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卡耐基人際關系學>四 讓熱忱充滿內心

《卡耐基人際關系學》四 讓熱忱充滿內心

經濟類作品

  根據卡耐基的說法,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居于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熱忱。他在全美guo發表的演講,在廣播中,在與教師的開會中,都一再提到這一點。他也常常把他所說的話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他的成功也可以說歸功于他熱忱的力量。聽過卡耐基演說的人都常常說他不是一個很好的演說家,他也不會“演說專家”用的詞藻。不過,他所發射出來的熱忱從一開始就會抓住聽衆,而且會使聽衆從頭到尾一直全神貫注地聆聽他的演說。

  卡耐基也把這種熱忱貫注在他的教學裏。他看到聽課的人有了進步,就非常興奮,以至常常在下課之後還不想回家,而和他的同事根據當地的標准,來檢討學員的進步情形,直到深夜。

  熱忱是出自內心的興奮,散布充滿到整個的爲人。英文中的“熱忱”這個字是由兩個希臘字根組成的,一個是“內”,一個是“神”。事實上一個熱誠的人,等于是有神在他的內心裏。熱忱也就是內心裏的光輝——一種熾熱的、精神的特質深存于一個人的內心。

  個人、團titi育團隊、公司和整個社區能培養出熱忱,其報償必然是積極的行動、成功和快樂幸福。這可以從ti育比賽中看出來。卡耐基常引述紐約中央鐵路公司前總經理佛瑞德瑞克·魏廉生的話:“我愈老愈相信熱忱是成功的秘訣。

  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在技術、能力和智慧上的差別通常並不很大,但是如果兩個方面都差不多,具有熱忱的人將更能得償所願。一個人能力不足,但是具有熱忱,通常必會勝過能力很強,但是欠缺熱忱的人。”卡耐基覺得,魏廉生的話清楚地反映出他自己的觀念,因此就寫了一本小冊子,談論熱忱的重要xing,並把這本小冊子發給卡耐基各班的每一個學員。

  熱忱不能只是表面工夫,必須發自一個人的內心,若假裝也不可能持續多久。産生持久的方法之一是訂出一個目標,努力工作去達到這個目標,而在達到這個目標之後,再訂出另一目標,再努力去達成。。這樣做可以提供興奮和挑戰,如此就可以幫助一個人維持熱忱于不墜。

  詹姆士·倫第威在一九六0年代早期,參加卡耐基在明尼亞波利斯開的課,那時候他在爲約翰韓考克保險公司推銷人壽保險。他極爲熱心于卡耐基課程,以至于他被公司調到密蘇裏州聖路易市之後,就去找那裏的卡耐基課程的經理雷德·史托瑞,志願擔任小組長(由畢業學員擔任,做協助教師的工作),最後自己也獲得了擔任教師的資格。

  一年不到,倫第威就升任了人事經理,並且在聖路易建立了業績最優的推銷員群。他已經有資格買卡迪拉克車了,但是他還不滿意,他去找他的上司,說是他如果做現在的工作,做久了就不會快樂。“我要做你的工作或者和你差不多的工作,否則在今年年底之前我就會辭職不幹了。”他做人事經理做得太好了,公司不願意失去他。在第二年初,他被派到奧克拉荷馬州杜沙市擔任分公司經理。以前公司在杜沙沒有分公司,沒有推銷人員,沒有顧客,但是不出一年倫第威雇用了四十二名推銷員,並且打破了公司的推銷紀錄。

  然後公司把他調到波士頓總公司,擔任發展訓練經理,負責在全美guo各地設立分公司。過了一年,公司派他回到聖路易市,擔任地區副總經理,而這時候,他才三十剛出頭。不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有時間,他就會爲卡耐基班上課。不到三十五歲,倫第威的職務又調動了——調爲公司的副總經理。

  不論男女,只有象倫第威這種對工作抱有高度熱忱和興趣的人,才會選爲卡耐基課程的教師。他們在推銷或管理推銷員方面獲得成功,然後再花時間和精神來接受必要的嚴格訓練,以擔任卡耐基課程的任課教師。

  熱忱可以鞭策一個人從渾噩中奮起做事。紐約州柴第凱的凱布陸那醫生,講到他以前想尋求支持,在他那個郡裏面成立美guo防癌協會分會,但卻遭到挫折的情形。他說:“我提出每一辦法,每一建議,別人都會說‘我們以前做過,但是沒有結果。’或者是‘沒有人會有興趣’。我大爲光火,心裏難過。第二天早晨,我猛打電話。大概一星期以前,我和我醫院裏的同事談及此事,我不再象以前那樣只是坐在辦公桌前面,我站起來了,熱忱地說出我的理由、主張。我並沒有到chu亂跳亂蹦、亂叫亂喊,我只是表現出我的誠懇、熱情、渴望和願意追求一個目標。這種感覺是不容易描述出來的,但是可以從我的聽衆的密切注意和面部表情看得出來。結果是大家都積極活動,支持在我們那裏成立這麼重要的一個組織。”

  班上也有持懷疑態度的學員,想知道如何對他們必須做而又令人不快的雜務,或者他們不懂也不在乎的事,也能産生出熱忱。

  征服畏懼的不二法門,是先去做他們最不感興趣的事。因此培養熱忱首先也要去chu理他們最不感興趣的事。而在努力工作後,他們會發現這些事,並不如他們以前所想的那樣無趣或困難。

  “你怎麼能夠使學員的熱忱增加五倍?”卡耐基的教師常常問他。在給他的同事茂瑞·莫休的一份備忘錄中,卡耐基這樣寫著:

  “第一,強迫自己采取熱忱的行動,你就會逐漸變得熱忱。

  “第二,深入發掘你的題目,研究它、學習它,和它生活在一起,盡量搜集有關它的資料。這樣做下去就會不知不覺地使你變得更爲熱忱。例如,我以前對于崇拜林肯並不熱忱,直到我寫了一本有關林肯的書以後才改變,現在我非常熱忱地崇拜他。華盛頓可能是和林肯一樣偉大的人物,但是我對他並不如我對林肯那樣崇拜,因爲有關華盛頓的事我知道得並不太多。對于任何事情,只有在深入了解以後,你才會産生出熱情。

  “我有兩個鄰居。一個是名公鑒人,如果請他談公鑒方面的事,他可以說上一整天;另一個是有名的雕刻家,對于雕刻他可以立刻表現出熱忱,但是對于公鑒方面的事,他就不可能表現出熱忱了。

  “另一例子,我太太桃樂絲並不崇拜林肯,因爲她對林肯知道得不多,但她幾乎可以說是莎士比亞的權威專家,因此要談到莎士比亞,她就會興奮得不得了。莎士比亞的事我知道得很少,林肯的事我知道的很多,我崇拜莎士比亞的熱忱,不及我崇拜林肯的熱忱的三分之二。

  “熱忱是什麼?熱忱就是將內心的感覺表現到外面來,讓我們把重點放在促使人們談論他們最感興趣的事,如果我們做到這一點,說話的人就會象呼吸一樣地,不自覺地表現出生機。我們教課要盡量從人們的內心著手。”

  卡耐基也警告不可以把熱忱和大聲講話或呼叫混在一起。他繼續寫道:“我說熱忱,是指一種……

卡耐基人際關系學四 讓熱忱充滿內心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四 讓熱忱充滿內心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