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並不想提出有關經濟增長的新概念,而是試圖爲研究經濟增長提供一個有關的基礎。研究經濟增長新概念的論文可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作者寫過這方面的文章並已列舉在本書的書目提要部分。像本書這類著作看來頗有必要,因爲經濟增長的理論已再次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而且全面論述這個主題的著作幾乎已有整整一個世紀未見問世。最後一本涉及範圍如此廣泛的巨著是約翰·斯圖爾特·穆勒所寫的《政治經濟學原理》,于1848年出版。此後,經濟學家變得聰明了,他們極爲明智地不再試圖在一部著作裏論述範圍如此廣泛的主題,甚至由于他們力不勝任完全放棄了這個主題的某些方面。作者之所以敢于探討這個廣泛的領域,部分是由于壓抑不住好奇心理,部分是考慮到當今政策製訂者的實際需要;但作者認爲,盡管本人對多數的課題免不了論述得十分膚淺,但主要是自己鼓足了勇氣敢于向持有挑剔眼光的公衆提供這部主題浩瀚的著作。
本書書名易被誤解爲經濟增長具有一個單一的理論。但決定經濟增長的因素繁多,而每個因素又各有一整套理論。研究土地使用權的理論,與研究新思想傳播、貿易周期、人口增長、或是政府預算等理論並無多少共同點。作爲本書書名也許用經濟增長的“種種理論”更爲恰當些,可是也同樣易被誤解爲本書的目的在于評述經濟增長的文獻。我不是要製定一種理論,而是勾劃出一幅藍圖。研究經濟增長有關的因素頭緒萬千,除非對這個主題有一個總的觀念,否則容易迷失方向。這也算是我請求讀者原諒本書膚淺的一個表白。由于目的不同,繪製地圖所使用的比例尺各不相同。若是專業刊物上登載的文章,它的比例尺相當于1英寸等于1英裏,那麼本書的比例尺更近乎1英寸等于100英裏。這一點對讀者了解本書也是有用的。
促使作者編寫本書是好奇心理和實際需要的結合,它決定了本書的格局。好奇心理要求對人類曆史的進程進行哲理上的探討,而實際需要則又要求寫成爲指導行動的一本手冊。
由于作者對兩者感到同等的興趣,所以本書的內容既不會適合只注重哲理的人,也不適合要求明確下一步怎樣行動的人。
看來,一部著作必然會反映作者的個及其多種多樣特征。
一部著作還必須反映作者的寫作手法。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注重概括,而人類學家和曆史學家則重視具的事例。我爲了充實本書,很想寫入兩三個有關經濟增長或經濟停滯的實例研究材料。懷著這樣的心願,我饒有興趣地閱讀了古埃及、希臘、羅馬和伊斯蘭
家的資料,更不用說中
、日本和中世紀末起的資料。可是實不相瞞,在閱讀了這批資料以後,尤其是在閱讀公元1500年以前時期的資料以後,我從中得到的樂趣超過了知識的增長,部分原因是對早期經濟史的確切了解太少了。要把一個涉及本書全部內容的實例寫得充分就需要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然後寫成一篇單獨的論文。我與曼徹斯特大學研究部成員吉錫拉·艾斯納爾夫人密切合作,她正在寫一部有關1830年至1930年牙買加的經濟發展狀況的著作。那部著作到1956年出版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是一部與本書實例調查相配合的論著。
我受到了許多朋友和熟人的慷慨大方的協助。在東南亞、非洲、加勒比海,這些朋友抽暇陪同我觀看了他們所做的工作,並交換了意見和殷勤地款待我。由于他們人數衆多無法在此一一列舉他們的名字。我還要感謝許多家的學術界的朋友與我進行了無數的談話,以及寄來了源源不斷的刊物上的文章。彼得·鮑爾先生、馬克斯·格拉克曼教授、j.m.洛先生、j.馬爾斯博士、k.馬丁博士、r.h.普雷斯頓牧師、p.羅森斯坦-羅丹博士和m.n.斯裏尼萬斯教授等誠摯地閱讀了本書初稿並提出了詳盡的批評意見。他們的評論使我得益匪淺,但同時,在某些章節方面我依然頑固地堅持自己的寫法,盡管他們認爲是錯誤的或容易引起誤解的。我的秘書多拉·沃克登小
付出了大量勞動,耐心細致地爲書稿打字。我深切地感謝她的耐心。
我的夫人和孩子們爲了我寫作此書需要甯靜環境而付出了沈重的代價;他們的深情使我感激不盡。
阿瑟·劉易斯
1954年7月于曼徹斯特
《經濟增長理論》序言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一節 定義”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