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碰撞>前言第3小節

《碰撞》前言

第3小節
經濟類作品

  [續碰撞前言上一小節],成爲可以完全開放地參與guo際競爭的經濟強guo

  ①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11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爲此,我認爲,純粹市場經濟是以原子式個人主義作爲動力的,從本質上來說不利于團結,因此中guo必須對市場機製有所保留,特別是在guo際市場競爭中必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各種非關稅壁壘等措施。也就是說,對市場經濟要采取現實主義的態度,貫徹“三個有利于”原則,對我有利的就用,對我不利的就擱置,而不是持市場lang漫主義態度,以爲市場能解決一切問題,能使中guo自然而然地發展起來。如果作爲guo際市場競爭中的弱者的中guo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位置,以適當方式團結起來,那麼中guo仍然有可能打一場以弱勝強、由弱到強的guo際經濟持久戰。在我們最終贏得這場經濟戰爭時,中guo不但已經在wtoti系中成長起來,甚至有可能主導wto。

  以上是本書的基本觀點,其章節分布如下:

  第一部分針對贊成盡快加入wto的市場lang漫主義理由作了分析。作者認爲,老百姓有雙重身份,一是消費者,二是生産者,要花錢(消費者)首先要掙錢(生産者)。雖然老百姓作爲消費者可以從加入wto中受益,買到廉價外guo商品,但是作爲生産者,卻可能不得不承受降低工資的壓力。孰益孰損,其關鍵取決于企業的競爭力。如果企業的竟爭力弱,則加入wto可能會造成大量企業破産,從而造成大量失業,並壓低總工資shui平,從而使老百姓受害。反之,才有可能受益。有的人認爲加入wto可以引進外來力量打破政府壟斷,促進競爭。但作者卻認爲,政府壟斷固然有可能被打破,但代之而起的不一定是自由競爭,而可能是外guo大公司的壟斷。因爲,經過數百年的競爭和淘汰以後,今天已經是全球數百家跨guo公司壟斷或寡占全球市場的時代。

  第二部分緊接著選擇若幹行業分析了中guo企業的guo際競爭力。作者認爲,中guo企業從總ti上說仍缺乏guo際競爭力。雖然中guo若幹行業的總産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企業數量多,技術含量低,生産規模小,呈“大而弱”模式,任何一個獨立核算的企業均不能與跨guo公司相競爭。在那些不是關系到guo計民生的行業,由于早就撤除了保護,因此大多面臨全行業被外資收購、兼並,或者虧損嚴重的局面。即使在那些guo家給予重點保護的行業,由于保護力度的逐漸減弱,被淘汰出局或面臨淘汰危險的企業也越來越現實。因此,客觀情況並不是中guo企業在實戰中增強了競爭力,而是在實戰中敗下陣來。即使少數企業開始形成較強的競爭力,仍不足以對付跨guo公司的挑戰。

  作者認爲,目前中guo經濟遲遲不能走出通貨緊縮的局面,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收效均不明顯,關鍵的原因在于中guo各行業遭到了跨guo公司的有力競爭。因此,從貨幣和財政的擴張政策中受益最多的是外資企業,而包袱卻由guo家財政背負,金融風險由中guo的銀行ti系承擔。不僅如此,中guo近幾年失業的大量增長,也與中guo企業在競爭中紛紛被淘汰出局有關。這些情況實際上是明擺著的。但是爲什麼我們仍然那麼歡迎跨guo公司的投資呢?這就是爲市場lang漫主義的理念所惑了。

  第三部分對市場lang漫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逐一進行了剖析。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要害在于,他認爲利己動機可以促成分工和財富的增長,因此利己動機能自動達成利他效果。然而,在我們看來,利己動機固然可以促成分工合作,但由于合作各方力量的不平衡,合作的成果爲強勢方占有,並進而增強了強勢方的力量,造成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後果,使強者可以越來越肆無忌憚地對弱者進行壓榨和剝奪,也使弱者不得不周期xing地铤而走險,從而激化了社會矛盾,使人與人的戰爭成爲日常生活的基本內容,因而並不能自動達成利他效果。因此,所謂“看不見的手”其實是把強者的利益普遍化爲全ti人的利益,是爲強者所作的精致辯護。李嘉圖“比較優勢論”的問題也在這裏,他沒能指出,在各guo間經濟力量的不平衡的情況下,自由貿易將導致財富和生産技術集中到生産率高的guo家。從方法論上講,斯密和李嘉圖的根本缺陷在于靜態地觀察問題。至于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則根本是無視各guo密切的經濟聯系的理論,無視發達guo家與發展中guo家剝削與被剝削關系現實的一廂情願的理論。說得更透徹些,是誘導發展中guo家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心戰武器。如果說一定要把各guo的經濟發展比喻爲飛機的話,那麼更真實的情況是,這些飛機不是飛行在不同航線上互不幹擾的民航班機,而是相互攻擊的戰鬥機。先飛起來的戰鬥機用密集火力摧毀後起飛機的駕駛艙(本guo立場的智力精英)和發動機(資金、技術和市場),並將後起飛機的油廂(地礦資源和廉價勞動力)挂到自己的機身下,以保證自己的“持續增長”。遺憾的是,這三個理論卻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guo經濟學界的話語結構,而且也成爲普通幹部和百姓的思維定式。不僅在對西方無批判xing的學者中流行,即使在有著鮮明中guo立場的學者中,也有一部分看不清楚市場lang漫主義實質的。康曉光先生的《地球村時代的糧食供給策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如果說流行的市場lang漫主義存在很大問題的話,那麼應該怎樣理解市場經濟呢?第四部分由破而立,闡述了市場現實主義。作者指出,在弱肉強食的市場上,鼓吹市場能自動解決一切問題,實際上是強者拆除弱者自我保護屏障,加速吞並弱者的一個戰略武器。目前,市場lang漫主義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guoguo家戰略的製定,表現爲把無戰略當作戰略,把中guo發展的希望寄托在加入世貿上。但是,如果中guo采取市場現實主義態度,應該怎麼辦呢?

  第五部分探討了中guoguo際經濟持久戰戰略。作者認爲,由于中guo人口多、資源少,又不能外向擴張,因此競爭戰略首先要注意防止自己的弱點成爲強者攻擊的突破口。爲此,我們應該承認中guo經濟結構的二元化還將在一段時間裏存在,在農業等部門仍保持勞動力密集型的技術路線以吸納大量勞動力,在guo防和guo際經濟技術競爭的前沿則采取技術突進型路線以爭取占領guo際競爭的製高點。具ti地說,這項戰略可能有四個要點:(1)就業優先;(2)資源節約;(3)集中力量扶植戰略産業;(4)爲科技和教育事業重鑄靈魂。毫無疑問,這樣一項guo際競爭戰略必然是主張貿易保護主義的。

  第六部分試圖回答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是否合乎時宜。作者認爲,與流行的觀感相反,世紀之交的guo際經濟趨勢恰恰不是自由貿易,而是貿易保護。理由是,隨著guo際競爭的日益加劇,世界經濟正chu于大蕭條的前夕,各大經濟區域都加強了貿易保護,特別是經濟競爭力相對衰落的美guo,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日益高漲,手法也越來越強硬。實際上,所謂全球化,更多地是競爭區域化的表現,與其說是全球xing組織在接管guo家權力,不如說是區域xing組織將剝奪guo家主權。作者分析了認爲全球化不可逆轉的觀點,認爲,實際上全球化分四個層次,一是人類各群ti交往日益密切的全球化;二是私有製社會的全球化;三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全球化;四是資本自由流動的全球化。第一個層次的全球化的確是不可逆轉的,即使原子彈毀滅了全人類,這也是人類交往越來越密切的一種可能的結果。而第四個層次的全球化實際上在1997年的金融危機以後就已經開始了逆轉進程。這樣說來,所謂全球化時代如何如何之類的問題就顯得空洞、含混了。由此,作者認爲,在這個世紀之交,中guo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甚至是必然的。

  在分析了guo際經濟環境以後,第七部分考慮了實行獨立的guo際經濟競爭戰略的政治、外交和軍事空間。作者認爲,認識當今guo際局勢,最重要的是認清美guo的霸權戰略。美guo經濟力量相對衰落,但政治和軍事力量卻一極獨大,由此造成了美guo對外政策的侵略xing。在美guo全球戰略格局中,中guo事實上被認定爲實現美guo統治下的和平的主要障礙,因此,中guo每一步和平發展的設想都與美guo的戰略相沖突。但是,中guo也並不是只能束手就擒,由于美guo的戰略潛在地與世界各主要大guo的利益相沖突,中guo還是有很大的外交空間來執行獨立的內政外交政策。

  結束語中,作者針對那種認爲中guo已經腐敗到了不可救葯的觀點,認爲中guo還是大有希望的。而解決腐敗的關鍵則在于通過展開公共政策辯論來增強民族凝聚力,從而從根本上遏製腐敗的蔓延。有了這個前提,中guo就可能堅持獨立的guo家利益,執行獨立的內外政策,尋求真正的發展和強大。

……

《碰撞》前言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一部分 加入wto,中國人能活得更好嗎?”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碰撞》第一部分 加入wto,中國人能活得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