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卡耐基人際關系學>二 頑強地抵禦憂慮

《卡耐基人際關系學》二 頑強地抵禦憂慮

經濟類作品

  卡耐基認爲,一個人內心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想法考慮到原因和結果,可以産生很合邏輯的、很有建設xing的計劃;而壞想法通常會導致一個人的緊張和精神崩潰。

  卡耐基曾去拜訪過亞瑟·蘇茲柏格,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紐約時報》的發行人。蘇茲柏格先生告訴卡耐基,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燒過歐洲的時候,他感到非常吃驚,對未來非常擔憂,使得他幾乎無法入睡。他常常在半夜下chuang,拿著畫布和顔料,望著鏡子,想畫一張自畫像。他對繪畫一無所知,可是他還是畫著,好讓自己不再擔心。蘇茲柏格先生告訴卡耐基,最後,他用一首贊美詩裏的一句話作爲他的座右銘,終于消除了他的憂慮,得到了平安。這一句話是:“只要一步就好了。”

  指引我,仁慈的燈光……

  讓你常在我腳旁,

  我並不想看到遠方的風景,

  只要一步就好了。

  大概就在這個時候,有個當兵的年輕人也同樣學到了這一課,他的名字叫做泰德·班哲明諾,住在馬裏蘭州的巴鐵摩爾城,——他曾經憂慮得幾乎完全喪失了鬥志。

  “在一九四五年的四月,”泰德·班哲明諾寫道:“我憂愁得患了一種醫生稱之爲結腸*攣的病,這種病使人極爲痛苦,若是戰事不在那時候結束的話,我想我整個人都會垮了。

  “我當時整個人筋疲力盡。我在第九十四步兵師,擔任士官的職務,工作是建立和維持一份在作戰中死傷和失蹤者的紀錄,還要幫忙發掘那些在戰事激烈的時候被打死的、被草草掩埋在墳墓裏的士兵。我得收集那些人的私人物品,要確切地把那些東西送回到重視這些私人物品的家人或近qin手裏。我一直在擔心,怕我們會造成那些讓人很窘的或者是很嚴重的錯誤,我擔心我是不是能辦好這些事,我擔心是不是還能活著回去把我的獨生子抱在懷裏——一個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十六個月的兒子。我既擔心又疲勞,瘦了三十四磅,而且擔憂得幾乎發瘋。我眼看著自己的兩只手只剩下皮包骨。我一想到自己瘦弱不堪地回家就害怕,我崩潰了,哭得象個孩子,我渾身發抖……有一段時間,也就是德軍最後大反攻開始不久,我常常哭泣,使得我想放棄還能再成爲一個正常人的希望。

  “最後我住進了醫院。一位軍醫給了我一些忠告,整個改變了我的生活。在爲我做完一次徹底的全身檢查之後,他告訴我,我的問題純粹是精神上的。他說:‘我希望你把你的生活想象成一個沙漏,你知道在沙漏的上一半,有成千成萬粒的沙子,它們都慢慢地很平均地流過中間那條細縫。除了弄壞沙漏,你跟我都沒辦法讓兩粒以上的沙子同時通過那條窄縫。你和我以及每一個人,都象這個沙漏。每天早上開始的時候,有成千上萬件的工作,讓我們覺得我們一定得在那一天裏完成。可是如果我們不一次做一件,讓它們慢慢平均地通過這一天,象沙粒通過沙漏的窄縫一樣,那我們就一定會損害到我們自己的身ti或精神了。

  “當軍醫把這段話告訴我之後,我就一直奉行著這種哲學。‘一次只流過一粒沙……一次只做一件事’這個忠告,暫時在身心兩方面都救了我,對我目前在印刷公司的公共關系及廣告部中的工作,也有莫大的幫助。我發現在生意場上,也有象在戰場上的同樣問題,一次要做完好幾件事情——但卻沒有多少時間可利用。我們的材料不夠了,我們有新的表格要chu理,還要安排新的資料,地址的變動,分公司的增開和關閉等等。我不會再緊張不安,因爲我記得那個軍醫告訴我的話:‘一次只流過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工作。’我一再對自己重複著這兩句話。我的工作比以前更有效率,做起事來也不會再有那種在戰場上幾乎使我崩潰的、迷惑的和混亂的感覺。”

  卡耐基看到這樣的現象:目前的生活方式中,最可怕的一件事就是,我們的醫院裏大概有一半以上的chuang位,都是保留給神經或者精神上有問題的人,他們都是被累積起來的昨天和令人擔心的明天所加起來的重擔所壓垮的病人。而那些病人中,大多數只要能奉行耶稣的這句話,“不要爲明天憂慮”,或者是威廉·奧斯勒爵士的這句話,“生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裏”,他們就都能馬上走在街上,過著快樂而有益的生活了。

  卡耐基指出,你和我,在目前這一刹那,都站在兩個永恒交會之點——已經永遠永遠的過去,以及延伸到無窮盡的未來——我們都不可能活在這兩個永恒之中,甚至連一秒鍾也不行。若想那樣做的話,我們就會毀了自己的身ti和精神。

  所以,我們應以能活在所能活的這一刻而感到滿足吧。從現在一直到我們上chuang,“不論擔子有多重,每個人都能支持到夜晚的來臨,”羅勃·史蒂文生寫道,“不論工作有多苦,每個人都能做他那一天的工作,每一個人都能很甜美、很有耐心、很可愛、很純潔地活到太陽下山,而這就是生命的真谛。”

  有一位太太在克服憂慮之後說:“我成功地克服了我對孤寂的恐懼和我對需要的恐懼。我現在很快活,事業上也很成功,並對生命抱著大量的熱誠和愛。我現在知道,不論在生活上碰到什麼事情,我都不會再害怕了;我現在知道,我不必怕未來;我現在知道,我每次只要活一天——而‘對一個聰明人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生命’。”

  這個人很快樂,也能夠快樂,

  因爲他能把今天,稱之爲自己的一天;

  他在今天感到安全,能夠說:

  “不管明天會怎麼糟,我已經過了今天。”

  以上幾句話聽起來好象是現代人寫的,其實是在基督降生的三十年前所寫的,作者是古羅馬詩人何瑞斯。這種對今天生活的贊美對我們不是有很大的啓發嗎?

  卡耐基認爲,人xing中最可憐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所有的人,都拖延著不去生活,我們都夢想著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放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我們爲什麼會變成這種傻子——這種可憐的傻子呢?

  “我們生命的小小曆程是多麼奇怪啊,”史蒂芬·李高克寫道,“小孩子說,‘等我是個大孩子的時候,’可是又怎麼樣呢?大孩子說,‘等我長大成人之後,’然後等他長大成人了,他又說,‘等我結婚之後,’可是結了婚,又能怎麼樣呢?他們的想法變成了‘等到我退休之後’。然而,等到退休之後,他回頭看看他所經曆過的一切,似乎有一陣冷風吹過來。不知怎麼的,他把所有的機會都錯過了,而一切又一去不回頭。

  我們總是無法及早學會:生命就在生活裏,就在每一天和每一個時刻裏。”

  底特律城已故的愛德華·依文斯,在學會“生……

卡耐基人際關系學二 頑強地抵禦憂慮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二 頑強地抵禦憂慮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