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依和他的學派
尚·巴普蒂斯特。薩依這位作家,總的說來,只是把亞當,斯密在一種不夠完整的方式下搜集起來的材料加以闡述,加以系統化、通俗化而已。他對于事理的闡明與加以組織化這些方面具有高度天才,因此在這一點上他是完全成功的。在他的著作裏,除了確認亞當·斯密所否認的精神勞動的生産力這一點以外,並沒有什麼新的或獨創的見解。上述這一點,根據生産力理論來說固然十分正確,不過與交換價值理論是對立的,因此就這一點來說,斯密的理論顯然要比薩依的完整些。精神勞動者並不直接生産交換價值;不僅如此,由于他們的消費行爲,還減少了物質生産與蓄積的總量,也就是減少了物質財富的總量。還有,薩依在他的觀點上所以把精神勞動者列入生産階級的理由是他們所得的報酬是交換價值,這個理由實在全無根據,因爲那些交換價值在沒有流到精神勞動者的手裏以前就已經被生産了;所變更的只是價值的占有者,價值的量並沒有增加。只有當我們把家的生産力而不只是交換價值的占有看成是
家財富時,我們方才能把精神勞動者稱作是生産的。薩依在這一點上感到他自己是與斯密對立的,這正同斯密感到他自己是與重農主義者對立的情形一樣。
斯密爲了要把從事于工業者列入生産階級,不得不擴大財富所由構成的事物的概念;薩依,在他這方面,並沒有別的路可走,要麼接受亞當·斯密傳給他的缽,那就是采取那種荒謬見解,認爲精神勞動者是不生産的,否則就得象亞當.斯密反對重農主義者的做法那樣,也來一個擴大財富概念,再把生産力也包括在內;這時就得說明,
家財富並不在于交換價值的占有,而是在于生産力的占有,正同一個漁夫的財富不在于占有了多少條魚,而是在于不斷地捕魚以滿足他的需要的那種能力和手段。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就我們所知,這並不是一般所周知的——薩依有一位兄弟,憑著他簡單樸質的常識,清楚地看到了價值理論的根本錯誤,薩依對于他自己理論的是否健全、正確,在這位懷著疑問的兄弟的面前也表示了懷疑。
路易.薩依在南特時曾這樣寫道,有一個學術名詞,在政治經濟學裏已經流行,但是引起了許多錯誤的推論,就是他的兄弟尚·巴普蒂斯特.薩依也不能免。按照路易·薩依的說法,家的財富並不在于物質商品和它們的交換價值,而是在于不斷生産這些商品的能力。斯密和尚·巴普蒂斯特·薩依的交換價值理論是從商人個人的狹隘觀點來看財富的,這種理論是要想糾正所謂重商主義的,但是它自身依然是有限製的重商主義。關于這類疑問和反駁,尚.巴普蒂斯特·薩依答複他的兄弟時這樣說,“他的(就是尚.巴普蒂斯特.薩依的)方法(方法?)(即交換價值理論)當然不是最好的,但困難之點是在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什麼話!當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嗎?他的兄弟路易不是已經找到了一個嗎?不是這麼說的;真正的困難是有些人沒有足夠的機智果斷,去把這位兄弟所說的(當然只是概括他說的)概念抓住,並追究到底;或者不如說是,要把已經確定的學派推翻,要把與已經借此成了名的學說恰恰相對立的一面來加以推演,這樣的做法也許是非常不愉快的。在尚·巴普蒂斯特·薩依著作中唯一獨創的東西是關于學理的形式方面,就是說,他替政治經濟學所下的定義是表明物質財富怎樣生産、分配與消費的科學。尚·巴普蒂斯特·薩依以及他的學派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正是由于這樣的分類和他在這方面所作出的解釋,這是並不足怪的,因爲他這樣做時一切都是現成在他手邊的;他懂得對生産的特有程序和所涉及的個人力量怎樣進行通達曉暢的解釋,(在他自己設定的狹小範圍內)關于分工原則、個人行業這些方面,他也能勝任愉快地作出細致詳盡的分析。他的話不論哪一個製陶器的、不論哪一個小商小販都能理解;他所說的內容,其中新的或爲一般所不知道的越少,這些人就越容易領會。因爲就一個陶工的工作來說,必須把他的雙乎和他的技巧(勞動)與陶土(原料)結合在一起,然後靠了镟盤、爐子和燃料(資本),才能製出陶器(有價值産品或交換價值),這是每一個有相當地位的陶器作坊裏的陶工都早已知道了的,不過他們不懂得怎樣用科學的語言來敘述這些事情,不懂得把這些事情借此來進行歸納而已。小商小販的情形也是這樣,他們通過了交換,買賣雙方都能獲得交換價值,如果任何人輸出了價值一千泰勒的貨物,然後從
外換得了價值一千五百泰勒的別種貨物,他就從中賺得了五百泰勒,在尚·巴普蒂斯特·薩依以前不懂得這點道理的小商小販大概是很少的。
這也是大家在以前都早已懂得的,勤儉可以致富,遊惰必致貧窮;個人的利己心是勤奮工作的最有力刺激;而誰要想獲得雛就不可先吃掉
蛋。當然,人們在以前並不曉得這些就是政治經濟學;但是他們都樂于輕易地登上這門奧妙的科學的殿堂,從而擺
使心愛的奢侈品價格提得那樣高的可恨的關稅,而共享持久和平、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友好關系和太平盛世的至福。許多有學問的人和政府官吏都成了斯密和薩依的崇拜者,這也是不足爲奇的;因爲“一切不管,任其自由”的原則的遵行,對于任何人並不需要大才大智,倒是首先倡議和解釋這個原則的人需要有些聰明;他們兩位的繼起作家也不必多費思考,只需就他們的論點來加以闡述、潤飾,加以反複申言;假使把兩手拱在
前就可以治理
家,誰還不願意、誰還不會感到有能力做一個大政治家呢?這些理論有一個奇異的特點,人們假使接受了他們著作中最初的論點,然後誠心誠意地跟著他們所指引的那條路走下去,經過幾章以後,就迷失了方向。我們必須在一開頭就告訴尚·巴普蒂斯特·薩依先生,照我們的看法,政治經濟學這門科學所教導的,並不只是交換價值怎樣由個人來生産,怎樣在個人之間進行分配,怎樣被個人所消費。我們要告訴他,作爲一個政治家,此外還首先應當並且必須懂得,怎樣才能激發、增長並保護整個
家的生産力;另一方面,他還須懂得這種生産力在怎樣的情況下就會趨于衰退,
于睡眠狀態或被完全摧毀;怎樣依靠了
家的生産力,就可在完美的方式下來利用
家資源,從而爭取
家的生存、獨立、繁榮、權力、文化與遠大前途。
這種理論(薩依的)冒冒失失地從一個極端,即政府樣樣都能管並應當管,沖向另一個極端,即政府什麼也不能管並不應當管;認爲個人是……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第32章 交換價值理論(續)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