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卡耐基經商之道三 讓別人做你希望的事上一小節]法,也許不對。我常常會弄錯,如果我弄錯了,我很願意被糾正過來。我們來看看問題的所在吧。”
用這種語全“我也許不對。我常常會弄錯。我們來看看問題的所在。”確實會得到應有的效果。
無論什麼場合,沒有人會反對你說:“我也許不對。我們來看看問題的所在。”
我們班上一位同學哈爾德·倫克是道奇汽車在蒙他拿州比林斯的代理商,他就運用了這個辦法。他說銷售汽車這個行業壓力很大,因此他在理顧客的抱怨時,常常冷酷無情,于是造成了沖突,使生意減少,以及産生種種的不愉快。
他對別人說:“當了解這種情形並沒有好後,我就嘗試另一種辦法。我會這樣說:‘我們確實犯了不少錯誤,真是不好意思。關于你的車子,我們可能也有錯,請你告訴我。’“這個辦法很能夠使顧客解除武裝,而等到他氣消了之後,他通常就會更講道理,事情就容易解決了。很多顧客因爲我這種諒解的態度而向我致謝。其中兩位還介紹他們的朋友來買新車子。在這種競爭的商場上,我們需要更多這一類的顧客。我相信對顧客所有的意見表示尊重,並且以靈活和禮貌的方式加以
理,就會有助于勝利。”
你承認自己也許會弄錯,就絕不會惹上困擾。這樣做,不但會避免所有的爭執,而且可以使對方跟你一樣地寬宏大度,承認他也可能弄錯。
如果你肯定別人弄錯了,就直率地告訴他,可知結果會如何?卡耐基舉了一個特殊的例子來說明。施先生是一位年輕的紐約律師,最近在最高法庭內參加一個重要案子的辯論。
案子牽涉了一大筆錢和五項重要的法律問題。
在辯論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對施先生說:“海事法追訴期限是六年,對嗎?”
“庭內頓時安靜下來,”施先生後來對卡耐基講述他的經驗說:“似乎氣溫一下就降到零度。我是對的。法官是錯的。
我也據實地告訴了他。這樣就使他變得友善了嗎?沒有。我仍然相信法律站在我這一邊。我也知道我講得比過去都精彩。
但我並沒有合作外交辭令。我鑄成大錯,當衆指責一位名聲卓著、學識豐富的人,所以我錯了。”
沒有幾個人具有邏輯的思考。我們多數人都犯有武斷、成見的毛病。我們多數人都具有固執、嫉妒、猜忌、恐懼和傲慢的缺點。因此,如果你很想指出別人犯的錯誤時,請在每天早餐前坐下來讀一讀下面這段文字。這是摘自羅賓森教授那本很有啓示
的《下決心的過程》中的一段話:
“我們有時會在毫無抗拒或熱情淹沒的情形下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說我們錯了,反而會使我們遷怒對方,更固執己見。我們會毫無根據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們的想法時,反而會全心全意維護我們的想法。顯然不是那些想法對我們珍貴,而是我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我的’這個簡單的詞,是做人世的關系中最重要的,妥善運用這兩個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論說‘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
,‘我的’
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備相同的力量。我們不但不喜歡說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車太破舊,也討厭別人糾正我們對火車的知識……
我們願意繼續相信以往慣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們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懷疑,我們就會找借口爲自己的信念辯護。結果呢,多數我們所謂的推理,變成找借口來繼續相信我們早已相信的事物。”
傑出的心理學家卡爾·羅吉斯在他的《如何做人》一書中寫道:
“當你嘗試去了解別人的時候,我發現這真是太有價值了。我這樣說,你或許會覺得很奇怪。我們真的有必要這樣做嗎?我認爲這是必要的。在我們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大部分的反應是評估或判斷,而不是試著了解這些話。在別人述說某種感覺、態度或信念的時候,我們幾乎立刻傾向于判定‘說得不錯’,或‘真是好笑’,‘這不正常嗎’,‘這不合道理’‘這不正確’,‘這不太好’。我們很少讓自己確實地去了解這些話對其他人具有樣的意義。”
有一次,請一位室內設計師爲我家布置一些窗簾。當帳單送來時,我大吃一驚。
過了幾天,一位朋友來看我,看到了那些窗簾。她問起價錢,而後面有得的說:“什麼?太過分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真的嗎?不錯,她說的是實話,可是沒有人肯聽別人羞辱自己判斷力的實話。因此,身爲一個凡人,我開始爲自己辯護。我說貴的東西終究有貴的價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價錢買到高品質又有藝術品味的東西,等等。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來拜訪,開始贊揚那些窗簾,表現得很熱心,說她希望家裏負擔得起那些精美的窗簾。我的反應完全不一樣了。“說句老實話,”我說,“我自己也負擔不起。
我付的價錢太高了,我後悔訂了它們。”
當我們錯的時候,也許會對自己承認。而如果對方理得很巧妙而且和善可
,我們也會對別人承認,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難以下咽的事實硬塞進我們的食道……
兩千年以前,耶稣說過:“盡快同意反對你的人。”
在耶稣出生的兩千年前,埃及阿克圖王,給予他兒子一些精明的忠告。今天我們極爲需要這項忠告。四千年前的一天下午,阿克圖
王在酒宴中說:“圓滑一點。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換句話說,不要跟你的顧客、丈夫,或對手爭辯。別說他錯了,也不要刺激他,但要運用一點外交手腕。
因此,如果你要使別人同意你,應當牢記的一句話就是:
“尊重別人的意見。切勿指出對方錯了。”
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
而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要比爲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卡耐基的家離森林不遠,從家裏出來步行一分鍾,就能到達一片森林。當春天的時候,野草叢生,野花白白一片,松鼠在林間築巢育子,野草長到高過馬頭。這塊沒有被破壞的林地,叫做森林公園——它的確是一片森林,也許跟哥倫布發現美洲那天下午所看到的沒有什麼不同。卡耐基常常帶雷斯到公園散步,它是卡耐基的小波士頓鬥牛犬。它是一只友善而不傷人的小獵狗;因爲在公園裏很少碰到人,常常不替雷斯系狗鏈或戴口罩。
有一天,在公園遇見一位騎馬的警察,他好象迫不急待要表現出他的權威。
“你爲什麼讓你的狗跑來跑去,不給它系上鏈子或戴上口罩,”申斥卡耐基。“難道你不曉得這是違法的嗎?”
“是的,我曉得,”卡耐基輕柔地回答,“不過我認爲它不至于在這兒咬人。”
“你認爲!法律可不管你怎麼認爲的。它可能在這裏咬死松鼠,或咬傷小孩,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回給我看到這只狗沒有上鏈子或套上口罩在公園裏的話,你就必須跟法官解釋啦。”
卡耐基客客氣氣的答應遵辦。
卡耐基的確照辦了——而且是好幾回。可是雷斯不喜歡戴口罩,卡耐基也不喜歡那樣;因此決定碰碰運氣。事情很順利,但接著他們撞上了暗礁。一天下午,雷斯和他在一座小山坡上跑,突然間——很不幸地——他看到那位警察大人,跨在一匹紅棕的馬上。雷斯跑在前頭,直向那位警察沖去。
這下壞了,所以他決定不等警察開口就先發製人。“警官先生,這下你當場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沒有托辭,沒有借口了。你上星期警告過我,若是再帶小狗出來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罰我。”
“好說,好說,”警察回答的聲調很柔和,“我曉得在沒有人的時候,誰都忍不住要帶這麼一條小狗出來溜達。”
“的確是忍不住,”卡耐基回答,“但這是違法的。”
“象這樣的小狗大概不會咬傷別人吧,”警察反而爲他開。
“不,它可能會咬死松鼠。”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警察告訴他,“我們這樣辦吧。你只要讓它跑過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去,事情就算了結了。”
那位警察,也是一個人,他要的是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
因此當你責怪自己的時候,唯一能增強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寬容的態度表現慈悲,但如果你有意爲自己辯護的話——嗯,你是否跟警察爭辯過呢?
如果你不和他正面交鋒,你承認他絕對沒錯,自己絕對錯了;爽快地、坦白地、熱誠地承認這點。因爲你站在他那邊說話,他反而爲你開,整個事情就在和諧的氣氛下結束了。
如果我們知道免不了會遭受責備,何不搶先一步,自己先認罪呢?聽自己譴責自己不比挨人家的批評好受得多嗎?
你要是知道有某人想要或准備責備你,就自己先把對方要責備人的話說出來,那他就拿你沒有辦法了。十之八九他會以寬大、諒解的態度對待你,原諒你的錯誤——正如那位警察對待卡耐基和雷斯那樣。
一個人只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這不只可以清除罪惡感和自我保護的氣氛,而且有助于解決這項錯誤所製造的問題。
……《卡耐基經商之道》三 讓別人做你希望的事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四 時刻把好自己的角色”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