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經濟增長理論>第一節 定義

《經濟增長理論》第一節 定義

經濟類作品

  本書的主題爲一guo人均産出的增長。書中所述並非全是對專門名詞下確切的定義;不過對它們的意義加以評議可能是有益的。

  首先,應當注意的是,我們的主題是增長,而不是分配。

  有可能産出也許增長了,而人民群衆卻反而比以前更爲貧困。

  我們必須考慮産出的增長與産出的分配之間的關系,但我們主要關心的是分析增長,而不是分配。

  其次,我們關心的主要不是消費,而是産出。有時産出也許增長了,而消費卻在下降。原因或許由于儲蓄增長,或是由于政府爲其本身的用途而消耗了産出。我們必須考慮産出、消費、儲蓄和政府活動之間的關系,但我們是從産出增長的角度,而不是從消費增長的角度來進行探討的。

  關于産出的定義,我們留給guo民收入理論家去探討。但仍有不少難題:即在對比一個年度與另一個年度的産出時的指數問題;又如何決定什麼算是産出,什麼算是産出的成本;

  還有零售分銷、廣告或運輸等費用的增加應算作爲産出的增加,還是僅僅算作爲提高專業化的成本?此外,若是消費者過去爲其自身需要所付出的勞務(如縫製yi服)現在轉移到工廠去,這算不算産出的增加?我們提出這些問題是爲了應付學究式的評論家,不至于說我們不關心這些問題。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去解答它們。因爲我們關心的不是測算産出,而是産出的增長。在本書中,任何關于商品和勞務的産出的定義只要前後一致,均可應用。

  但是,産出的定義必須與商品和勞務相連,即與按老框框所下的“經濟”定義的“經濟”産出相連,而不是與福利、滿足和幸福等一些概念相連。一個人很可能在獲得大量自由使用的商品和勞務的過程中反而不如以往幸福。對有些人來說,常常會發生上述這樣的情況,對某些群ti也可能如此。不過,本書不是一本研討人們是否應有或需要有更多的商品和勞務的論著,本書關心的僅僅是如何能獲取更多的商品和勞務的各種方法。作者認爲擁有更多的商品和勞務是件好事,可是本書的分析不完全建立在這個信念上。爲了著重指出本書論述的是産出的增長而不是産出是否可取這個事實,特將有關産出是否可取的觀點放在本書結尾的附錄中加以論述。

  其次,我們應劃分産出與人均産出兩者之間的區別。人口與總産出之間的關系毋庸說是我們主題的一部分。但我們將不僅僅關注人均産出,而且關心每小時勞動的産出。每小時勞動的産出可能不同于人均産出,因爲人們勞動的小時有長有短。或者人口中勞動的人數有多有少。我們將探討所有這些問題。

  探討問題的單位是集團。最通常的是guo家集團,即從特殊的統計概念上說的集團,關于它的活動應有公諸于衆的單獨的對外貿易統計數字,或是獨立的人口普查資料。對guo家集團所下的這個定義只是爲了便于能使集團這個詞近乎說明隸屬于一個政府下的人民,而不觸及區分它是殖民地政府、聯邦政府抑或是其他類型的“一個”政府的難題。在探討許多問題時,上述定義有時也適用于其他集團,例如少數民族集團、地區集團等。

  最後,應當指出,我們還經常使用簡略詞。本書中一再提到“總人口人均産出的增長”。這個詞過于冗長。我們在不少場合將使用“增長”或是“産出”,甚至間或爲了有所變化而使用“進展”或“發展”。不論使用哪個短語都應當了解爲指的是“總人口的人均”産出的增長,除非上下文中明確地說明或指明是談的總産出。

《經濟增長理論》第一節 定義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二節 方法論”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經濟增長理論》第二節 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