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邊際效用學派的興起第8章 對傑文斯《理論》的評論上一小節]度,除非用物品的交換價值。然而,他說,“這樣以來,我們就會于這樣的境地:交換價值取決于效用,而效用又以交換價值測定,而且只能依據交換價值來確定……我承認,對我來說,它們似乎如此地接近于是一回事,以致我無法將它同那許多種情況區別開來。我看不出它對澄清經濟學的任何問題有什麼幫助……假定‘最終效用’只能由交換價值來確定,我們又何以能從前者來了解後者?”這個批評同上述《格拉斯哥每日先驅報》的批評相類似。
加尼斯十分牽強地試圖表明傑文斯不可能直接測定享樂或滿足。在某種程度上他想把他的責難置于這種特別的信念之上:享樂或滿足同傑文斯的效用概念無關。他說:“我認爲,一般人都會同意,假定人類組織和氣候條件爲已知,則從穿一件上或外套所得的享樂,在感覺上,現在同一百年前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因爲一百年間
料價格下跌,所以加尼斯說,傑文斯不可能用它們引起的享樂或滿足來決定其價值。加尼斯顯然對邊際效用缺乏理解。服裝生産量的增加固然會壓低邊際效用,但它足以允許以較低的價格出售,即使人們的效用函數沒有變動也罷。
加尼斯對邊際效用遞減的觀點是理解的。因而上述論證可以視爲一時的過失。事實上他用以反對效用的第二個論據中,有一部分就是邊際效用的變動。他說,“一磅茶葉對一位洗女工的‘終點效用’就比對一位淑女要大”,因爲已經假定後者的茶葉量比前者要多。加尼斯從這種個人之間的比較得出結論,一些讀者“可能推論說,根據傑文斯先生的理論,洗
女工應當爲她的茶葉支付得更多”。加尼斯最後這個不顧一切的論證是沒有意義的,它表明加尼斯既沒有理解傑文斯的誠意,也不知道該如何應用邊際效用理論。
《周六評論》的那篇匿名評論對傑文斯未作任何贊揚,但傑文斯認爲它比任何其他評論都值得注意,因爲它顯示出作者對經濟學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認真地讀了自己的書,還因爲該文接觸到了核心問題。作者一開始就以馬歇爾和加尼斯同樣的方法排除了傑文斯的任何首創,他說:“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同他所拒絕其權威
的那些著作有著廣泛的一致。”
關于效用測定和效用在經濟分析中的用途的關系,這位評論者有如下的闡述:“但是,效用的尺度是什麼呢?傑文斯先生沒有回答這個問題……毫無疑問,我們可以說一種快樂比另一種是大還是小;但這無濟于事。爲了應用數學方法,快樂應以某種方式予以數學表述,例如,我們可以說吃一塊牛排的快樂同喝一杯啤酒的快樂之比是5:4。但這並沒有傳達給我們什麼特定的含義,而且傑文斯先生看來不得已回避了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提醒他注意,爲使某種事物適于數學研究,光用若幹字母表示某些相關量是不夠的。如果我們說g表示對自由格拉斯頓先生的信任,d表示對保守
人迪斯雷利先生的信任,x和y表示參加的人數,那麼格拉斯頓先生的任期就取決于包含dg/dx和dd/dy在內的若幹方程式。這不過是把一個平淡無奇的說法隱藏在一堆神秘的字母之中罷了。”這個論據是不容易回答的,它可能使傑文斯感到難堪。
《周六評論》文章提出的最後一個批評涉及傑文斯的交換問題和穆勒的際貿易例證的比較。他說兩者是一回事,所不同者,在傑文斯方面,物品總量不能增減,每個交換者都有嚴格的壟斷。這位匿名評論者說:“傑文斯的問題等于是說,假定大英博物館擁有現存的全部希臘雕刻,羅浮宮擁有現存的全部羅馬雕刻;以怎樣的比率他們才會交換這些收藏品,而又沒有其他購買者呢?這個問題如此地遠離實際,以致幾乎不值得加以考慮。”評論者試圖表明方程式是沒有用的,即使它們不是虛構。假定交換率定在5單位谷物對1單位牛肉,a將交換到足夠的牛肉,但這樣的交換未必會使b感到滿意。b可提供2單位牛肉以交換谷物,但是a卻拿不出更多的谷物。評論者繼續說:“在無論哪種情況下我們都看不出爲什麼會要求使雙方皆滿意的比率。簡言之,我們所能說的只是牛肉和谷物會交換到一方或雙方停止爲止;但是什麼時候停止將部分地取決于a和b對牛肉和谷物的慾望,部分取決于他們討價還價時的機敏。”這段話也許僅僅暗示,在最後比率的實際決定中,達于均衡的軌迹與最後的交換比率不同。如果真是如此,這個解釋就是對最後交換比率決定過程作了過于膚淺的解釋。方程式不過是最終結果的反映。
最後,評論者以下述總結的話集中表達了他的“指控”:“如果把我們對傑文斯理論的評論總結一下,那麼可以說,他希望以對當事人的效用來決定交換比率,而不引進供給和需求的作用。因而他所想象的是一個供給和需求不起作用的場合。他發現可以指望的惟一的答案是,交換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脾
(無法加以考察);他把這種神秘的結論隱藏在各種符號之中,而這些符號不過是一些累贅,它們包含的函數沒有解也不可能有解。”
西蒙·紐柯布在《北美評論》上的評論對傑文斯經濟學的贊揚比其他三篇長篇評論的贊揚的總和還多。在四位作者中,只有紐柯布贊成傑文斯把數學用于經濟學。他總結說:“鑒于這種表達方式是政治經濟學現在最需要的,所以我們歡迎每一種將數學引進經濟學的嘗試,並對這部著作予以肯定,它揭示了經濟學這門容許精確數學表達和論證的科學中確實存在的一些真理。”和其他評論者一樣,紐柯布也認識到這本書的中心部分是以效用爲基礎的,他認爲這有重要意義。他說:“本書的基礎是效用理論,而這種理論可能很好地代替舊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區分。”
紐柯布和其他評論者一樣,對傑文斯也提出了一些批評,他的主要批評也許是這一點:“盡管就其結果及其能夠應用于實際的貿易條件來說,(傑文斯的效用理論)是完全正確的,(但其應用是)很有限的。”紐柯布認爲,當事人擁有大量物品這一情況就限製了傑文斯理論的有用,因爲這些物品對當事人沒有直接的效用。傑文斯本人已經注意到了這種情況,但是傑文斯不認爲這有什麼重要
,而紐柯布卻十分重視這一點。他問道:“如果發現一種科學基于一系列方程式,而這些方程式正確與否,則要看每個商品生産者用來爲自己使用的商品量是否無限之少”,這一點是否“反而不能令人滿意”?紐柯布還認爲,考察物品對製造者(而不是對商人)的效用是困難的,因爲生産者將它們用于生産未來物品。于是他問道:“我們將怎樣知道……馬掌對馬蹄匠的效用?又如何知道鐵路對工程師的效用?”他偶爾談及他對這個困難的解答,他說,當我們把方程式用于具
的場合時,“我們就會發現,該商品對賣者或生産者的效用會從方程式中統統消失了,而顯現出來的是生産條件和該商品對買者的效用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紐柯布同物理學的聯系無疑促使他想從價格和數量的資料中編製出實際的效用函數(就像傑文斯認爲他自己能這樣作一樣),並力圖用這些方程式解答有關交換方程式的實際問題。他不贊成將數學方法限製在各種函數上,這些函數的形式他只能部分地加以說明,他對于獲得實際的有價值的成果抱有真誠的熱情。他說:“因爲效用取決于供給,所以用一種代數方程式來表現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有可能的,如果有列出這種方程式所需要的條件的話。已知每次出賣的數量,又有在各種條件下影響售賣的價格,利用歸納的方法就可從中得出方程式。法則的一個有趣的應用是,確定一個人(已知其慾望和收入)究竟會購買多少物品。已知必要的資料,又假定其花費總是明智的,則其每單位收入花費的方式就是一個數學演繹的問題了。”
紐柯布對傑文斯分析的結果似乎不滿,他說:“我們的作者已經爲我們奠定了基礎,但還沒有建起大廈,也沒有向我們指明通向大廈的道路。他的效用理論是很有意義的,它有助于人們理解商業世界的種種現象,但他沒有提出完善的研究方法。”紐柯布同物理科學的聯系也說明了他拒絕傑文斯關于計算苦樂的觀點的原因,他不認爲這種觀點具有“任何健全的哲學基礎”。紐柯布實際上只拒絕集中快樂和痛苦,而並不拒絕出于苦樂考慮的行爲。他說:“我們可以把人趨利避害的行爲作爲計算的對象,但很難把這看作是可以測定快樂和痛苦本身。”
對傑文斯《理論》再版的惟一的署名評論出自萊斯利之手。兩篇未署名的短評解釋了傑文斯著作的內容,並且未加批評地予以贊揚。當人們對萊斯利的衆所周知的各種興趣抱有期望時,他卻把注意力主要限于評論傑文斯的研究範圍和方法。他不同意傑文斯研究的內容,但他顯然努力想說明傑文斯是公正的。然而當他暗示他從不拒絕將數學用于解釋李嘉圖經濟學時,他的怒火便油然而生,因爲這使他看到李嘉圖經濟學的“每篇論文都是含糊不清的,而這些論文又都是作了許多的計算才提出來的”。而當他論證說不應當利用數學時,他也怒不可遏,他問道,是否應當認爲“泰晤士報減少印數從而節省大量墨和紙張……將會有助于啓發公衆去從事于這樣的節約呢”?萊斯利贊成邊際效用遞減的說法,但又認爲它在一定程度上會被下述情況所排除,即物品的價格“還受到如此衆多條件影響,以致它不能同供給量保持不變的比率”。萊斯利後來重申了這一思想,他說,價值也取決于“其他一些蔑視一切數學計算能力的條件”。萊斯利最後評論了效用,並表示希望曆史學派對效用進行透徹地研究,他說:“人類需求演進所遵循的秩序,是新興的曆史學派或主張歸納的經濟學派有待研究的課題之一。”
《邊際效用學派的興起》第8章 對傑文斯《理論》的評論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9章 傑文斯論效用(1871-1882)”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