泥炭、煤等等來代替木柴,並開辟林地,加以墾殖,那就會滋生多大的利益;但是在這樣一個農業guo家,缺乏運輸設備,這類物産就無法在有利情況下運赴較遠地區。如果能建設大規模shui利事業,山區原野就不難變成良田,那就可以獲得多麼豐富的收入;但是在農業guo家只能聽任河流去沖刷沃土,利源變成了災害。

  農業guo家建成了工業以後,就可以改進路政,修築鐵路,開鑿運河,使河道得以通航,輪運航線得以成立。有了這樣的設施,不但農業剩余産品可以轉化爲生利的機器,不但被機器工作所吸收的那些人的勞動力有了使用機會,不但使農民從他們所擁有的自然資瓊中可以獲得比前多得無可計量的收入,而且一切礦産、一切金屬,以前是呆藏在地下的,現在都有了用途,受到了重視。有許多商品,如鹽、煤、石料、石板、大埋石、石膏、石灰、木材、樹皮等等,以前運銷範圍不出數裏,現在卻可以分配到全guo各地。因此象這類物品,以前是無價值的,現在在guo家産品統計中卻占到了重要地位,還遠遠超過了以前的全部農業産值。就拿瀑布來說,現在即使一立方尺的shui流也不放過,也要叫它盡些力量;即使是在一個工業guo的最偏僻地區,以前簡直沒有人能想出辦法來加以利用的木材和燃料,現在也成了有價值的商品。

  由于工業的建設,對于許多種類的食品和原料有了需要,某些地區從事于生産這些食品或原料時,要比專門從事于生産谷物——那是原始農業guo的通常主要産物——有利得多。牛ru、牛油和肉類的需要增長以後,就提高了現有牧場的價值,從而引起了對休耕地的開墾和shui利工程的建設;shui果和蔬萊的需要增長以後,就會使原來的荒蕪農地變成菜圃和果園。

  農業guo家越是在自然條件上宜于經營工業,它的土地越是適宜于生産和開采工業所格外需要的原料和天然力量,那麼,安于現狀,不加利用,它所受到的損失就越大;在山嶽地帶和一般不十分適宜于耕種的多山地區,卻富有shui力、礦産、木料、石料等工業所需要的資源,那裏的農民是可以生産工業所格外需要的那些産品的,對這類地區來說,如果沒有工業,則所受到的損失最大。

  chu于溫帶的guo家,幾乎沒有例外,總是宜于發展工業的。溫和的氣候足以促進力量的發揮和發展,遠不是熱帶氣候可比。一年中的嚴寒季節,在短視的觀察者看來似乎是在自然條件上的一個不利因素,實際上它對于積極奮鬥、事先准備、艱苦節約等習慣的養成,是最有力的促進者。當一個人chu于這樣的環境,他在未來的六個月內不但不能從地上獲得任何果實,而且必須爲他自己和他的牲畜的生存准備好充饑與禦寒的東西,以防寒冷氣候的襲擊時,就勢必格外克勤克儉;他的情況,與一個chu于熱帶的人,只須注意到不受雨淋,而豐富的果實終年不斷,俯拾即是的情況,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勤勞、節約、有步驟、有准備,這些最初都是事勢的必要所引起的,以後由于習慣,由于不斷的鍛煉,就成爲經常存在的品質。道德與勤奮節約,不道德與怠惰侈靡,兩者總是各自並行不悖的;前者是力量的根源,後者是衰弱的起因。

  因此chu于溫帶的農業guo家自暴自棄,對于最富饒的那部分自然資源沒有加以利用。

  流行學派談到氣候對財富的生産所發生的影響時,沒有把農業和工業分別開來看待,因此在保護製度的優點和缺點這個問題上犯了最嚴重的錯誤,關于這一點我們在別chu雖已大致提到,但這裏仍然不能省略,須加以徹底揭露。

  這個學派爲了要說明使同一地區的生産sese具備這一辦法的愚蠢,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使我們爲了要釀製葡萄酒而在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溫室裏培養葡萄,試問這樣做是否合理?當然,用這樣的辦法來製酒並不是做不到的,不過這種酒比英格蘭和蘇格竺用工業品可以換取得到的酒,質量要低得多,代價要高得多。有些人對事物的本質是不願意或沒有能力作深刻鑽研的,對這些人來說,這是一個一針見血的論據,這個學派之所以深得人心,大部分原因就在這一點上;無論如何,在法guo種葡萄的,製造絲稠的,在美guo種棉花的以及棉花商人,對此說總是深表同情的。但是仔細考察一下即可看出,這個說法是根本錯誤的,因爲商業往來的限製,對農業生産力所起的作用是同它對工業生産力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的。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商業限製對農業發生的影響是怎樣的。

  假定法guo拒絕德guo家畜或谷物進口,這一措施對法guo將發生什麼影響?首先……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第18章 工業與國家的自然生産力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8章 工業與國家的自然生産力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